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霸气凌人的王者归来?还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谭旭光高呼“我今天回家了!”的开场白,也许台上台下的几百名重汽干部都会有一种时空倒错感,台上慷慨激昂的这位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难道是历史给他们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
1998年,谭旭光临危受命,担任中国重汽董事、潍柴总经理。2006年,随着中国重汽与潍柴矛盾的激化,山东省国资委宣布股权划转,中国重汽与潍柴彻底分离。谭旭光则辞去了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的职务。
从这层关系上来讲,谭旭光名副其实的“回家”了,并且是“衣锦还乡”——率领着年销售2200亿元的潍柴集团和整合后的山东重工集团的谭旭光,名正言顺地“掌舵”了营收尚未突破1000亿的“前母公司”中国重汽。
网上流传出的谭旭光在重汽的讲话,则让吃瓜群众们对这一恩怨风云有了更加充分的谈资。但如果仅从谭旭光个人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显然低看了这位猛人的格局。
把视角放大到山东经济和行业发展的维度,也许我们会发现,谭旭光的这次回家并非历史的玩笑,而是偶然中的必然。而以谭旭光的性格,势必会在商用车行业和重汽内部引发“腥风血雨”的大变革!
“大象经济”是山东的代名词,山东以行政命令构建了诸多的巨型企业,比如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等。但是,不同于此前在上面新加一个“婆婆”,或者落后兼并先进,对于潍柴和重汽的整合,山东的想法显然更多。
今年2月22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着力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把每个产业做成万亿级以上体量、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产业集群。
2018年初,山东省国资委下发《山东省国资委2018年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20件大事及分工》,其中的第十条就是:推进省属企业产业整合重组,打造汽车、医养、旅游三大产业集团。
相对于做大规模而言,刘书记还有一句话更有分量——“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而在谭旭光的重汽讲话中,他也提到,曾经与刘书记“深谈”了一个下午,这足以证明,此次任命对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大业有多重。换而言之,山东所打造的“万亿级”产业,不能再是以前资源型、重化型的传统产业,而是需要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在行业中拥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那么,重中之重的山东高端装备产业靠谁?潍柴+重汽的组合,正是这样一个“黄金产业链”。在整个商用车行业向新能源换道发展的时刻,谁控制了产业链,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导权。这正是潍柴多年来能够快速发展的产业路径。
而在重汽的讲话中,谭旭光谈起目标十足的嚣张:“用3年时间,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否则,我来中国重汽就没任何意义!”“我态度很明确,中国重汽成第一,陕重汽成第二。
如果我们真成了第一和第二,我们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商用车集团,毫无疑问!”在山东省“万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布局中,敢接招儿的大概也只有这个“事业比生命重要”的狂人谭旭光了。
而投资500亿将潍柴新能源产业园放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启动国家“氢能”重大专项,助力济南市成为中国氢能“第一城”等一系列动作,也表明潍柴未来的中心会转移到济南。
有业内人士笑称,这次济南市委书记邀请谭旭光掌舵中国重汽,是引入了一个大凤凰,而且是含金量很高的大凤凰。也许,重汽正是谭旭光心中无法拒绝的那个“饵”。
现在看来,马纯济的仓促离任,王伯芝的意外接班,也许都是某种铺垫。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面前,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命运,都无非沧海一粟,谁都拗不过历史的选择。
新能源新赛道,重汽远比陕汽重要
与山东重工重组山东交工的“上级安排”不同,据传,重汽的老大位置是谭旭光主动“要来的”。这就要从谭旭光“再造一个新潍柴”的新能源战略说起。在传统内燃机领域,潍柴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依然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新能源的诞生,新赛道铺开,中国的发动机企业看到了超越的可能。
在谭旭光看来,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是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能源产业和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潍柴据此拟定了发展规划,未来5-10年,将以氢燃料电池作为技术攻关主要方向,打造涵盖氢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电机、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整车整机的新能源动力产业链,建设新能源动力产业园,总投资额500亿元,2030年前新能源产品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再造一个新潍柴。
新能源动力的研发切换,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整车行业对新动力的验证、需求导入以及应用推广相当重要,而潍柴产业链中的陕重汽能否担此重任是有疑问的。
潍柴是通过2005年对湘火炬的并购,完成了其垂涎已久的重卡行业“黄金产业链”整合——陕重汽的整车制造、法士特的变速箱、汉德车桥的重卡车桥。陕汽集团和法士特集团分别持有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49%的股权,其背后是陕西省国资委。潍柴动力以51%的持股比例,是这两家公司的大股东。
但是,长期起来,潍柴动力实际上只担任了股权投资者和陕重汽发动机供货商的角色,这两家公司的高管均由陕西省国资委任命,其经营活动亦由当地自主安排,甚至曾经试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延长石油逼迫潍柴出局。
相比而言,中国重汽与潍柴同属山东省国资委管辖,将来整合重组没有什么股权障碍,而中国重汽无论技术研发还是生产能力都要高出陕西重汽。这样的伙伴对潍柴来说是可遇不可求。
据说谭旭光在重汽考察时,不时流露出对曼技术的不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重汽今后的动力总成会切换到潍柴的平台上?
在重汽干部大会上,谭旭光更是谈到为重汽带来了三份新能源大礼:与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西港燃料系统公司共同研制的第三、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和高端天然气发动机,以及与英国锡里斯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其实,中国重汽又何尝不是谭旭光带给潍柴新能源战略的绝世好礼?只不过,虽然是合则两利的事情,但在重汽与潍柴的宿怨隔阂中,谭旭光能否成功驾驭,在这场产业革命中大展拳脚?
谭旭光要革谁的命?
无论怎样高瞻远瞩的战略,都需要人来执行。谭旭光要革了产业的命,首先要磨好重汽这把剑。先来看一下谭旭光在重汽干部大会上的精彩语录:
我跟家义书记谈了一下午,有些人总是忽悠。公司不挣钱,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凡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心无旁骛攻主业。我们如果做房地产,就叫中国重汽房地产公司算了!
改革,就是要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所有的费用必须按照10%降,特别是采购部门,如果干不了,我们就换人。什么是业绩导向?干好的,给钱给股份、给票子、给帽子。
中国重汽的总经理挣70万,你怎么不跳槽呢?明年,老蔡(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可以先和潍柴动力张泉一样200万,一致起来。但200万,要干200万的事。拿那么多钱,得干那么多活。
这么些狠话,打击了重汽的一大片人,却无疑都是些大实话,每一句无不点到了重汽体制机制和发展战略的痛点。潍柴去年2200亿营收,利润100多亿;中国重汽不但只有900亿营收,利润总额约45个亿。
钱都去了哪里?当然不是给员工发工资了。据说,在重汽生产一线调查的时候,谭旭光直接问工人:你们对工资有没有意见?在干部会上,他也怒喷:中国重汽的人工成本,去年才9万;潍柴在潍坊小城市,去年的人工成本是12万。
对于重汽偏离主业大力发展的房地产业务,谭旭光更是持否定态度。“我听说,中国重汽的房地产是品牌,我马上考虑把他卖掉!”纵使重汽房地产业务营收400亿,占到了重汽900亿整体收入的将近一半,谭旭光也做好了壮士断腕的准备。
在他看来,以房地产挣钱的实体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为零!而潍柴成功的秘诀就是心无旁骛攻主业。
谭旭光当然不是来重汽出气显摆的,他的狠劲儿在潍柴就是如此。在去年一场内部会议上,谭旭光做了一场名为《不改变就灭亡》的讲话,狠批一些因循守旧、自我满足的作风,明确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要以潍柴1998年改革的力度,坚决铲除阻碍创新的人!真正做大事的人都会有这种“狠劲儿”。
2014年,海尔在向互联网艰难转型的时刻,裁掉了两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张瑞敏的话说的相当无情: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
在潍柴,谭旭光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句话,他同样说给重汽人听。在9月1日下午举行的中国重汽领导干部会议上,谭旭光也当场宣布,计划3-5年内将中国重汽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商用车集团,并在2025年前进入全球前三。
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不改革、不动刀、不伤人显然=0不可能。现在的中国重汽,正需要狠人谭旭光身上的霸气和锐气,来破一下自己的惰气和腐气!也许,很多重汽人心里过不了这个坎儿。但是,不过心里的坎儿,就过不了事业的坎儿。
在能源和动力技术大变革的今天,不加入行业的垂直整合,不改变落后的体制机制,再牛逼的企业也会被时代抛弃。而对于站在产业革命与重汽大变革潮头的谭旭光来说,或许只有一句话能够恰当的形容:彪悍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解释!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