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前的今天,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 Benz,1844年-1929年)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从此,1886年1月29日被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
卡尔·本茨与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这辆汽车的发动机是由燃气发动机改成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排气量为0.954升,功率只有0.55千瓦,采用链条传动;每分钟最大转速为250转,输出功率为0.67马力。这部能乘坐3人的三轮汽车,最高时速只有每小时15公里(另有16公里/小时和18公里/小时之说)。
第一辆汽车制造完成后故障频繁,虽经多次改进,故障率有所降低,但依然被人嘲笑,卡尔·本茨也不愿驾驶这辆汽车出行。1886年6月,卡尔·本茨的妻子贝瑞塔·本茨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儿子驾驶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顺利行驶了长达100多公里的路程,轰动德国,也因此让她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名汽车司机。
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汽车的销售案例。同年,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戴姆勒与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四轮汽车
对于到底谁是汽车的发明者,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年-19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一款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他与好友-著名的发明家威尔赫姆·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合作,成功研制出一款汽油的发动机,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发明了摩托车。1886年,戴姆勒把这款发动机安装在他为妻子43岁生日而购买的马车上,发明了第一辆戴姆勒汽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世界上第一台四轮汽车
世界上第一台卡车
1896年10月1日,戴姆勒汽车公司写下了这样一个生产记录——“机械驱动载货车、81号订单、第42号车、4马力双缸发动机、整车重量1200kg、载重量1500kg”。就这样,在世上第一辆汽车诞生的10年后,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卡车。
戴姆勒生产的卡车
这辆车是世界上第一辆发动机驱动的平板载重车,证明了发动机动力亦可用于货运。从那天起,机械驱动的车辆开始淘汰马匹,成为道路运输的主力军。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辆车是经由马车改装,车辆的发动机位于车厢下部。戴姆勒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分别装置了椭圆形钢板弹簧及螺旋弹簧,可以有效减震。配装在这辆卡车上的发动机是取自一辆乘用车,这台发动机排量1.06升,是4马力双缸的“凤凰”牌发动机。
世界上第一台卡车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本茨的奔驰汽车公司与戴姆勒汽车公司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虽然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这两位汽车发明巨匠分别居住在仅距80km的两座小城内,却不知什么原因,从未见过一次面,成为汽车史上的一大憾事。
中国出现的第一辆汽车
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的租界,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慈禧太后的座驾,中国目前保存最早的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是存放在颐和园内的慈禧太后的座驾,被人称为“中国第一车”。这是袁世凯花了一万两白银从香港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作为贡礼送给慈禧。但是由于慈禧不能容忍司机坐在她面前开车,她认为司机应跪着驾驶车辆,因此这辆车被弃置一旁。后来,此车作为皇宫遗物在紫禁城闲置起来。辛亥革命后,这辆汽车又从紫禁城移到颐和园,保存至今。
中国生产出的第一辆汽车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时任奉天迫击炮厂(后改辽宁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向张学良进言:“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
于是,张学良花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配以海内外高校毕业的工程师团队为班底,开始研制汽车。
张学良与他制造的第一台汽车
张学良的汽车制造团队在经过反复的拆装、分解、复原汽车,完成大量测绘图纸,取得试验技术数据之后,熟悉了汽车的设计、制造的多方面知识。同时,技术人员还广泛吸收了福特、通用、万国、斯蒂庞克等当时知名汽车品牌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根据国内的路况和市场需求,昼夜兼程的研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75型载货汽车终于1931年5月31日在沈阳下线,被命名为“民生”牌汽车。
该车为长头型卡车,载重量为1.82吨,轴距为4700毫米,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前后四轮为单胎,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幸运的是,如果你前往北京汽车博物馆,依然能够见到这辆民生牌汽车的原型车。
民生牌汽车实物原型车
据统计,民生牌汽车共由666种零部件构成,其中464种实现了国产,而且还有一定改进,但局限于当时国内的制造技术,部分动力、电器、传动核心部件还是直接从国外采购,但外购件比例不足30%。
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事变打断了中国人的造车梦。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周,第一辆民生牌汽车因受邀前往上海参展,幸运地躲过战火。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制造的民生牌汽车全部落入日寇之手,日军立刻把它制作成丰田的31C型卡车。1934年,傀儡伪满政府又以此厂为基础,引进了日本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即“同和汽车”),主业为汽车组装和维修,四年后形成4100辆产能,继而又在长春、哈尔滨建立卡车组装厂。同时,在东北的日本私营汽车工厂产能也有1800辆。1940年,日本在东北的汽车总产能为7000辆左右,汽车产业初具规模。1945年,苏联军队攻入东北,将东北的汽车生产设备全部搬往苏联,导致东北的汽车产业一蹶不振。
受此张学良造车的刺激,阎锡山、杨虎城、何应钦等人也开始支持造汽车,在中国掀起了一个造车的热潮。后来出现了太原的“山西牌”、长沙的“衡岳牌”、云南“资源牌”、上海的“中国牌”、天津“飞鹰牌”等等,都昙花一现。其中,在杨虎城的资助下,发明家汤仲明制成了木炭汽车,这种车后来在汽油匮乏的抗战时期风靡大后方,对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汤仲明发明的以木炭为燃料的汽车
抗战时期,中国人凭借自身的力量造出了第一台自制柴油机。著名实业家支秉渊看到张学良制造的第一台汽车之后,也萌发了生产汽车的梦想。上海沦陷后,支秉渊将原来位于上海的新中公司搬迁到湖南祁阳。为了支持民族工业,著名的抗日将领杜聿明将一辆已报废不能运行的德国卡车赠送给了支秉渊,解决了缺少研发模型的难题。这辆德国卡车的发动机为MAN牌狄塞尔高速柴油机,功率为65马力,额定转速为1800转/分钟。
战时后方的冶金工业十分落后,钢材供应远不及上海方便,条件非常艰苦。支秉渊四处奔波,多方打听供应渠道,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向铁道部门购买被日本飞机炸坏机车的废件作为原材料。
支秉源生产的汽车
1938年末,在支秉渊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自制高速柴油汽车发动机。由于当时柴油缺乏,支秉渊又将这款柴油发动机改装为煤气发动机。三年后,1942年夏的一个夜晚,支秉渊又制造出了一辆汽车。
1942年支秉渊和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从祁阳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的崎岖山路,成功地驶抵重庆,开创了国产煤气发动机驱动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机械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重庆《大公报》发表文章将支秉渊喻为“中国的福特”。后来,日军占领了祁阳,支秉渊费尽心血创办的汽车制造厂和他造出的两辆汽车包括图纸,都悉数毁于战火。这样的结果不免令人惋惜。
上海工业史学家刘浩林曾评价到:“支秉渊造的这辆车,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车,因为这辆车的发动机是支秉渊自己造的,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渊自己造的,所以非常了不起。”
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也是中国第一款大批量生产的汽车
1956年7月13日,位于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是新中国生产出来的第一辆汽车。这款汽车属于中型卡车,后来还被印到了1955年版的一角钱的人民币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钱币上。
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汽车解放CA10下线
当时,装配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叫CA10型,这是一款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汽车,它自重3.9吨,装有一台90匹马力、直列6缸水冷四冲程的汽油发动机,载重量4吨,可拖带4.5吨重挂车,最高车速70公里/小时。初期的解放牌汽车有CA10、CA10B、CA10C等型号,以后又生产改进的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与CA10相似,载重量为5吨,发动机功率115马力,最高车速80公里/小时。解放CA10型汽车从1956年一直生产到1986年,共生产102万辆。
解放CA10实车展示中国第一台轿车东风牌CA71
1957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国产轿车的开发工作,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工作,1958年初投入了试制。1958年5月12日,国产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CA71型诞生。“东风”牌轿车装的是自制四档机械式变速器,整车自重1230公斤,载重420公斤,最高时速为128公里。 这是中国人生产的第一辆小轿车,因为转而生产红旗牌轿车,这款车型非常可惜没有量产。值得一提的是,这辆小轿车没有后视镜,因为“社会主义不能开倒车”。
中国第一台轻型卡车跃进NJ130
南京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南京依维柯”)在1958年3月10日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轻型卡车,被国家命名为“跃进”牌。
黄河牌JN150重型卡车
济南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中国重汽”)在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卡车的历史。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