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研发资源规划部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汪卫东在近日题为《中重型卡车技术发展动向》的发言中表示,在中重卡技术发展中,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大部分政策的重心都围绕节能、减排和主动及被动安全性方面。在中国,重卡整车技术的发展动向将围绕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整车安全性,整车可靠性和耐久性和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来展开。他说,政策法规和客户需求就如驱动技术发展的两个轮子,并预计2020、2025和2030年重型商用车油耗限值相比2015年将分别下降20%、35%和50%。
以下是汪卫东发言及问答环节实录:
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中重型卡车技术发展动向这个议题。
众所周知,汽车技术的发展自从诞生以来,可以说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谈中重卡技术发展动向这个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我们技术的发展为什么会发展呢?它是由什么来推动和驱动的呢?实际上总结起来也很简单,两大方面:一个是政策法规,一个是客户的需求。我们有时候也简称为双轮驱动,在这两个轮子里面客户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在发展,而政策法规的推动力是不以这个企业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像我们这次会议的名字,高排放标准,这个高排放标准就像目前我们中国实施国IV,过几年要实施国V,不管我们的企业准没准备好,你都必须实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政策法规的推动力对技术的发展更大。所以在我这个报告里也是分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欧洲,第二个是中国,为什么讲欧洲?因为欧洲是代表我们国际上商用车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当然,第二个部分讲我们国内。因为政策法规是技术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在讲技术发展动向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先讲讲它的法规,欧洲法规的发展动向。
第一部分讲欧洲中重卡技术法规的动向。这是安全领域的法规动向,谈到技术方面大家听起来会比较枯燥,而且内容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不展开,我主要是就一些重要的项目给大家做一个提示。在安全领域法规动向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强制项,所谓强制项就是你必须执行的。非强制项是政府鼓励发展的一些技术。第三类是未来五到十年可能进入法规的一些法规项。比如像强制项,在第一项里面重型车加装无盲点后视镜,欧洲通过三种方法达到它的法规要求,在这里面还讲了强化商用车驾驶室强度要求,电子稳定系统ESP,还有AEBS、LDWS,这都是近几年欧洲刚刚实施和即将要实施的一些法规。非强制项里面主要是一些照明,还有光源,这是鼓励项目。未来五至十年可能进入法规项的像ACC,行人识别系统,酒精锁,还有ISA等技术。
第二个讲讲节能与环保领域法规动向。目前欧洲商用车油耗测试方法已经基本完成,采用模拟法。它暂时没有规定限值,我们预计2020到2050年将会拟定油耗限值,强制实施,到时与2005年相比卡车油耗将下降20%以上。环保方面,我们预计五年内将不会再出台新的法规限制有害尾气排放,不过美国康明斯认为,2020年后也存在一定可能,引用EPA2013法规要求,形成欧VII法规,以提升氮氧化物相关控制指标。还有轮胎滚阻和噪声,材料的回收利用等等,这都是环保方面的。
第三个是其他领域法规动向,在用车尺寸、重量和轴荷,很多国家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他们把自己的一些限值根据不同的线路不同的地区,把这些指标都提高了,在这我就不展开了。还有智能运输方面有一些法规,我在这也不展开了。
下面讲一下中重卡重点技术发展动向。一个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既是法规要求也是客户需求的,近年安全技术是卡车领域发展项目最多的一项技术,这里法规项的有ESP、LDWS、AEBS,这张表里面我展示了目前应用的情况和将要应用的情况,以及他们的配置的一些成本。大家看得出来,安全技术还是比较贵的,有的甚至达到一万多欧元。这是非法规项的,非法规项主要有ACC、DAS、酒精锁等等,这也展示了它的应用现状和它的一些配置,一些厂家应用的价格情况。下面还是非法规项的目前的安全技术,像驾驶员安全气囊,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还有转弯灯等等这些安全技术,目前正在应用和将要在欧洲中重型商用车应用的一些先进技术。
在动力经济性上有哪些技术在欧洲做好了市场准备并即将投入运用呢?在这张表里面也进行了细分,主要分发动机、传动系。发动机里面有十多项,像可变气门驱动技术,燃油经济性的改进潜力、成本以及市场准备情况在这给大家做了展示,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谈了。红色表示的是短途运输中型载货车,绿色是长途运输重型载货车。黑色是所有载货车类型。动力性经济性技术整车及其他包括整车和ITS、ICT的细分和市场准备情况。在这我就不展开谈了。
接下来讲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目前在商用车,特别是中重型商用车上应用主要是两大技术:一个是自动启停混合动力系统,还有弱混、重混系统,主要介绍他们在轻型、中型、重型商用车上面,像市场应用情况,还有节油率达到多少,增加的成本是多少。
下一个重点技术是舒适性方面,舒适性技术并不是政策法规要求的,是我们客户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像我们八零后、九零后的司机肯定跟六零后、七零后的司机对舒适性的要求大大不同,目前舒适性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宽敞舒适的轿车化靠拢,同时不断完善改善底盘、悬架、传动,智能化舒适系统。
这页是讲电子智能技术发展历程,前面红色是讲2012年欧洲的现状,到今年,欧洲的重点技术,比如智能夜视系统,智能轮胎,智能安全气囊,智能黑匣子等,他们要发展车联网。在这里边我的理解是,欧洲在电子智能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人工智能,目前我们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以后我们到什么时代呢?肯定是向人工智能,我们的汽车也是一样,未来我们的汽车当你目的地一输不需要驾驶就可以自动驾驶过去,根据你的爱好放你最喜欢听的音乐,根据平常你的座椅喜欢什么角度自动调整到什么角度,未来智能化肯定是我们卡车技术长期的发展方向。
下面是讲未来五到十年中重卡技术的突破方向。第一个是关键总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趋势和远景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接近零排放和替代动力兼容,特别像商用车,除了能烧柴油以外是不是能烧甲醇、乙醇,还有混合动力,这个牵涉技术比较多,这里我不一一展开了。我讲了发动机,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后处理,变速器,驱动系统,从这些方面讲了未来关键总成技术的发展重点。
从车辆结构上未来的突破方向主要有五大点:第一是轻量化结构将更广泛的应用。第二是卡车与挂车的集成空气动力学概念。第三是线控系统的广泛引用。第四是设计早期就考虑材料的再生与分解。第四是自适应底盘和悬架系统开发,主要是车辆结构方面。第三个突破方向是安全技术,从我们目前简单的信息条款,像导航、路线规划、交通规避到协助 和不依赖驾驶员将是未来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在2010年前后,安全技术主要是使一批主动安全技术更加可靠、成本更低满足用户要求。到2020年目标是引入具有高度集成的车载智能装置,实现部分自动驾驶。到2030年及以后目标重点在于成功地过渡到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人工智能,这是未来的走向。
刚才讲了欧洲的,现在把中国的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我们这讲的是油耗节能方面的法规,这个法规看起来好像比欧洲走的还快一点,现在我们已经发布第二阶段的限值,但实际上大家去翻开我们第二阶段限值,它是很容易满足的。我们预计,我们目前的国标30510油耗限制第四阶段限值估计在2020到2025年出台,初步预测,重型商用车油耗限值,2020年相比2015年将下降20%,2025年下降35%,2030年下降50%,未来油耗限值将有大幅要求下降,这一点对于我们厂家也是很重大的挑战。在2020年、2025年以后,特别是2030年以后,能不能达到那个限值就很难说了,那个时候要降一半。这是排放方面的限值,刚才两位老总讲了很多了,我就不细谈了。安全方面,这是我们近三年已实施的政策法规,由于时间关系大家都知道。我主要讲下面一页,今年和即将发布的安全法规,这里讲了未来几年要发布的法规,像前雾灯、制动、汽车转向系统等法规,在未来将要发布和实施,这个讲的是中重卡整车技术发展动向,讲国内的。
这张表列举了不同的零部件各个细分领域目前主要的主机厂重点技术目前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在这张表里面都有详细的展示。这张表是紧接着前面一张表的,这里我不详细谈了。这是安全法规的,一个是法规强制项的,还有一个是非法规项的,目前我们国内厂家现状和未来的应用情况,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法规已经制定了,但实施并不到位,有的根本没有实施。这是被动安全。这讲了一下整车可靠性和耐久性,未来我们五年的发展趋势。在第三列里面做了列举,现状和未来五年,国内的一些中重卡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这个是讲了一下整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目前的热点技术,目前个别车型上已经应用,未来五年我们要在哪些车型上大面积应用的重点技术和热点技术。
这个是中重卡关键总成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讲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驾驶室,在这个表里面也对它的现状、车型案例和未来五年的趋势做了一个预测。最后一张是国内中重卡材料工艺技术发展动向,左边是技术提升项,像钢板、齿轮材料、球铁、蠕铁等等。右边是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这个表中的一些新技术有的已经在我们国内主流厂家个别先进车型上得到了应用,它是未来五年我们国内主要厂家的发展趋势。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给大家展开,谢谢大家!
提问:汪总,您来自东风商用车,东风商用车作为中国重卡界的领军车企,您对其他的中国重卡企业,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发展上有哪些建议吗?谢谢!
汪卫东:零部件商的技术建议我想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根据我们公司多年的配套商经验,我认为主要是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售后服务,这块一定要提升,因为我们过去特别是国内有些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方面需要提高。另外,零部件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要参与到主机厂、整车厂的开发中去,要同步开发,争取主动,而不是自己发展自己的,跟主机厂太脱节了。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