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烧了一把怎样的火?
来自于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消息:大众与中国重汽(03808)合资,曼恩卡车将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大众集团为了加强品牌独立性和扩大海外市场商用车竞争力,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决定将重新命名其卡客车部门,据了解,新名称Traton集团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启用。
在Traton这个新名称中,“TRA”代表运输、转变或者传统(Transport/Transformation或Tradition),“TON”代表吨位或“永不停歇”。
Traton首席执行官兼大众商用车汽车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Andreas Renschler表示:“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型市场中最强劲的参与者之一。运输行业面临的挑战更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和建立紧密联盟。运输量增加,法规和数字化需要卡车行业进行改变和增加灵活性。建立伙伴关系是将这些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正确答案。”
大众汽车旗下卡车分支Traton和中国重汽周二在德国发布联合声明,称Traton计划让麾下MAN品牌与中国重汽组建合资企业,以便在中国本地化生产MAN重型汽车。
目前,德国大众集团计划让Traton集团上市,重型汽车品牌MAN、斯堪尼亚(Scania)、巴西Caminhoes e Onibus均属于Traton集团。
2、中国重汽和曼/沃尔沃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2003年,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成立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正式投产。
2004年,第一台华沃FM从生产线上驶下,这台沃尔沃卡车装备了420马力的D12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超越了之前的斯太尔动力,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马力的发动机,也填补了中国大马力发动机卡车的空白。
不过,华沃卡车因其高昂的造价也导致了市场销售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终止合作以后,华沃卡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尽管华沃卡车的影响力不是很大,但是和沃尔沃合作后的技术使得中国重汽的产品得到很大提升。
豪沃驾驶室除了面罩之外,几乎和沃尔沃FM是一模一样。
就在与沃尔沃解除合作的2009年,中国重汽又与MAN再次“牵手”,MAN购买了重汽百分之25的股份,成为重汽的股东。
这次的合作和以往的合作完全不同,以前的合作是引进驾驶室,而这次不仅将MAN的TGA重卡整车技术引进,同时又引进了140马力到540马力的的D08、D20、D26系列发动机技术,从而使得中国重汽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1年,中国重汽推出了与曼合作后的产品——汕德卡SITRAKT7H。中国重汽还推出了汕德卡C7H,作为重汽的旗舰车型,其在MAN曾经的旗舰车型TGA驾驶室上进行了部分改进,这台车可以被看作是一台中国重汽“代工”生产的MAN
中国重汽的轻量化豪翰系列,使用了奔驰NG80的驾驶室平台,主打工程车和集装箱牵引车。
但豪翰的驾驶室平台显然比包头北奔的更年轻一代。
3 、大众这把火跟老谭入主重汽有没有关系?
让我们从头捋一捋谭旭光先生入主中国重汽的脉络和持续爆发的新闻热点,毕竟,谭总自带流量,想不关注都难:
2018年8月29日,网上爆出谭旭光担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
2018年9月1日上午9:30,中国重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正式宣布谭总的任命。
2018年9月1日下午13:30,中国重汽集团召开新班子第一次党委会,谭总提出“六个必须实现”。
2018年9月10日,网上爆出谭旭光董事长在中国重汽全体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录音版,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2018年9月16日,谭旭光召开中国重汽千人干部大会,会上着重讲中国重汽存在的十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两点指导原则,提出方法论上的三招,以及十条改革意见。
谭总入主重汽不过半个月,却制造了至少五次互联网传播热点,且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冲着这个自带发光体的体质,谭总就赢了第一回合。
那么,在这个重要节骨眼,大众爆出和中国重汽的合资消息,是偶然的吗?
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新闻: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表示:与曼恩的合作一直非常令人满意。曼恩的技术是在重型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因此,我们期待着扩大我们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老谭的作风,在这个时间节点,蔡东能公开参加这样的活动,必然是获得了谭旭光的许可,问题也就不答自解了吧?
4、同属Traton集团的斯堪尼亚,传说中国建厂难道是真的?
早在2014年,斯堪尼亚重卡考察团负责人 Goeran Persson(约兰·佩尔松)就曾到重庆考察,重庆的发展和潜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堪尼亚中国考察团负责人 Goeran Persson(约兰·佩尔松)
近年来,斯堪尼亚也在不断加速中国市场的拓展,众所周知,中国商用车市场份额占据全球大半数以上,尤其2010年重卡的产销量曾突破百万大关,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重卡再登百万销量的巅峰。
斯堪尼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 何墨池(Mats Harborn)
2012年,时任斯堪尼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何墨池(Mats Harborn)先生曾说过,斯堪尼亚在中国没有“一万辆”销量,就不会考虑在华投资;但发展中的中国重卡瞬息万变,规划没有变化快,斯堪尼亚也未必一条道跑到黑。
今年的北京车展前夕(4月24日),斯堪尼亚在北京举办了全新一代卡车在国内上市发布会,随后,在成都、厦门、长沙、济南等多个城市举办了新产品推介会,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斯堪尼亚中国区总经理文政(Steve Wager)
按照斯堪尼亚一贯的套路,在一个重点市场,要有三个重要支撑点:营销网络、汽车金融公司和自有工厂,这是斯堪尼亚在欧洲以及南美开拓市场的三驾马车。
今年4月份发改委正式下文,放开了商用车企业外资股比限制,换句话说,斯堪尼亚在国内成立独资工厂,在政策上已没有了障碍,那这是否意味着,斯堪尼亚中国工厂投建的步伐加快了许多呢?
作为同属Traton集团的斯堪尼亚,其在华的发展路径想必要接受集团的整体规划,未来走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5、谭旭光说三年做中国重卡第一,那么一汽二汽同意吗?
2018年9月1日,谭旭光在中国重汽全体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上提出:“用3-5年,也就是用3年时间,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否则,我来中国重汽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
然而,半个月之后的9月16日,谭总大概是觉得这个话经过网络发酵之后太刺耳,又把这个话往回拉了拉:
“我们与一汽、东风、福田等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大家都有争第一的愿望,这是竞争需要也是必然的”。
熟悉一点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史的朋友都知道,40年前的中国汽车工业是“缺重少轻”,所以才引进了斯太尔,而后分裂成济南重汽、重庆重汽(红岩)和陕西重汽,后来又引入奔驰NG80卡车制造技术(包头北奔),这是中国真正重型卡车工业的起点。
而那时的一汽和二汽(东风)的产品,只能算中卡。
但是在斯太尔和奔驰技术引进的30年后,大约2010年前后,一汽和东风先后夺回了重卡的前两把交椅。
在没有所谓“真正重卡技术”的前提下。
一汽重卡
至于一汽二汽是如何反超三个斯太尔和一个奔驰的,原因复杂说来话长,那是另一篇文章,就不在这里论述了。
东风重卡
一汽和二汽连斯太尔和奔驰技术都能逆袭,如今已经稳坐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重汽再想反超,谈何容易?
6、大众和曼来了,戴姆勒(奔驰)卡车怎么办?
国际知名的重卡品牌,除了MAN和斯堪尼亚,就是沃尔沃和戴姆勒(奔驰),而十几年前沃尔沃和重汽的合资无疾而终、受伤不轻,估计暂时不会再涉足中国市场。
戴姆勒和福田有重卡合资公司在北京怀柔,但是需要注意的他们只限于资本合作,而不涉及产品和技术,而且被寄予厚望的奔驰OM457柴油机项目,如今工厂仍尚未批产,项目陷于停滞,大把资金扔进去看不到效益。
更何况戴姆勒和福田是50:50合资,背靠福田集团,戴姆勒很难获得控制权,而且在OM发动机难产和福田康明斯大量装机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戴姆勒会继续加深和福田的合作。
要说起和德国奔驰的渊源,包头北奔的血统其实更加纯正,毕竟是许可证引进的一代车型平台技术;而如今已经被挤出前十名的包头北奔已经在中国重卡市场彻底被边缘化,对母公司兵器集团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戴姆勒愿意,拨出一二十亿元就可以获得包头北奔的控股权,或许对双方都是较好的选择。(此段完全是小编痴人呓语,如有雷同,纯属瞎说)
7、结语
谭总说的三年争中国重卡第一,其实是有底气的,请看:
大众集团+MAN重卡+中国重汽+陕西重汽+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
确实实力不凡,不管中国重汽能不能做到中国第一,都祝愿中国重汽越走越好,祝福中国重卡早日在国际市场扬名立万。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