产业互联网,简单说就是把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线上化且相互连接。任何一个产业都可以简单分有三段:生产、流通和消费。按这个链条,我们来分析物流的产业互联网是啥样。
在物流的生产环节,主要是装卸和运输。那运输的车辆车跑到哪了?一车有多少单?每单多少方多重?除了快递和零担的头部企业外,这些都没有数字化。这里面一方面牵扯到大量对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投入。另一方面,物流企业需要真正把运营经验植入到系统里面去。
在消费环节,物流行业的客户是公司。对接大客户的三方物流公司,谁实现了一套系统对接不同客户?对接中小客户的黄牛,谁有提供提供系统给客户下单?消费环节的数字化更低,因为还牵涉到客户教育的问题,不是物流公司内部那么容易协同。
两头中间是流通环节,通常被认为是最容易数字化的环节。如找钢网成功的去掉中间层级,提高流通效率。在物流流通,整车上有人想把黄牛给烧死,结果黄牛都线上化了,死的反而是物流园。专线上,有人想把专线和落地配的环节给线上化,把物流园烧死,结果差点把自己给弄死。
物流的产业互联网化难度最高
在产业互联网化中,物流行业的难度其实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产品难以标准化和线上化
最简单的产品,是纯粹卖商品的,如找钢网就是卖钢的。其次是,一半服务一半产品,如汽车的维修保养。最难的是全靠人的服务业,如物流。
物流业需要把运营经验提炼成标准化的体系,才能在IT系统里面体现出来。依靠系统管理全国性公司,这个难度本身就很大,再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差异化,多种产品并行,难度就几何性上升。所以做成全国性公司的物流企业都不是一般人。
周期性不明显
市场如果有定期的上涨下跌,大量淘汰企业。新进入者可以较容易的用互联网方式进入。最简单的如大宗商品,14年钢贸危机,上海90%的经销商都死掉,找钢网切入就很容易。
其次是消费型,更随着消费代际的变化,每个10年就有一大波机会。90年代的超市、2004年的电商、2015年的新零售。最难的是一直没有波动的,如物流行业,服务整个社会,局部有变化,但大体量的变化是很少的。这几年虽然市场运力过剩日益厉害,但交通部统计的车辆数量一直在增长。
往底线竞争
物流行业消化成本的方式,通常是往底线竞争,这导致线上化、透明化很难。例如,物流是人力密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低学历人员赚钱最多的职业。但没有职业上升空间和养老规划,其实是透支人口红利。好在2012年中国劳动人口才第一次下降,预计人口还能支撑20-30年的时间。超载、罚款和税票等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步走向产业互联网
物流行业又会如何走向产业互联网呢?我们认为会分三步走。
数字化和线上化
投入应用各种智能硬件、标准化服务流程等这类线下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实现从业务到产业的数字化和线上化。现在大票零担的整合,其实就是在完成这步骤。同样的,第三方物流、货代、航空公司等都走在这个阶段。
从形式看,虽然这些公司内部是软件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在外部看它还是个物流公司。
因为数字化和线上化的价值,必须通过物流业务体现出来,最具价值的是集成使用多种新技术的物流公司。单独的数据和智能硬件公司起到的作用和商业化价值不大,更可能会选择接受巨头投资或收购。
数据打通,系统协同
产业链上下游的IT和数据连接,才能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如快递和零担的网络型公司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电子面单。
在上游,推动大车队的出现,大车队提高了车整体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下游,网点的信息化明显不够。收货上,除了做到客户微信下单,也需要有动态路径规划上门取件。这块有几家头部企业做的不错。但派件上通过快递柜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线下流量浪费严重,似乎还不是最优解。
未来,物流行业在收派环节的信息化和优化上仍是有很大空间。现有收派的成本是与单量等比相关的,信息化的目的在于IT和地推是一次性投入,成本并不随着单量一起增长。这种模式的优化才有意义。
给最小单元赋利(赚钱)
即使把前两步做成,如果不是快递和零担这类新增市场,要把原有产业干掉的可能性也很低。我们推测更多的可能是通过帮助产业链最小的单元赚更多的钱,来分取收益。产业都数据化和线上化后,集中的大量数据成为可能。如蚂蚁金服参股易流、中交兴路,都是为了获取数据。
当数据量汇集成场景后,就可以延伸出新的商业化方向。如物流交易线上化,方便了金融的进入,使得这两年物流行业中小贷款的难度降低。如结算线上化和无车承运人,使得税务合规处理集约化。但后市场集中采购、加油等涉及线下较多的环节,且这些环节都没有线上化,使得线上化场景并没有大规模建立。
资本的角色
资本会起到什么角色呢?产业互联网化需要在IT上有大量投入和试错。这种机前往的成本一般收入几亿规模的物流公司根本负担不起,也很难吸引专业的人才。所以这个阶段一定会需要资本进行支持。
产业互联网化会使得物流行业的公司,重资产程度越来越高,包括分拨中心、车队、垫资。虽然中间可以通过银行类资金解决很多,但对自身的资本的密集要求还是会高很多。未来很多小的物流公司慢慢要会加入到一个大的平台,来享受这些重资产的基础服务。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