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是集批量采购为主的商业市场集群体,是一种特殊的商业地产模式,也是城市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商业信息遍布在周边城市甚至全国区域内,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批发市场与区域零担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如同电商与快递业一样相互依存,共同成长。
让我们回顾一下货运专线与商贸市场的发展史
初始阶段:
1985年--1995年: 批发业物流处于游离状态,批发商往往自建物流体系,付出高昂成本解决分销问题。
分离阶段:
1995年--2005年: 将分销部分转移给众多的专线公司,来降低成本,随之带来的是面对众多专线的管理问题和代收追溯,订单跟踪的问题。
外包阶段:
2005年--2016年: 经销商逐步将仓库和发运外包,成立独立的物流部门管理仓储提供商和专线运营商。并随时甲乙考核和跟踪,将核心放到市场营销方面,仓储的集中仓已在某些市场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由独立的仓储方集仓和统一代管后带来了新的增值业务:质押监管,从而解决了经销商的流动资金占用的压力。
未来发展:
2016----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物流将介入代理采购,仓储运营,分销管理,回单管理、订单前置等各个环节。
批发市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批发市场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后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明显。国家统计局对亿元以上规模市场统计,2015年,年成交额从2000年以来出现唯一的负增长,亿元以上市场数量和成交额分别为4952家和10.01万亿元,下跌幅度分别为1.41%和0.18%。
市场数量的下降和成交总额的徘徊,体现出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面临无序、过剩、闲置等尴尬局面。
往往当一个市场格局被打散之后,是与之配套的专线货运企业的重组和变革期。从商业供应链上讲,批发市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零售供应链复杂且冗余……
与比较成熟的美国零售体系相比,国内的线下零售渠道比较复杂,往往中间会涉及到多层中间商和批发商,经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之后,消费者很难在线下享受到更低的商品价格。
而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相比,最核心的优势是信息透明及时,能够让零售供应链变得更短,结果是给消费者提供更低的商品价格。
区域分割的流通体制阻碍实体零售业跨区域扩张…
中国实体零售成本高昂,传统零售业扩张速度缓慢,覆盖范围依然有限,表现在三、四线城 市的产品丰富度不高,其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一、二线城市的商品多样性。而在网络购物的模式下,中国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变得“平等”,面对着同样丰富的购物世界。
一、批发市场的形成与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
批发市场的主要经济功能是通过可共享的规模巨大的交易平台和销售网络,节约中小企业和批发商的交易费用,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批发价格。批发市场的优势,是在交易方式专业化和交易网络设施共享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交易领域的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确立商品的低交易费用优势。
批发市场是一个有趣存在,它集功能清晰、区域性强、产品集中、数量充足、 门类齐全于一身的交易场所,一提起它,人们脑海出现的形象是:人多,车多,货多,环境杂乱差。
但从现代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它本身是集交易、结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结合体。
从批发市场的形成过程看来,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围绕批发市场周边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临沂的商贸物流城,从义乌小商品集散基地、辐射到江门等地区的小五金生产基地;如广州狮岭皮革皮具城,周边各区都集中分布着箱包生产工厂,为工厂提供齐全的原辅材料,相辅相承;如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它周边都是小商品生产基地,加上当地有政府政策支持,全国各地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义乌商品城交易。
目前批发市场的货运量是零担专线的主要业务来源,而中转业务和制造业的货量在稳步上涨,从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商贸批发业的增长速度日趋缓慢,中转业务与制造业的货运量迅速增长,但这些业务的有得天独厚的议价话语权,垫付和回单结算给传统专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批发市场面临发展的困局
随着商业流通业的变化与发展,交易不断平扁化,加上互联网+的冲击,生产端和零售终端向批发环节的不断挤压,我国批发业的发展正陷入困境,整个体系呈现出“两头活跃、中间萎缩”的格局。
1、互联网的冲击
专业性的B2B交易平台异军突起,商品沟通不必再通过经销商或批发商,而是直接由厂商进行商品交流。加上B2B平台集金融、物流、撮合等便利功能,方便交易双方达成合作,使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信息归集和价格呈现的功能首先被互联网替代,比如,慧聪、找钢网、科通芯城等平台模式的出现。由于互联网的冲击,造成批发市场商铺出租率越来越低,有些批发市场直接倒闭或转型其他用途,如北京的中关村,广州的电脑城,深圳华强北等,形势不容乐观。
2、批发市场管理滞后
多数批发市场还停留在物业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虽然也在尝试“触网”,但缺乏突破性的互联网思维,加上无法用有效方法聚合批发商户在平台交易,多数以失败告终。
有些批发市场做互联网,就是为了迎合当地政府某些需求,弄个交易网站,再弄个交易指数,套些专项补贴,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一些实体商贸营运企业向互联网转化看上去算是成功的案例。但与物流无关,如武汉卓尔,已向电商金融方向转向。
3、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供大于求
批发市场商品淋漓满目,品种繁多,但给一般消费者的感觉是商品比较低端,品牌稍为出名的商品都不会出现在批发市场,大多数都采用连锁加盟的销售方式。
加上批发商之间竞争剧烈,相互抄袭及商品同质化严重,批发市场管理方很难对批发商家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干涉,对商品质量难以控制,久而久之,形成了批发市场商品价格低、但质量不好的不良口碑,极个别批发市场甚至成为假冒产品藏污纳垢的庇护所。
4、城市挤出效应
由于批发市场形成之初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初期它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产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批发市场会给当地造成交通和管理造成巨大压力,一般政府的新规划都会将批发市场“划出去”,造成批发市场拆一个没一个。
即使有规划另找地方重建批发市场,但这个业态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拆了就意味着没有了,再找地方重建,也没有了人气和往常的交易盛况。
“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就是一个佐证,2007年立项,占地4800亩,发展了十多年,现在的情况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投资方直接中断投资,这个曾致力于打造成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型专业批发市场,现如鬼城,终成南柯一梦。
未来难题
批发市场的迁出,将为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腾挪出更多的空间。以现有存量而言,能够提供更多的土地供应给地方财政。疏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是宣传的重点。
但随着城市的变迁和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核心区市场的搬迁工作:北京的动物园、长沙的高桥、重庆的菜园坝,郑州小商品城......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批发市场搬迁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市场变迁,专线运营模式遭遇挑战
从一个点,一个市场、货量分散为多个市场,路途相距遥远、如果每开一个市场、就增加一个门店专线将入不敷出;但如果不开门店,客户资源将逐步流失,专线讲的就是便利性;这成为专线目前面临的巨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有体制下流通业的滞后,催生了专业性批发市场的繁荣和昌盛,作为与批发业的配套项目,大大小小的专线货运企业依托着市场成长壮大。而今天商贸市场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集散分拨越来越成为市场配套所必须的服务,很多新市场动用补贴来完成最初阶段的商户积累。
但专线货运本身应该自我反思,这些本应顺应市场变化改变自身的机遇,不应让它成为对政府、对商城、对同行的抱怨。
专线货量增长的核心
区域专线如何应对日渐衰落的批发业,谁能够找到应对方案谁就能持续增长;市场上专线也不断在探索、其中也有方案实施落地:
1、进入仓储业掌控货源
进入仓储业是专线的软肋、针对于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的仓储业,专线很少有能够做的出色的。
以汽配起家的河南贰仟家物流,充分发挥对汽配行业熟悉的优势,在郑州空港投入建造8万平方米的楼库,解决了汽配件的储存问题,提高了拣选效率,使出库、拣选、集装、分拨都在园区内独立完成、大幅度减低了市内倒短成本,增加了客户黏性。
2、进入商流实施消费金融服务
京东白条、阿里花呗、百世金融........消费金融具有引流货源的直接作用、可将物流的服务网络拓展到更大的生态圈。
中储的生产资料类的质押监管服务就是对库存与金融结合的很好案例;聚盟、河南黑豹和河北鑫磊物流的闪垫付业务,就是从消费金融拉动运单的很好案例。
但大部分公路专线企业缺乏金融运营经验,在金融上存在认知偏差,对于资金周转运营管控不力,不能够同金融机构协调运营,这也导致了消费金融带动运单增长的入口迟迟不能打开!
3、对接运单,及时反馈
针对批发业发货特征、尽可能的贴近远郊仓库,同仓库紧密协同,实施共享门店,共同降低提货成本、缩短提货时间。
门店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网络覆盖度,同样的人员配备,同样的运价、线路齐全的门店必定效率要高;那么开放门店线路,统一收货共享门店成为提高货源的有力途径。
但门店共享迟迟未见市场反馈和进展,纠其原因,阻碍的核心是品牌和代收。
未来的公路货运增长的引擎需要多点协同,只在某一单点着力,很难撬动增长空间,综合性、协作性还是在某一企业内部能得到体现。
专线货运本身应该自我反思,这些本应顺应市场变化改变自身的机遇,不应让它成为对政府、对商城、对同行的抱怨。
区域专线如何面对?
那么依托着批发市场生存和运营的专线何去何从,随着原有商圈的打散和拆分,原有的运营模式已不再适应现行的市场格局。
跟随搬迁的商户增加新的门店?使用卡车流动营业厅?采用大客户战略上门提货?通过同线联盟来收货.......
其实这些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适应变化!
可惜大多数专线没有未雨绸缪,选择了观望和坚守,因为他们习惯了原有的操作模式,畏惧着变化可能带来的失控!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