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今年4月6日国务院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互联网化”已成为推动物流全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从车货匹配APP到各类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增值业务平台,从自建物流到众包物流模式的兴起,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造着物流行业。
时代的趋势、国家的政策环境及资本的介入使得互联网物流企业迅速兴起。和传统物流企业的明显区别是,信息化技术在互联网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信息化的手段来消除传统物流企业中存在的积弊。
一些走在前列的传统物流企业,也已经开始了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软硬件方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如物流管理系统、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车辆管理定位系统、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而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讲,信息化更多的是一个听着近离得远的概念,信息化的门槛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讲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大企业的信息化升级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来支撑,这是中小物流企业无法跨越的难题,中小物流企业该如何实施信息化转型升级?
一、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现状
房租、人力成本水涨船高,物流企业的固定成本开支越来越大,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更使得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城市外扩,物流园越搬越远,每次搬家都避免不了老客户的流失。新网点开还是不开?开新网点是一笔沉甸甸的费用,不开客户如何能找得到?
客户对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服务需要费用投入,已经被成本已经压得透不过气,如何再有新的投入?
用步履维艰,苦苦支撑来形容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现状不为过,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讲,在当下行业环境中如何更好地生存下来是首要的问题,不转型升级无论从现状来看还是展望未来,都是没有出路的,是等死还是改变,答案不言而喻。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物流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转型升级从观念转变到资金和人力投入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结合当下中小物流企业的处境,没有重点、盲目投入搞转型升级是在找死。如何低成本、找准重点环节来实施信息化转型升级才是可行的思路。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改善措施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物流企业突围当前行业困境,实施信息化转型升级的重点,中国物通网总裁贾信河认为。中国物通网连续两年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评选为“2014中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服务商”、“2015中国物流信息化杰出服务商”,作为国内知名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企业,中国物通网在物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阐述了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看法和措施:
【1】开源:业务信息化
物流企业把网点和线路搬上互联网,拓展货源渠道,增加收货量。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发货客户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寻找物流信息,进而联系发货,物流企业如果还固守传统的线下渠道,就会错失大量网络渠道的客户资源。实施业务的信息化,就是让客户通过互联网能找到物流企业,既节省了网点费用,又增加货源,提升了收入。
【2】节流:车辆运输过程的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对车辆实时管控,智能考核,降低费用。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传统物流企业监管比较难的地方,也是费用弹性比较大的地方,如何有效管控是难题,现在通过车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物通北斗/GPS车联网智能管控平台,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输过程中的运行轨迹、里程统计、停车时间、违章状况、油耗等数据的实时管控,对车辆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便于随时采取应对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运输费用。
【3】降本: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各地网点的自动化管控,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比如传统物流的手工开票再录入过程,不但速度慢容易出错,而且难以有效管控,造成物流企业效率低下。物流企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造成内部沟通不及时,监控不到位,服务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无法做到同步协调,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通过物流管理系统,可以把物流企业的各项业务及工作环节纳入到一个管理系统之中,有效实现对企业的网点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仓库管理等,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业务信息化来实现收货量的增加,通过运输过程的信息化来压缩运输费用,提高效率,通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来实施信息化转型升级,可以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为以后的全面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要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环节,同时可以灵活地借助外部资源,合理采用信息化服务商的成熟解决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势不可挡,抓住政策机遇,找准切入点,通过信息化转型升级来突破行业困境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把握好这个契机,是每个物流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