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这个话题并不是物流圈里的“小鲜肉”。它长期沉睡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公文里;它经常激荡在物流行业论坛峰会的辩论中;它深度弥漫在物流企业、专业院校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新年伊始,物流人才这个“老鲜肉”话题似乎在物流圈内火起来了。
01什么是物流人才?
热话题需要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定义物流人才?是不是每一个从事物流工作的物流人,无论职位高低就是物流人才?是不是每一个在物流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物流人就是物流人才?是不是每一个在攻读物流本科、硕士专业的学生就是物流人才?我相信大部分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其中有几个关键条件:一是拥有专业知识或技能;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第四点很关键,是指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意思就是,不是所有满足前三点的都是“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这个“素质”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不能把所有在物流行业工作的,或者有可能踏入物流行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都不加以区分地称之为“物流人才”;那些在物流工作岗位上表现平平、得过且过、错漏百出的从业人员也不能称之为“物流人才”;那些身居物流领导与管理高位的领导者,如果品德败坏、损公肥私,思想素质不过硬,则更不能称之为“物流人才”。
或者说“物流人才”不是一个可以炫耀的“终身荣誉”,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性的、且行且珍惜的社会认可。一些红极一时所谓“德艺双馨”的人才在品德荣誉扫地之后,所谓高级专业人才的称号从此也就灰飞烟灭,就像幽灵一样。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公路货运领域饱受社会诟病的“跑路”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代收货款”风控问题与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或者从本质上来看,是不是可以归结于物流人才问题呢?
这也许有点牵强,但如果想要真正解决物流人才问题,在宏观与微观层面都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构建切实有效的物流人才孵化与激励社会环境;物流专业院校提升物流人才半成品输出品质;物流企业树立人力资本意识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专业培训机构切实承担起物流人才在职培训的职责,物流人自身增强自身职业发展意识与职场生涯自我修炼……
02多维度提升人才认知
可喜的是,在经历了互联网思维洗脑,以及资本市场参与下的物流市场洗牌之后,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领域出现了以下值得关注的现象。
① 物流人才政策导向方面
国务院分多个批次取消了报关员从业资格证书、中物联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等风靡一时的资格认证。
2015年12月初,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以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行官”。
② 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方面
出现了以“物留客”为代表的互联网物流人才在线教育平台,出现了以”物流之声”、“物流江湖”、“56Voice”以及诸多物流微信群为代表的物流人才社区微课分享平台,出现了以《物流江湖之自我修炼之道》为代表的物流人才育成方法论专业图书。
长期专注于物流人才培养的络捷斯特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其长风物流认证填补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岗位的标准空白。
③ 物流人才市场供需方面
在传统的人才招聘平台之外,出现了以“其才网”、“物流经纪人”、“56街”为代表的物流人才线上精准招聘平台。
德邦物流、顺丰速运等行业标杆企业成为公路货运物流领域不折不扣的物流人才“黄埔军校”,中高级物流人才快速流动裂变,成为互联网+物流创业公司和跨界公路快运、快递领域企业抢手的“香饽饽”。
④ 物流人才价值连接方面
涌现出了“运联传媒上海物流+”、“56CAFE”等为代表的公共性的物流人才线下互动与价值连接平台;先后出现了嵩山会(河南)、崂山会(山东)、百米汇(北京)、80后物流创客+(湖南)以及运联传媒旗下的运联慧、聚贤会和木兰汇等小范围的物流人才深度互动交流平台。
这些来自于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以及物流生态圈参与者围绕物流人才的思考与行动,充分说明物流业已经逐步深刻地意识到:物流人才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之根本,物流人才才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缔造者和传承者。物流人才必须通过有效的平台、渠道和机制组织协同起来,创造更大更多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
我相信并期待,这些物流人才领域的新现象和新动向,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物流人才整体结构和素质变革,一定能够成为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