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33亿元对快捷快递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将取得快捷快递10%的股权。
此公告一经发布便引爆了物流圈,不少人纷纷猜测,申通这一举动将引发快递业兼并整合的大潮。其实,早在今年初“三通一达”+顺丰完成上市时就曾有人表示,接下来它们或将有大量的资本支出,其中一大用途便是利用资本进行全方位兼并整合。果不其然,继圆通斥巨资收购先达国际后,申通增资入股成为快捷快递第三大股东。
对赌式增资方式
在本次申通发布的注资公告中,快捷快递创始人股东承诺,快捷快递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30亿元、40亿元、50亿元;快捷快递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2亿元、1.8亿元、4亿元。换而言之,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快捷的总净利润需超过6亿,而且必须完成每年既定的净利润。这对于快捷来说,压力不言而喻。
其中,公告中还表示,若快捷快递于业绩承诺期内各年度累计实际实现的净利润数未达到本协议创始人股东承诺的相应年度累计净利润数,则创始人股东应就未达到承诺净利润的部分需以股权方式向申通快递承担补偿责任。
如此“对赌”式的增资,不免让人产生疑惑,如此“苛刻”的条件,申通意欲何为?
官方称优势互补
在申通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投资完成以后,申通与快捷快递将借助各自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益。对市场上产品的优势,时效、成本、质量和服务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将当前申通快递大小件混合的产品结构细化,把运营做到中转更快、成本更低,中转时效更短、效率更高,从而实现公司产品生态运营更加高效协同,最终促进实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
再看快捷快递的具体业务,它主要以3-30公斤中大件为主,而3公斤以下的小件对快捷快递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快捷拥有巨大的直营网点及以大货为主导的产品网络(快捷快递的竞争力在于完善的物流网络、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以及灵活的终端网络,三网合一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官方给出的这一注资原因,似乎并不能让大家释疑。因为相比快捷,作为一线快递的申通其网络布局更健全、产品服务更优质。此次增资入股是否还另有目的?值得玩味。
两年前申通与天天快递的“联姻”,当时双方高调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表示将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及未来规划,实现“1+1>2”的发展效应。双方“联姻”后,虽然仍是两家公司,但管理层已相互打通。其实,早在2012年申通便斥资1.6亿元从海航集团手中购得天天快递60%股权,成为天天快递实际控股方。
然而,就在2017年初,申通以42.5亿巨资分两次卖出天天快递全部股份,天天快递再次易主。低价买进来,高价卖出去,短短几年申通赚了个盆满钵满。
此次增资快捷快递的消息一出不免让人联想,难不成申通又想“故技重施”?不管是否真如此,在申通敲钟上市之际,其掌门人陈德军就表示,上市之后,申通将着重向主体产业和资本运作两个方向发展。“上市并不是申通快递的最终目的,而是以上市为契机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势必要走向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化手段兼并重组一些小的快递公司,最终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对于此次申通注资一家二线快递企业或许就是申通兼并重组方向上的一个选择,而其也早就为此做好了筹划和准备。
一线快递攻城略地
其实,早在申通之前,圆通就已有兼并的大动作。今年5月,圆通发布公告称,将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先达国际。此动作7月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商务部反垄断局出具的《不实施进一步审查通知》表示,对圆通速递收购先达国际股权案不实施进一步审查,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即反垄断局已通过。
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先达国际是一家发展成熟、规模日益壮大的国际货运代理服务供货商,以空运及海运货运代理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清关、合约及配套物流服务。本次收购完成后,圆通可获得其海外网络布局、干线运输能力和关务能力,以及其发展多年、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本土化管理及运营团队,协助构建圆通国际化发展的网络基础、奠定海外竞争的先发优势。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圆通这一步走得可谓相当漂亮。
圆通、申通等一线快递之举已预示,第一梯队的快递企业攻城略地的步伐将越走越快。而且近段时间,快递、物流业中不断释放出资本的魅力。期间,不断上演“强强联合”“大鱼吃小鱼”的戏码,有的全盘收购,有的以此扩张规模,有的以此补齐短板,有的以此瞄准国际化市场......
非一线快递寻突围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2016年收入排名前八的快递品牌占到全国比重的77.3%,其中前四就占到50.4%,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在已在上市或正在上市的几家快递手中,剩下的快递企业则只能瓜分不到三成的市场空间。由此不难看出,快递业面临着一线快递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张、非一线快递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的现状。
尽管如此,处于非一线的快递企业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尝试着寻找突破口。如今年初,苏宁物流宣布斥42.5亿巨资收购天天快递全部股份。2016年11月,青旅物流向全峰快递注资12.5亿,并将陆续补充完成营运资金20亿。
但由于非一线类快递企业占据的市场体量实在过小,所以当下他们中的一部分就面临倒闭或是被收购的现状。因此,挖掘细分化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进行专业化转型成为这些快递企业的共同选择。毕竟,在追求高品质服务与消费体验的过程中,细分领域则会成为他们的生存缝隙。如优速快递将大包裹门到门服务作为战略定位,速尔快递提出将企业件和零担快递作为市场定位等,以此来构筑起一道“护城河”。
“并购元年”已经来临?
有人说,2016年是资本元年,2017年或成“并购元年”。随着兼并整合案例的不断出现,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非一线快递企业未来的归宿之一,主因也是由于他们面临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艰难。而整体的大环境就是在我国快递市场中,各企业在服务上并没能体现差异化,反而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但这些企业又打不起价格战,被清洗出局也许是迟早的事。
此外,也有人表示,企业的“微利化”也是被并购的一大因素。根据国家邮政统计数据计算,2017年一季度,中国快递件均单价为12.97元,同比下跌3.21%;其中,占快递业务量近七成的异地快递,件均单价为8.94元,同比大跌10.1%。事实上,中国快递行业的件均单价从2008年底的26.99元/件,一路下跌到2016年底的12.70元/件,跌幅高达47.05%。
近期,我国快递业增速已现下滑态势。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一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为75.9亿件,同比增长31.53%;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近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为984.6亿,同比增长27.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近15个百分点。
综合这些因素,快递企业在寻求突围的过程中,兼并整合、进一步加强市场集中度就成为主要“套路”,也是市场规律所现。大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带来更多的利好因素,而中小企业能够从中获利,也许诸如此类的“兼并、整合”事件,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一件。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