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快递,持续数年高速增长之后,在近两年迎来一个发展高潮,第一梯队相继上市,中通等更是成功登陆美股。如今,随着传统网络零售增速放缓,快递业增速有所下降。尤其伴随新零售的提出与实践,关于快递未来发展的各种论调不断出现。
真正面临行业变化的实践者——快递企业,他们如何看待如今的变化?对新零售有怎样的思考?未来有怎样的布局?之前虽有零星声音与实践,却少有系统作答,不过伴随着中通快递一份新零售报告的发布,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一、快递企业看“新”零售:供应链变革下的新产物
中通快递这份名为《“新”零售:供应链变革下的新产物》的报告,围绕供应链的发展和变革,从“中国零售业的差异化路径”、“百货路径” 、“商超路径”以及““新”零售与供应链”等多方面展开。
先说结论:报告提出,未来零售的供应链模式为B2b2C(B是品牌商、制造商,b是线下媒介,包括超市、社区店、无人超市等各类终端,C为最终消费者)。在“新”供应链模式下,未来零售的流程将简化为“品牌商-终端零售商”所构建的结构体系,实现“一盘货”的线上、线下全渠道供给,进一步减少货物搬用次数,从而进一步避免损耗、降低成本。
报告指出,零售端竞争再度白热化之后,供应链的优势价值又再一次被凸显,这将决定具体零售业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和速度,这样的商业背景下,中通作为综合物流供应商将迎来体现自身优势和能力的最佳时机。
结论从何而来?不妨从头说起。
二、过去:第一轮供应链改造
先界定两个概念:从供应链角度,依照供需两端的主体分类,网络零售存在着两类主流模式,即B2C与C2C。
就京东而言,其自营平台的商品都会入京东的仓库,在运输网络体系中,是由京东本身作为单一主体向众多的客户进行配送,这类结构称为B2C(Base to Core),即“点-面”的辐射链接结构;
而淘宝和天猫则只是扮演了信息展示、交易撮合、信用中介的作用。平台上的商家往往分布较广,且是不同的主体,寄送对象有着较广的地域分布,整个收、派过程呈现了“任一点-任一点”的弥漫性网状链接结构,由此在供应链视角下被界定为C2C(Core to Core)模式。
概念清晰后,当我们细看过去会发现:电商与快递,确切说C2C模式与通达系快递,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1.C2C模式与通达系快递的耦合
回顾网络购物的初建时期,当时电商供应链模式遇到的根本性问题有三:支付、配送、信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线下配送体系的建立。
初期,更依赖的是落地配。2011年,阿里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仓干配运动,也就是第一次“千亿计划”,大量的订单和补贴让各地的落地配迅速壮大。但随着阿里发现落地配扩张能力和扩张速度的局限性,而不得不依赖于通达时,落地配运动在2012年底戛然而止。
反观“三通一达”,它们早在淘宝成立前就已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在2005年、2006年,顺丰还是一家区域性的快递企业,刚刚在华东和华北布局。
淘宝最早的崛起并爆发是如何做到的呢?最关键的是,支付宝叠加了“担保交易”这样一项制度设计,使得“三通一达”这些没能力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的物流企业成为了有效供给。
另外,淘宝的“任一点至任一点”的服务需求与“三通一达”的网络形成了高度耦合——于是,前文所述的三个关键性问题(支付、配送、信用)得以全部破解,淘宝与通达系快递,从此“风助火势”,蓬勃发展。
正如马云所言,“中国快递是个奇迹”,阿里帝国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奇迹之上的。
2.B2C自建物流模式的改造
我们再来看看B2C模式。可以说,C2C的供应链整体优势给阿里带来了规模和效益上的大丰收,但在B2C模式下,京东在供应链末端最优化策略下赢得了用户口碑。
不过作为典型B2C自建物流模式也有自己的苦衷:居高不下且持续攀升的物流成本。解决之道是寻求开放的平台模式。京东建立POP平台后,“通达”物流的支撑,使得其不但整体供应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海量的第三方卖家也为平台带来了营收的增长。
同时,其自营部分的物流供给也借助了社会力量,京东控股“达达”之后的这几年来,直营业务增量部分和各类大促活动,譬如“6.18”,都是依赖于“达达”高度弹性的运力能力的支撑。
“自有+社会”的运力结构支撑起了京东的高速发展,并得以实现跨越性扩张与发展。
事实上,按照中通这份报告的说法:网络零售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对于传统零售供应链的改造。最大程度去除中间化、增进运输效率、优化SKU等,是现代线上零售供应链的核心要素。
无论是C2C模式,还是B2C模式,都尽可能的做到了这点。
三、现在:零售新物种带来的变化
回忆完过去,我们谈谈现在。一个现实是:尽管网络零售过去5年保持了30%左右的复合增速,其在整个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十分有限。以网络实物零售额为例,其占社会零售总额15-16%左右,大部分消费支出还是来自线下消费。
于是,当传统线上零售增速疲软时,我们会发现线上巨头又盯上了线下。
1.盒马的尝试
如何既能享有互联网红利,又能发挥传统商超的优势?侯毅所创的盒马鲜生,集合了其在传统零售与互联网企业所积累的双重经验,试图实现两者的融合与再造。
究其本质,盒马实质是一类经过叠加的商超模式,采用“线上+线下、餐饮+商品、标品+非标”的模式尝试突围。盒马在原本的“客到店”消费模式上,增加了通过线上下单,门店就近配送的服务形式,因此也改变了传统商超的供应链模式。
前店后仓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仓储效率,使得经营空间被进一步划分,进店消费与送货上门消费的处理都可以在一个空间内进行,并以“众包+自营”的配送体系辐射三公里生活圈,既增进了便捷,又控制了成本。
供应链的改变赋予了盒马迭代原本商超的机会与能力。
2.“达达—京东到家”的赋能与改造
传统商超基于自身的供应链条件及门店用户自行捡取货物的模式,有限人工和品类分布条件下无法满足线上订单的快速拣选和发货需要,因此无法满足O2O的服务需求。“京东到家-新达达”的出现与组合,则提供了以上诸类问题解决的有效路径。
京东到家是O2O平台、达达是众包物流平台,两者的结合是对于原本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赋能与改造,其中更为直接的是对于供应链能力的整体性增强:
京东到家提供了线下诸多商家的接入,其涵盖了餐饮、面包店、药店等诸多类型,其中分布最广的还属商超,京东到家为传统商超提供了线上平台,省去了其自建线上渠道的精力,同时又聚合起了众多的商家、商超,保障了充足的商品货量基础。
达达作为众包平台,有着260多万的骑手,进一步保障了运力的充足。在这一过程中,“京东到家-达达”的线上链接与线下配送,直接对于传统商超进行了线上赋能,在不增加自有运力和额外基础投入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销售渠道,使得进店销售与上门销售有了较好的结合。
3.即时配送vs传统快递
在上述案例和发展背景下,外卖(即时配送)与传统快递“是敌是友”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本份报告认为外卖的成功背后逻辑与通达系是一致的,那就是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有效的结合,但报告同时指出,通达与美团饿了么所提供服务的市场对象是有着差异化,支持服务的能力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通达的快递是规模化、长距离、低频次、低单价、高密度投放,而美团、饿了么的配送则是碎片化、短距离、高频次、高单价、点状或线状投放的。
至于仓干配取代“通达”的市场,报告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市场需求永远是不断细分而不是会形成大一统的,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供给形式去满足,至于需求有多大,或者需求是升级或降级的思维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结构是金字塔型的。所以拼多多一定会有其市场。而基于产业带自然分布,一点发全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将是主流模式。
四、未来零售:B2b2C型供应链
回顾了上述零售业态的演变,我们发现模式的成败取决于背后供应链的支持能力。同样,我们今天讨论新零售时,也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来研究。
所谓的“新”零售,场景上表现出来的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过去消费场景被切割为线上与线下,现在则要实现二者的再度融合。在供应链角度来看,这是一场革命,这不是以往的模式可以承载的。盒马与京东到家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但这远远不够。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的线下门店数量为158,600家,而美国则是318,474家,从中美的线下媒介(b)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商超体系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加速了线下的布局,这就为B2b2c的实践,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如图所示,这是中通认为的未来零售的供应链模式。图中B2b2c中的B是品牌商、制造商,而b则为线下媒介,包括专业店、超市、社区店、无人超市等各类终端,c则为最终消费者。
这一供应链模式下有哪些特点?
1.“一盘货”
过往的流通模式下,需要历经“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仓,其中涉及了多次转运、进库、出库。
“新”供应链模式下,整个流程将变得更为简洁。由“品牌商-终端零售商”所构建的结构体系,缩减了诸多环节、减少了货物的搬运次数、避免了损耗、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全渠道供给,这就是“一盘货”概念。
2.“柔性供应链”
传统的供应链路径是由上至下逐步传递的,历经研发、采购、制造、分销、交付、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到了分销渠道阶段又再次经历了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环节。
在“新”供应链条件下,渠道变得更短、信息传递更为快捷,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变直接变革了供应链的传递方向,由“B-C”的传递转变为了“C-B”的逆向传导,这要求整个供应链体系更具柔性化,以应对高时效、短周期的需要。
3.中通快递的方案
以上两个要求的实现前提是通畅的信息流。如今,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的信息流透明,所以关键痛点在于:有了信息如何进行快速物流响应。我们看看中通快递的方案。
1.乌拉诺斯系统
首先,中通建立有自己的乌拉诺斯系统,链接各类平台的物流订单信息,以实现物流需求与线下网点、运力的精准对接。企业信息系统与中通系统直接对接,直接贯通了订单、物流信息,使得物流需求能在平台上实现快速传递,中通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智能匹配链接供需双方,以实现服务。
2.中通仓+中通配
另外是物流响应,以服装企业为例:对其言有着区域仓、工厂仓、门店等不同的节点设置,之前存在着商品的调拨、补给、转运,这发生于多频、少量、短时的条件下,因而选择具备有高密度的运力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而中通的快递服务网络有着高密度、广分布、强运力、高时效的特征,就够较好的契合柔性供应链的需要,以实现“仓-仓”、“仓-店”、“店-店”、“店-消费者”、“仓-消费者”的多重性需求。
不仅如此,当产业带的自然分布与前置仓的不经济成为客观限制,中通快递适时提出“次日可达”来应对不同用户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需求,此时中通云仓承担了主要的职能。
据悉,中通去中心化的全国79个分拨枢纽均自带仓储功能,能够提供消费者稳定且快速的服务。
同时,又能够建立比其他竞争者更充分销售时间优势:商家开始入驻这些仓库,并且热销产品库存的分布可以是有限和少量的,一般全国只要六个点即能实现全国的次日全覆盖,而长尾商品可以集中放置在北上广的任一仓库内,即便用户在22:00下单,都可以通过次日的早班机飞到目的地城市,通过第二频次的分拨后当天送达用户。
而这些商家在其各个平台的店铺中将挂上“中通配”的标志,也就意味着只要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好的有确定性保障的服务费用,“中通配”承诺必达。
这一产品组合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我们在讨论新零售、新物流时,常常提到仓干配组合或者前置仓与去库存。且不说去库存能不能做到,单是其中的成本对商家就是一项重负。而中通通过乌拉诺斯系统+中通仓+中通配的模式,前瞻性地满足了新物流需求。
五、结语
“新零售”这个概念,不断被引用,但少有人能表述清楚其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在物流方面,我们需要或者说已经达成的一个共识是:零售业的各种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背后供应链的支持能力。
曾经,“通达”的海量供给能力保障了线上零售的蓬勃发展。如今,新零售下,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和消费者需求的随机性,使得柔性服务、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变得至关重要,既要满足规模化的计划性需要,又要满足碎片化的即时性要求变成供应链企业的基本功能。
中通认为未来零售的供应链模式是B2b2c,并给出了乌拉诺斯系统+中通仓+中通配的方案,其他企业呢?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