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物流时代的过渡阶段,物流行业除了享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无车承运人试点、物流“黑科技”、新能源技术与疯狂资本市场带来的“速度与激情”以外,正在经历着“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带来的市场阵痛——特别是大量的物流市场、物流园区被逐步搬离城区、城市道路对货运车辆限行、921治超新规严格落地执行、“营改增”,等等。总之,最近几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一方面将持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持续增长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必须直面越来越严格、严密的国家政策与法规制度的合规约束,享受市场红利、人口红利与政策红利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在目前特定的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引领下的“新物流”又何去何从?又存在哪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实在在的物流商机呢?
新零售:基于传统商贸批发市场搬迁的生态化城市共同配送产品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2016年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正式将“新零售”概念提及人前。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代表着未来电商与实体商业的最大趋势——线上、线下走向结合。两者由原先的看似独立,甚至冲突,走向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商贸批发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可能性。
但这种融合必然不是简单的1+1,而更可能是一种精准化、体验为主的模式,消费者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解,从而做到引导消费需求,也可以用更流行的说法——“完成一次消费升级”。
作为线下实体经营主体,大部分商贸批发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而这些协会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政策背景下,都在积极寻求自我发展的路径。因此,在目前整个商贸批发行业面临困难与整体搬迁发展变局的情况下,依托行业协会的力量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突破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其中,物流资源的整合成为传统商贸批发行业必须面对和有效解决的重要突破口和创新点。以传统商贸物流市场整体搬迁为契机,整合大部分市场物流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多赢机制,再进行生态化城市共同配送产品开发,其商业价值很大——前提是产品平台的合理有效搭建,核心是基于规模效应的城市共同配送生态体系构建与市场培育。
降成本:基于传统物流市场或物流园区外迁的干线集货分流产品
与传统商贸批发行业的“悲惨遭遇”十分相似,长期与传统商贸批发行业相生相惜的传统物流市场或物流园区也难逃被不断驱赶外迁的宿命——这在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常态。这一方面可以与前面提到的传统商贸批发行业的外迁主体们(含协会)进行合作整合(如果政府智慧足够或核心企业能量足够的话),另一方面也可以基于自身物流市场、物流园区以及外迁后同病相怜的物流市场、物流园区们,开展基于长途干线(不管零担、整车,还是多式联运)的落地分流产品的协同开发与同城网络化合作。
由于城市对外扩张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限行,以及市场外迁后必然产生的集货分流距离增大导致成本增加,对于干线货物的集散需求、成本管控提出了新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商机。在降成本、求生存的背景下,干线集货分流产品从理论上具有较好的规模效应和降本效应(比如共同配送、往返运输等),也是目前行业变局中值得关注的规模体量较大的物流产品类别。
在实际操作方面,干线集货分流产品要实现落地,必须基于几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有好的战略资源与产品定位,二是要有好的商业模式与创新物流产品族,三是要形成同城或区域性服务网络,四是要建立功能完备的集货分流信息管理系统工具(含智能终端APP工具,不要轻易上升到平台高度,但可以作为发展方向),五是要有具备行业资源整合号召力的领袖团队与合理的利益共同体机制,等等。由于干线集货分流产品市场规模体量巨大,一座城市最终形成少数几家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集货分流产品供应商是必然发展趋势。
去产能:基于去产能背景下闲置厂房资产盘活的物流产业园产品
2016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之一的“去产能”,已经初见成效,钢铁、煤炭行业均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这归功于,一方面是央企从煤炭、钢铁扩围至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和电力等行业大力推进去产能,另一方面也关停并转了一大批“小散乱差”产能。
与传统商贸批发市场与物流市场外迁不同的是,大部分由于“去产能”造成的厂矿、厂房及相应场地设施设备,不能像前者那样可以直接拆建和进行商业开发,而是必须考虑员工下岗分流、设备设施变卖或再利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土地规划属性调整(工业用地转其它类型)、地块所在区域的政府产业规划限制与导向等诸多因素……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被“去产能”的闲置厂房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拥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如铁路专用线、行吊、库房、场地),甚至有专门的商贸物流的运营经验和团队。因此,利用物流产业园产品盘活这些闲置厂房资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升级产品选项,况且利用工业用地发展物流项目,在政策处理方面比进行其他商业性开发难度低很多。
对于这种资产盘活型的物流产业园项目,由在城市中的优势地段与交通条件,首先考虑的物流产业园产品是围绕城市生活消费物资、快递快件及生鲜冷链产品等城市配送物流产品;其次是可以考虑与家居建材、大小家电等家用装修、器材相关产品的城市配送物流项目等等;当然,最最核心的是,要结合项目业主单位的企业基因、发展战略及规划、综合资源优势、当地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等进行专业化、定制规划和设计物流产业园产品。
新能源:基于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城市配送大车队产品
从城市节能减排与发展绿色物流的角度,新能源汽车也是目前国家在积极推动的新兴产业,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支持,汽车制造企业纷纷介入,并爆发了令人汗颜的各大厂商“骗补”事件,满城风雨,鸡犬不宁。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到12月份专用车才进入推荐目录,2016年的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可用惨淡形容。值得一提的是,销量三甲分别被自主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斩获。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全球销量突破10万台,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总量的11%,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的企业。
2017年伊始,工信部首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发布,以电动物流车为代表的专用车型共有36款,占总比19%——这在很大程度也意味着,新能源物流车的春天已经到来。随着市场需求攀升、补贴引导的推进,有消息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300万辆,其增速远远领先于传统燃油汽车。
能源、环境、产业升级等压力让纯电动物流车成为“大红人”,业内人士预言2020年纯电动物流车的销量能达到50万辆。尽管目前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还需要依托国家补贴支撑,各地政府对其的补贴支持力度高低不一,而且面临行驶里程短(150-200km)、充电桩建设少、地方备案、补贴、上牌指标等诸多问题,但方正证券2月份发布的汽车行业研究报认为,电动物流车目前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实际上,已经有城市配送企业、快递企业(含国家邮政)、电商企业等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开展城市配送。随着国家政策、电池技术及相关地方政策的完善,加上物流企业生产经营降低成本的内生动力,新能源物流车取代传统的城配运力是必然趋势。在现阶段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以新能源车的低成本优势,打造新能源城市配送大车队产品,进而形成规模化、网络化与专业化运营的综合效应,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商业机会。
新生活:基于城市居民冷鲜消费与农业产品冷藏的全程冷链产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需求提升,从农产品产地冷链到城市生鲜冷链(含跨境)也得到社会各界关注。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冷链创新技术与软硬件产品,而且也涌现出了围绕城市居民冷鲜消费“新生活”的创新创业平台——尽管有的平台活着,它已经死了;有的平台死了,它还活着……
从国家的角度,更关注农产品、特种医药的全程冷链问题;从资本的角度,更关注城市生鲜产品的全程供应链问题;从市场的角度,更关注的是如何以经济合理的冷链解决方案(冷链产品)实现全程不断“冷”、不断“链”问题。为了适应这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少物流企业或供应链公司都想打造自己的冷链产品,在考察了各种冷库、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纵观近年冷链行业的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冷链产品的打造不仅仅是修冷库、买冷藏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冷链物流产品,必须做商业生态闭环(含商业模式),必须深入懂冷鲜管理技术,必须首先解决冷链货源问题。这三个方面对于想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的企业而言绝对是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决定了做全程冷链产品的商业价值。从目前来看,以城市“新生活”为核心的全程冷链产品做得好的企业和品牌还不多,而且这种全程冷链产品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这类物流产品的商机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新资源:基于大数据与区块链的企业征信产品及供应链金融产品
在物流行业,对于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有两个经常被提及的两个话题,一是信用系统缺失,二是融资贷款困难,这二者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中小物流企业无法培养自己的信用,也就难以让金融机构提供基于信用的金融支持。
近两年的物流创新创业平台(包括车货匹配平台),在根本上都在尝试和探索一条基于真实物流业务交易数据的企业信用孵化与培育体系,并期望进一步以此为基础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最终实现商业价值兑现。十分可惜的是,一方面由于这条从数据到信用再到金融的产品价值链太长,要想成功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由于太多资本驱动的创新创业平台过于急功近利,伪造假数据,自欺欺人,更是为这条从数据到信用再到金融的产品价值链增添了无数的绚丽泡沫。所以,这种模式目前真正成功的不多,核心是有真实数据积淀的企业不多,能沉下心来做这个事情不多。马云视这些数据为未来的新资源,也是有道理的。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业界出现了一种既确保数据真实性,又有大量数据沉淀作为基础的“短平快”做法,比如通过整合用户基础行为数据、银行借贷数据、电信电视手机签约数据、法院工商税务数据、水电煤房租缴费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相关现有数据,通过几十上百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提供十分全面的征信评级报告,该报告可以为金融机构的贷款授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另一个做法是引入近年火起来的“区块链”技术,希望借力基于密码学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链式数据结构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性,数据造假难度增大——即使搞定了数据的真实性,这一块依然才刚刚起步,对于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征信产品与供应链金融产品而言,只是打基础而已,物流行业估计还没有成功案例。尽管如此,这对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物流生态创新创业型企业而言,仍然意味着莫大的商业发展机会。
总之,上述提到的六大类物流产品商业机会,不仅是特定发展变革时期的特殊商业发展机会,而且大部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或潜在的商业机会——这些商机的时间窗口期不会很长,稍纵即逝。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