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1000块钱“闯进”物流运输行业,从打工到创立资产上亿元的物流公司,天铭顺通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福在那个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年代,凭借着勤劳和机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1000块钱缔造的物流传奇
1999年,于海福来到北京打零工,彼时的收入每天仅有5元,不安于现状的他转而南下广州。在广州的几年里,他对物流运输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创立天铭顺通是在2005年,从广州回来后我已经30多岁了,一心想要创业。现在说起来简单,可在当时品尝的尽是生活的苦涩。”
那时,于海福身上只有117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是捉襟见肘。不过,他用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北京飓风物流园的吴经理,用1000元的成本入驻了物流园。“吴经理就是我的第一个贵人,我用剩下的170元买了两把椅子,在椅子上睡了一晚后,就开始给朋友打电话联系货源,朋友介绍给我的第一车货赚了200块钱,那就是我的第一桶金。”
21世纪初,正值我国物流运输行业的“初创”之际,于海福的生意格外好做,几个月后,他购置了电脑电话、办公桌,一点点将办公室填满,甚至还拥有了一台二手帕萨特作为代步工具。“刚开始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有我自己,既是经理,也是老板,还‘兼职’装卸工,因为那会儿雇不到工人,更舍不得雇工人!”
随后的一年里,天铭顺通迅速扩张,逐步发展成20人的团队,也是在这一年,于海福开通了北京-新疆专线。“北京周边的企业特别多,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再加上朋友的支持和客户的信任,我的货运量一直在逐年增加,业绩更是翻倍。”
西北线路虽然挣到了钱,但于海福却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西北的运力着实有限,恶劣的环境导致了回货困难,“当时我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自己买车,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非常明智。”
就这样,于海福从国产车开始,一台变两台,两台变四台,四台变八台,到了2012年,天铭顺通的自有车辆已经达到了30余辆。
在于海福看来,进口车更加高效节油,也更加划算,“一台进口车所产出的利润相当于两台国产车的利润,风险却是国产车的一半;另外,进口车的时效、节油和舒适度都令我很满意。正因如此,时效和服务成为我们的最大竞争优势。”
男人的两次眼泪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于海福在从事驾驶工作中,最难忘的两件事情,都与眼泪有关。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天铭顺通创业之初,“那时候我们没有叉车,我跟两个装卸工人凭力气将板车装得整整齐齐,当时把我和工人都累哭了”。于海福说,他们完成了整个装货过程后,三个人坐在地上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其实我们也不是完全因为累,而是因为那种辛苦付出得到结果后幸福的感觉。”
比起这场掺杂着幸福的眼泪,发生在2008年的一次经历,让于海福至今提起来,仍旧感慨无比。“那年冬天,我们的车在内蒙古熄火了,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驾驶员身上又没有厚衣服,在电话中就哭出了声音。”
随后,于海福带着食物和棉衣火速前往内蒙,见到两位驾驶员的一刹那,他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那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运输人的心酸,他们太不容易了!”
立身之本是”运输人”
如今,天铭顺通有三家分公司,共80余名员工。“对一个企业的老板来说,只有学会分钱才能赚钱,我对他们非常信任和支持。”
于海福说,如今北京物流运输的大环境正在洗牌,人员的整齐稳定就是天铭顺通的宝贵财富,“货源上我们非常稳定,优秀的人员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公司的驾驶员都非常有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是他们成就了公司。”
“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盲目地去工作,劳逸结合。”众所周知,北京到新疆走的是中国最漂亮的高速公路—G7,但背后却危机四伏,例如这里的长下坡动辄100公里、400多公里长的无人区等。不过于海福对此格外痴迷,“我曾经亲自开卡车体验过许多圈北京-新疆专线,希望体验运输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辛苦。”
谈及未来,于海福想要将车队扩大到60-80台,转型到大车队模式。“我们就像以前的镖局,想要壮大自己,就必须有运力,2019年我会购买几台进口卡车,从而壮大自己的实力。”
2019年,于海福将要开启天津、长三角等地的专线,他所选择的进口卡车车队也将随之扩大规模。不过,稳扎稳打仍旧是于海福的取胜之道,“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不会盲目扩张,质量比数量重要的多。”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