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7日,以“智行致远、链通天下”的首届中国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借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启动之际盛大开幕。
此次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旨在打造冷链物流行业的高端展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凭借高度的专业性,展会吸引了福田轻型商用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汉雪车辆、新飞制冷、拜尔冷链、河南冰洋等国内领先企业参展。
11月4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同期活动“第四届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0余位代表参加,河南鲜易供应链、新希望鲜生活冷链、福田汽车、拜尔冷链、东方汽车、重庆三磊渝东南冷链、湖南徐记等7位嘉宾将从冷链物流产业、技术、业务三个方面分析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杨琳女士致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杨琳女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关系国计民生的‘菜篮子’工程展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水产品、畜产品、果蔬及花卉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发展趋热,冷链物流行业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不断扩大。在这一形势下适机推出首届中国冷链专区展览会,是协会结合行业转型升级要求,通过展会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为冷链行业企业打造一个品牌展示、商贸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
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理事长范端炜先生致辞
2016年,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400亿元,冷藏车保有量达到11.5万辆。与日趋扩大的市场容量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冷链物流效率一直偏低。数据显示,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尤其是对比发达国家20%~30%的冷链利润率,我国冷链利润率仅为0.08%。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鼓励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经营模式和产业组织形态,全面提高冷链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8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也明确指出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目前,各地政府已相继出台专注冷链物流发展的文件,帮助冷链物流建设“降本增效”,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在政策的利好支持下,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迫切地呼唤专业的展示平台,来提供产业链层面的交流互动。对比更为传统的其它细分物流领域,冷链物流发展涉及制冷、食品速冻、冷库自动化、包装、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尤其是,生鲜电商的滥觞提供了冷链与互联网的结合点,使冷链服务标准日益趋于透明化、标准化。
2017中国武汉国际商用车展冷链专用设备展发布会现场领导合影
首届中国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一经推出,就赢得了企业的热烈响应。参加此次展会的福田轻型商用车负责人表示:“与冷链行业快速发展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制造端与市场端的信息交流不通畅、不对称。首届中国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抓住这一痛点,深刻洞察企业的品牌传播和产品展示需求,从横向层面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互动舞台。”
中国重汽负责人表示:“冷链等细分行业的发展,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品牌传播做出细分。首届中国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的出现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对我们企业而言,亟需这类专业平台来展示和提升自我。”
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的商用车展会,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商用车展会。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将迎来更多的新品,以及来自冷链、危化品、快运、快递等物流行业的专业观众。基于其庞大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积极响应“创新引领未来”的展会主题,首届冷链专区展览会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率先为冷链行业打通上下游环节,通过展示冷链及配送服务、冷藏冷冻设备、冷库仓储、冷链运输装备、以及生鲜电商等技术和产品,不仅加强中国国际商用车展针对细分领域的拓展深度,呈现更为专业、细分的展览形态,还为冷链行业提供了融信息交流、商品交易、资源整合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商务平台。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除了制造商、传统物流商、电商、贸易商、制冷设备商等参与者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冷链、生鲜电商、冷链园区、冷藏设施等正在纷纷涌入,随着资本的介入和驱动力度日益加强,将有更多国内外企业携资本的优势跨界进入冷链物流市场。
未来,冷链专用设备展览会将吸引更多冷冻食材、冷链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及制冷、加工设备等全产业链上的企业参展,借助中国国际商用车展的品牌效应,积极接轨国际标准,促进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让冷链生鲜及配送给现代社会带来更佳优质、便捷的生活体验,并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