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全民战“疫”下的中国交运物流思考

2020-02-13 10:22:49

  自2019年12月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来,病患确诊规模不断增加,波及区域从武汉扩散到全国,且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目前,中国仍处于防疫抗疫的关键时期,相关防疫抗疫举措亦快速升级及落实,疫情已经对诸多行业带来了相当影响。


  罗兰贝格将从疫情对交运物流行业的影响切入,并尝试探讨黑天鹅事件对交运物流企业未来强化风险管理能力的启示。

疫情对于中国交运物流行业的影响

全民战“疫”下的中国交运物流思考

  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大板块项下涉及细分行业众多,不同行业从其服务类型(客运、货运、C端、B端)、资产结构 (重资产、轻资产)、竞争程度 (市场化、相对垄断)及业务范围 (国内为主、国际为主) 等差异来看,拥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因此,本次疫情对交运物流板块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对不同行业主体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层面及周期将有所不同。

  1.国际货运

  以业务影响为主,短期影响尚未明显识别,但中期可能受复工及国际市场对疫情的判断有所影响。

  业务层面 

  短期而言,因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春节淡季,国际货运受疫情影响有限:肺炎疫情与春节假期周期重合度高,国际货运需求本处于低谷,因而疫情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剧烈影响。

  中期而言,受停产事件延长与PHEIC限制影响,引发货物出口需求下降和成本时效受损的不利因素:疫情导致大部分出口企业春节后停产时间延长,进出口贸易将因此大幅下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中国进出口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均已将假期再延长10天;同时,WHO宣布武汉肺炎事件为PHEIC后,多国对我国人员及货物采取措施,如美国及新加坡禁止14天内到达过中国的船只及船员入境,造成货物出口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性受到影响,将最终对国际货物运输需求产生一定冲击。

  长期而言,航运市场将随疫情结束而恢复: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被定义为PHEIC,但WHO不建议对中国进行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希望所有国家能秉承这个原则。

  参照以往的经验,PHEIC状态对国际贸易影响并不明显。自2009年以来,共计有5次PHEIC 事件,我们对其中已结束PHEIC定义且期间未被WHO限制国际贸易的美国、墨西哥、巴西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其受PHEIC影响均较小,贸易出口均表现为回升或波动走势。

  美国在PHEIC定义前后商品出口同比增速[%]

  运营层面

  以海运为代表的国际货运具有运距长、时效慢、计划性强(舱位预定周期长)的特征,同时端到端的长距离运输环节也更少,因此疫情来临之后,相比即时性的快递等其他物流行业,船公司有更充分的时间帮助客户进行船期调整,因而对运营产生的影响较小。

  财务层面

  港口和航运企业基本为大型央国企,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财务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短期财务现金流层面影响有限。

  市值层面

  受疫情影响,新春开盘后当日,航运及港口板块公司股价呈现大幅下跌,当日跌停后第二日继续保持跌幅。但通过回顾SARS期间的港口/船公司股价,我们发现,疫情后期,股价随疫情减缓整体呈现平稳,因而疫情对股价的影响仅仅体现在短期。


  2.公路货运

  对整体影响一般,对即时平台及标准网络型企业而言,以运营层面的影响为主,中长期受线下消费抑制影响,可能带来业务需求提升;对合同物流及车队运力而言,以运营及财务影响为主,不部分特定垂直行业可能为其带来中期业务层面的负面影响。

  业务层面

  对即时平台及标准快递而言:短期来看,疫情极大抑制了消费者线下的零售消费活动,线上对线下的存量替代在短期内将带动业务增长。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近80%,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超110%。从结构的角度看,家庭配送、日用生鲜品类短期内的业务占比提升较快。

  数据显示,除夕至初六期间,在线生鲜蔬果蛋奶或速冻食品等品类的配送数量为同期的4至9倍。我们认为,业务结构的变化本质上映射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疫情推动线上消费习惯的转变在中长期内可能对即时和标准快递、快运带来一定业务增量。

  对合同物流及车队运力而言:短期内,因部分国内企业复工延迟以及不同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企业的复工节奏不同,到厂业务或可能受到影响。但中长期看,随着企业生产的逐步复位和疫情的受控,生产活动逐步恢复,生产订单驱动到厂2B业务需求也将逐步回归常态。

  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可能对零售、餐饮行业相关的到店配送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短期冲击自不待言,而从中长期来看,即使本次疫情在较短时间内被有效控制,消费者线下场景的消费信心仍然需要恢复时间。

  运营层面 

  劳动力及运力层面:受春节返乡及疫情延迟复工影响,将一定程度导致劳动力及运力寻源上的短缺。同时,疫情对部分区域间的公路交通可能造成小范围的阻隔,对交付时效可能造成影响。另外,不同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复工政策及时间存在差异,可能造成部分物流车辆双向货源匹配上的困难,尤其加剧返程货装载困难,增加车队运力类企业的经营难度。

  仓网结构和线路规划层面:湖北武汉地理位置九省通衢,是企业在华中地区的区域仓和快递企业重要的高能级分拨中心所在地。武汉目前的状态或对物流企业原有的仓网结构及线路规划带来挑战,进而一定程度在区域范围内对物流交付时效及成本产生影响。

  运营安全管理层面

  对内而言,针对大型总分仓、分拨中心、配送站等劳动力密集度相对较高的物流工作场所,要求企业进一步充分考虑内部人员防疫安全标准,尤其针对加盟制快递企业,总部如何快速形成内部防疫运营操作标准、有效传达至各加盟商并形成有效监督,将考验各企业微运营管理能力。

  同样,对外而言,末端派送人员在进行即时派送和快递派送过程中存在交互风险,要求企业进一步思考、调整派送接触标准,并快速落实。

  财务层面 

  事实上,中国合同物流行业整体分散,除去汽车、家电等部分垂直行业的大型合同物流企业外,大量合同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分散,且物流行业普遍拥有月余账期。

  因此,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因复工、订单产生的压力可能传导至其下游物流服务供应商上,进而可能对相关企业在财务层面形成现金流压力。就个体运力而言,虽然普遍与物流企业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但受潜在货源减少的影响,短期内的生存压力或有所增加。

  市值层面 

  自去年年底疫情发酵至今,对比整体交运物流行业股价表现及其中诸如快递的即时和标准网络企业市值表现,我们发现,即时和标准网络企业的股价表现较行业整体更为稳定、波动相对更小。

  其背后主要的原因在于,本次疫情对此类企业的业务冲击与交通客运相比相对有限。同时,考虑到短中期线上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线下具有替代作用,我们预计,未来伴随疫情的逐步稳定,整体市值将回归。

  交运行业疫情期间的市值变化情况 (2019.12.20-2020.2.5) [以100为基准数,包括A股及美股上市的中国交运物流企业,美股中包括美团、BEST和ZTO]

交通物流不同行业对于“黑天鹅”事件

  导致的风险关注应有所侧重

  疫情的本质是指概率低、但潜在影响大的黑天鹅事件。事实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更广范围的“黑天鹅”,既包括疫情灾害、政策变动、新商业模式降维冲击等外部因素驱动的事件,也包括核心员工流失、财务断链等内部驱动事件。总体而言,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四大类:

  市场风险:企业所在行业的政策变化、产业链上下游变化、市场竞争、非传统竞争者的进入或新商业模式的产生、消费者诉求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加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敞口。

  运营风险:由于企业自身运营能力限制或不足,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导致的运营结果不达预期,通常包括产品、供应链、安全等运营风险。

  财务风险:企业在融资、投资、现金流管理等财务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如对现金流、负债率、账期等要素的控制,以及外部市场利率、汇率等的波动程度因素都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社会风险:企业在舆论、法律、社会责任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或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潜在影响。企业所处行业本身是否具有公共服务属性、企业信用及违约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潜在社会风险。

  在VUCA时代下,企业风险管理应该成为所有企业需要补足的必修课。事实上,交运物流板块下行业众多,不同行业基于自身的特征差异,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亦应有所侧重。

  交运物流不同行业板块企业应侧重关注的风险类型

  1.国际货运

  易受外部市场,尤其是经济环境、贸易环境及油价波动等要素影响,主要面临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

  依赖国际贸易,受政经环境影响大:

  国际货运产业主要服务国际商品贸易场景,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将会引起国际货运需求的强烈变动。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2019年中美互加关税影响加深,直接导致海运贸易额呈现显著下降,预计2019年中国对美进口额同比将下降28%,出口额将同比下降8%。

  因此,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将极大影响国际货物运输各路向的需求,对于计划性强、路向固定性高的国际货运企业而言将造成市场风险。

  典型重资产行业,负债率较高:

  港口企业为满足吞吐量不断增长需持续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扩建,海运公司亦需通过购置新船,或升级换代小船扩大运力,资产配置重、投资金额大且回本周期长。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将导致企业现金流受到冲击,偿债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形成债务风险。

  全球化经营且燃油成本占比高,易受汇率油价波动影响:

  航运公司司业务经营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收入/成本均易受汇率波动影响,同时还面临高昂的燃油成本。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将导致油价或汇率波动,极大程度影响航运公司的成本结构,造成盈利风险。

  2.即时平台与标准网络

  市场份额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且成本、时效及服务的结果决定企业市场地位,因此应侧重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管理。

  场景高度细分、行业高度竞争、市场环境及消费者诉求迅速变化:

  中国C端侧重的网络型物流行业的场景已经高度细分,包括即时配送、仓配一体模式、3公斤以下以电商件及商务件为主的标准快递网络以及更高重量段的标准快运网络等。

  不同场景、不同细分行业的竞争相对白热,且均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及消费者变化需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场景的主流物流模式亦以不同方式相互渗透。任何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的原有行业地位,或将带来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因此,使得企业应重点关注相关市场风险。

  运营表现决定企业市场表现:

  事实上,即时平台及标准网络型企业的运营表现,包括成本、时效及服务,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多数相关企业的劳动力及运力来源为社会资源,且劳动力数量相对密集。因此,黑天鹅事件的触发可能直接影响企业原有的运营能力,进而导致运营结果下滑。因此,企业需要高度警惕相关运营风险的发生。

  3.合同物流车与车队运力

  市场同质化竞争明显、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因此应关注市场、运营及财务风险,同时大量车队运力以个体司机为主,具较强社会属性。

  同质化竞争激烈,运力供大于求:

  中国公路运输总体供大于求,货运平均装载率仅60%,且运输服务同质化严重,加剧市场竞争。因此黑天鹅事件若进一步影响到货量规模,将使得合同物流与车队运力型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个体司机为主,现金流压力大:

  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一定收款账期,其规模普遍较小,财务层面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中国卡车运力极其分散,以个体司机为主,其在财务层面的耐受力尤甚。基于以上因素,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将导致车队运力收入受影响,会直接造成广大的微小车队或个体户的生存难以维系,亦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风险。

四个支撑强化 中国交运物流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战略性工具更有效地管理各种各样的风险,市场上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模型也较为丰富。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任何的风险管理体系无外乎包括识别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及事后监测这4大内容。

  针对风险管理体系本身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成功运作,除了机制本身的搭建之外,针对交运物流行业,仍然需要完善以下四大支撑,以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顺畅运作。

  具体而言,一是敏捷组织能力的支撑,以强化风险应对过程中决策与行动的快速响应;二是资源配置能力的支撑,以提升交运物流行业风险发生的容错率及应对能力;三是财务管控能力的支撑,以进一步在风险未发生时提供重要的早期预警;四是数据底盘能力的支撑,以通过驾驶舱的方式为风险管理的所有决策及行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保障。

  四大重要能力支撑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强化分析

  组织能力支撑:敏捷组织有助于加快企业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的决策及执行的反应速度

  物流交运带有社会公共服务与经济稳步运行保障的行业属性,一旦风险发生,需要快速、有效地应对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并组织执行。因此需要建设相应的敏捷组织,以强化应对风险时的决策与行动速度。

  敏捷组织的建设,一方面包括前线“小团队决策”,通过授权决策从总部直辖向区域自治的转变,让了解第一动态的前线作战单元拥有决策权,充分调动前线的主观能动性,以快速且有效地应对风险发生时的各类突发情况。另一方面亦需要总部的“大中台指引”。

  罗兰贝格曾提出,中台具备资源整合、工具沉淀、标准定义、基础研究的四大功能定位。在应对风险时,中台可通过以往应对实践的工具沉淀、最佳应对方案的标准定义等功能,给予前线团队充足、清晰的应对原则指导、以及应对方法的支持。

  资源配置支撑:灵活/共享的资源配置是交运物流企业在风险控制及应对上的关键之一

  物流交运企业大多具有重资产投入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因而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入较大,在风险事件下容易出现资源冗余或者紧缺的状况。我们认为,为控制此类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产生的影响,应采取更灵活的资源管理模式。

  一方面,可推行更弹性化的资源获取模式,例如推行大型固定资产的经营性租赁、非核心业务环节的部分外包等,从而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在危机出现时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冲击。

  另一方面,建议探索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外部资源,例如人力共享、设备共享,从而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波动快速调动资源。


  财务管控支撑:稳健的财务管控有利于企业风险的早期识别、评估及预警

  因固定资产投入大、利润水平较低,物流交运企业普遍面临高负债水平和慢资金流动的双重压力,一旦风险产生,极易触发因现金枯竭而导致的债务偿还问题。

  基于以上现实环境,物流交运企业应推行更稳健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包括标准的安全财务指标定义、准确的财务数据收集、实时的指标预警系统,以尽早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结合物流交运企业重资产的行业特征,应优先控制负债率和保障现金流,控制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数据底盘支撑:数据底盘将为体系内的风险决策及风险应对方案提供准确且及时的输入

  考虑到物流行业普遍具有的运营分散化、资产投入高的特征。建立“数据”抓手,可应对企业管理分散的业务元素和控制潜在的高投入成本,为风险决策和应对方案的管理提供输入。

  对风险管理全流程而言,数据是辅助企业识别和量化风险敞口、决定风险应对措施、评估管理风控及应对措施的效果并进行持续性风险监测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企业需建立准确、实时、智能的整体数据底盘以辅助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地。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物流指闻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