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日,曾经的明星快递企业DDS,起家于深圳,创始人郜伟在创建DDS之前任职深圳邮局速递局总经理,可谓意气风发。
经过10年打拼,到2008年的时候,DDS不但在华南站稳脚跟,且一度成为能够与顺丰相角力的快递小霸王。
彼时,恐怕谁都没想到,正值巅峰时期的DDS,会在一年多之后黯然谢幕。2010年1月,DDS在客户的讨债声中猝然倒下,创始人郜伟也因此锒铛入狱。
事后,人们在复盘DDS崩塌的诱因时,众口不一:
有人说是因为急速扩张,而且是以自己开设分公司的形式扑向全国,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有人说是因为代收货款违规操作,为了填补资金断裂造成的财务亏空,不惜违法挪用客户的货款,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人说是因为郜伟的管理风格,太过急于求成,致使事与愿违,公司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被业务员利用和钻空,最终酿成大祸。
上述分析都有道理,但在老鬼看来,DDS当年由盛而衰、一夜坍塌的根本原因是其在进军华东市场时采取的近乎疯狂的低价策略。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背景,DDS进军华东市场是在2009年。当时中国的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快递公司的价格要比现在美丽太多——以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为准,2009年全国快递市场的平均单价为25.75元。
在这样一个价格背景下,DDS攻打华东时的“低价”有多猛呢?以华东地区的同城快递为例,DDS给出的收件价格仅为2元。一时间,“降价降价再降价,打造全国最低价!”的口号响彻整个DDS。
时任星晨急便董事长、宅急送创始人之一陈平对DDS这个“价格策略”的疯狂程度曾做过如下对比:华东地区同城快递的当时的成本最低也得6块钱,2块多的价格还不及成本的三分之一。DDS的低价策略当然有效,仅用时两个月就开通了江浙沪皖的全境网络,业务量迅速膨胀。殊不知,当这种“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战术发挥到巅峰的时候,也是DDS坠向深渊的开始。击穿成本的价格虽然快速催大了业务量,却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失去了造血能力后,在财务情况不断恶化的危局下,于是铤而走险挪用货款…直至整个网络失控,轰然倒下。前人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但相似的历史还是不断“重演”。今年3月份,当老鬼捅破义乌快递市场“价格屠杀”的窗户纸后,义乌这个县级小城再次被聚焦。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义乌这个地方,在击穿成本的价格大战下,已经有站点真的要撑不下去了。
市场从来不排斥价格竞争,但一味地以低价格来抢市场的行为,尤其是目前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带来的伤害性是巨大且不可预测的。
有人说,现在的快递已非昔日能比,以目前在义乌打价格战的几大巨头为例,都是上市企业,融资渠道多元,而且多数玩家的现金流也都很充沛,能禁得起折腾。此话不假,但老鬼想问的是:总部能禁得起折腾,网点和盟商们呢?在看不到任何利润,甚至是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他们还会拿出身家性命陪总部来打仗吗?安德华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说加盟商是韭菜的命,我们也就认了;说中国快递的加盟模式是‘炮灰模式”我们也没意见。但凡事都得有个度,你不能让大家年年当炮灰。炮灰急了,也是会自燃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这道理,玩家们都懂。难的是,在面临同样的境地时,掌舵者们理性决策的定力与坚守底线的勇气。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