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智行 知心”为主题的的全新斯堪尼亚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斯堪尼亚G/R/S三大系列共计18款车型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全新一代斯堪尼亚重卡凝结了斯堪尼亚十年的研发成果,经过了1000万公里的实地测试,总投入高达200亿瑞典克朗。在这场发布会中,斯堪尼亚通过“品牌观”、“产品观”、“运营观”、“用户观”、“行业观”五大视角,全方位展示了品牌历史及全球视野、新车产品信息、整体运营经济性以及斯堪尼亚的可持续运输解决方案。
这场发布会后,斯堪尼亚将携手各区域经销商以每周一地的频率进行全国巡展及试驾活动。巡展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覆盖15个城市。4月25日,《运输人》小编在朝阳体育中心与斯堪尼亚新车型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感受“公路之王”在经济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面的升级。
外观篇:高端重卡更要“面儿”,节油颜值两不误
斯堪尼亚作为“公路之王”,其外观在公路上辨识度颇高。本次发布的全新车型是由斯堪尼亚与保时捷工程(Porsche Engineering)共同合作打造,在外观上焕然一新。
全新一代斯堪尼亚的外观设计更加简洁,线条清晰,设计语言传递出威严和高端之感。不过,前脸造型依旧保持了斯堪尼亚多年来的“T”字形,整体辨识度颇高;斯堪尼亚新品在外观上的变化不仅让颜值更高,还通过流线型外观线条让风阻系数更小。数据显示,仅在外观方面,斯堪尼亚新车型就降低了2%的油耗。
作为全球顶级重卡,斯堪尼亚新车型前面罩可以四向开启,左右两侧导流板均可以开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令车辆检查和维修更加方便。
斯堪尼亚的车头更加注重空气动力学设计。其后视镜、射灯、雨刮器、导流罩等部位均考虑了风阻系数,从而降低油耗。
新车型采用了大面积挡风玻璃,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灯光方面,新车采用分体式LED大灯和LED雾灯,另外,上方近光灯、远光灯和转向灯均为LED光源。雾灯的颜色还可以跟随LED大灯发生变化,给整车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
车门处还配有上下车灯,由于采用高顶驾驶室,S系列采用了四阶铝合金镂空材质,并设计了防滑突起,让上下车更加安全,同时也能够刮掉鞋底的泥土,让车内环境更加干净。
对运输人来讲,有时需要根据货物等因素调节导流板,然而这些车型驾驶室必须爬到驾驶室顶部拧螺丝,费时费力。全新一代斯堪尼亚卡车的“可调节式”设计,只需站在驾驶室后方摇动摇杆,即可调整导流板高度,整个过程更加轻松。
内饰篇:把家安在驾驶室上
长途运输必然要与卡车日夜相伴,许多运输人都将其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斯堪尼亚的舒适性一向被运输人所称道,也因此赢得了许多“铁粉”,甚至许多驾驶员会撂下“狠”话:“非斯堪尼亚卡车不开!”斯堪尼亚新车型在内饰方进一步升级,可以说斯堪尼亚的驾驶室舒适性绝对是目前世界顶级的。
驾驶操控台
内饰采用质朴的黑灰双色搭配。
主打高端的S系列和R系列的采用双圆形全液晶仪表盘,视觉效果炫酷。
斯堪尼亚的操控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仪表板上的按钮、控制器和存储,可以根据运输人的需求和习惯进行位置调整,全新的车辆电控系统,开关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操作。另外,中控台略微向驾驶位倾斜,方便了运输人操作。
可调节式方向盘均能为运输人带来更加豪华的体验,方向盘集成了语音控制、仪表板菜单、自适应巡航和下坡定速功能。本次的试驾场地为“8”字循环,在频繁的转向操作中,方向盘既轻且转向平顺。斯堪尼亚的新车型正如其宣传语所说——“令驾驶员一切尽在掌握的设计”,果然不是一句空话。
斯堪尼亚新品将多个驾驶操作集中在了一个档位选择器上,它集中了变换挡位、手自动切换、排气制动、液力缓速器功能,按动“A/M”还可转换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这令运输人操作更加方便。
电子手刹的加入也给运输人带来了安全保障,车辆运行中有紧急制动功能。一旦停车未应用手刹车,或是在关钥匙、关总闸、时速低于1KM/H的情况下,车辆会自动应用手刹车,保护安全。
中控的七英寸大屏可以满足运输人的日常娱乐需求。
另外,车内还有多个USB供电接口,3.5mm耳机插孔,24V及12V的充电接口满足多种用电需求,以满足运输人的日常充电操作。中控台的按键布置的非常合理,按键设置清晰。
斯堪尼亚新品的高端车型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驾驶室内空间灯光和空调系统,均可分区控制,S系列还配备了驻车空调功能。
斯堪尼亚新车型的主副驾座椅均为标配可调节气囊减震座椅,可根据运输人需求自由调节,舒适性极强,它还拥有坐板角度调节、坐板前后拉伸、座位前后移动,气囊软硬度调节开关、上下快放、卧铺气动座椅前后移动等功能。同时它还完美贴合背部曲线,与四点悬浮气囊减震驾驶室相结合,整车的舒适性不言而喻。
驾驶室空间
早前斯堪尼亚有P、G、R三款驾驶室,分别对应小、中、大尺寸,全新一代产品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超宽的S驾驶室。
同时,S系列与R系列均有常规高顶和Highline超高顶的选择,Highline版本整车高度可以达到3.995米。
S系列和R系列均为平地板驾驶室,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性使用需求,G系列可以选配平地板。与此同时,S系列的驾驶室内部高度为2.07米,在实际体验中,《运输人》小编1米8的身高在S系列驾驶室中游刃有余,丝毫没有压迫感。
都说“有容乃大”,宽大的驾驶室不仅令运输人行动自如,还能带来超大容量的储物空间。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一代斯堪尼亚高顶驾驶室车顶高出了16厘米、标准顶驾驶室高出10厘米,新车还可以灵活选装储物箱、架子、挂钩和防护网等存放工具。
在长途跋涉后,运输人需要的是优质的睡眠。斯堪尼亚为新车型设计了连结式弹簧和独立筒袋装弹簧床垫。斯堪尼亚自带导轨的卧铺绝对会令人眼前一亮,其默认位置最宽是80cm,在需要休息时,只需将座椅向前移动,卧铺即可加宽至100cm。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运输人的实际用车过程中,由于空间较小,且行车过程中上下床铺比较困难,因此上铺通常被当做运输人的“储物格”,斯堪尼亚的折叠梯设计滑动机构设计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
副驾驶位置安装有折叠桌板,可以满足运输人在路上吃饭的使用需求。
动力篇:大马力、排放标准升级都给你
对运输公司的经营者而言,“省钱”和“赚钱”同等重要,对车辆的可靠性、节油性要求都很高。根据斯堪尼亚培训师的介绍,全新一代斯堪尼亚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它可以降低6%的燃油消耗,这其中有2%是外观的功劳,另外的4%则全部归功于动力系统。
本次在中国亮相的车型均采用DC13发动机直列六缸发动机,带废气涡轮增压及中央进气冷却系统、XPI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500马力。新款发动机还对活塞几何形状进行了调整,这使得整车柴油燃烧效果更好。
同时,新车还优化了格栅开口、配置更大的风扇,更是将散热器改进,提升了整车的冷却性能,将温度保持在最具燃油效率的水平。
全新一代斯堪尼亚采用GRS905 12+2挡变速箱,拥有自动化智能辅助换档系统(Opticruise)。在试驾过程中,《运输人》小编亲身感受到换挡的平顺性,这主要是得益于变速箱中标配副轴制动,能够缩短45%的换档时间,提供更快、更平顺的换挡操作,从而保持发动机的扭矩和车速。
斯堪尼亚新品均搭载了自家研发的液力缓速器,发动机与变速箱、缓速器配合的非常理想。《运输人》小编在相对低速的过程中进行试驾时,其智能辅助换档系统令人只需需轻踩油门即可控制好车速,换挡过程更是一气呵成,几乎没有顿挫感。
水泵的位置上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可以令液力缓速器发挥的更加稳定。不仅如此,新车在机油、变速箱油都加装了节温器,让机油与变速箱油稳定,从而达到油耗降低的作用。
不仅如此,斯堪尼亚还调整了发动机的中冷系统,将进出气位置由一高一低的设计更改为平行,保障进气量更加充足。
另外,新车配有500+500L超大容量铝制油箱,能够满足运输人的日常使用需求。
斯堪尼亚新车型满足国五和京五的排放标准。其中,新车型的尿素系统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如果用户需要升级至京五排放标准,只需加装DPF颗粒捕捉器即可。斯堪尼亚的新车型在国内能够游刃有余的面对排放标准升级,让整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由于排放标准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一点令许多大车队格外看重。
安全篇:运输人持续盈利的关键
全新斯堪尼亚卡车系列强化了主动及被动安全性具备多项特色功能,为运输人撑起了安全的保护伞。
斯堪尼亚标配自主研发生产的液力缓速器,同时还搭载了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DW)等,这些都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保护作用,减少道路交通意外事故发生。
斯堪尼亚新车型还配备了自动紧急刹车及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因此新车型前脸下方保险杠带有雷达,这令新车型的车牌位置均向左偏移。
斯堪尼亚S系列车型配备侧帘式安全气囊,气囊集成安装在车门两侧的驾驶室车顶位置,该项技术可减少至少25%由侧翻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这也是该功能首次在卡车上面应用,R系列与G系列也可以选配。再加上斯堪尼亚与保时捷工程集团合作开发的全钢驾驶室,安全性明显提高。
斯堪尼亚新车型补盲镜、前视镜和后视镜均升级为电加热和电动调节版,防止视镜结霜,并方便随时调整位置。
受制于场地限制,辅助安全配置我们无法在试驾当天体验。不过,试驾体验现场有多名大车队管理者表示将会把购买斯堪尼亚提上日程,安全性正是左右他们决定的关键。
经过近两年的等待,全新一代斯堪尼亚终于在中国有上市。如此迅速地将新产品同步适配,投放到中国市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全新一代斯堪尼亚不仅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驾驶室和惊艳外观,更是通过引入的全新技术提升了整车的性能,将“高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2017年斯堪尼亚在中国进口品牌重卡市场中取得头把交椅,随着新品的投入,斯堪尼亚将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市场。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