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近两年迅速走火的新名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让这个传统行业的人们习惯接收这新时代的模式,但新模式悄悄改变着行业习惯的同时,依然有那么一批人在思考着此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空间,对此希望表达一下自己针对物流行业这个新模式的一些个人见解。
国内有很多物流人曾经到国外考察发达国家的物流体系,以此来分析中国物流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希望借此唤醒中国的物流圈,让大家能学国外的模式去发展去做到标准化的操作。
但喊了那么多年,依然没效果,中国的物流依然维持着现状,是什么导致的呢?我觉得中国的物流圈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主义,或许一味的模仿别人未必最适合中国,对此我们可以先看看零售的例子做做分析。
沃尔玛是美国零售业的NO.1,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沃尔玛的成功无法在中国复制?为什么现在不仅沃尔玛,连华润万家等本土商超在中国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其实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电商。
但大家回过头看看10年前,电商还未如此发达的时候,是否沃尔玛的日子也很好过?
在我看来过的也一般,除了在各省会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中国大部分的区域都没有这类大型连锁商超。
其实造就这个现象跟中国人的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人买东西喜欢需要用时再小批量买,够用就好,而欧美人喜欢大批量采购,能在家备足。
中国人买东西喜欢就近小卖部购买,所以每条街道或许都有多家小卖部,这和国外各个流程都玩标准化明显不同。
而这时候淘宝网的出现了,不学国外那套玩标准,只搭建个平台,各路店家都到平台上来,上游的标准不做,但给购物者带来购买端的标准化体验,无论是商品展示、购买交流、付款体验、物流发货等,都通过平台进行标准化,迅速将中国散乱的零售业进行了整合,其实现在中国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做大做强的零售巨头(超过一半市场份额的),而淘宝却成了最大的零售平台。
说完这个例子,我们再回头看看中国的物流业,在快递与零担快运都有公司脱颖而出的时候,为什么三方物流依然不温不火?为什么国外的三方物流可以做大做强,为什么中国不行?
我觉得主要就一个原因:国外的甲方(生产企业)已经统一了标准,各环节都有统一标准的SOP指引,所有甲方按着标准做,但国内不同,国内各甲方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SOP,造成物流公司每个运作团队都要有独立的管理模式,有独立的操作模式,并且无法将模式复制,最终也造成了三方物流公司越做大管理难度成几何比例的增长,而且越大利润率越低,最终半死不活的勉强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物流的平台可以让市场中几十万物流公司、几百万专线公司都集中到平台中来,通过平台做好与车环节对接的标准。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我们物流公司和社会车辆都到平台上来了,那未来是不是甲方直接就找平台不找物流公司了?
我觉得短期内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物流的散乱就是因为上游的个性化需求造成的,物流公司在这个环节中将甲方的各种个性需求解决,平台再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整合物流公司与个体司机端的资源,将最终的调车环节进行标准操作,所以未来或许中国依然没有任何一家三方物流公司巨头出现,但一定会涌现一家中国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中国是一个有着非常显著特点的国家,具有特色的商业模式,一味的模仿国外的模式,水土会不服,至少现在国内市场没有任何一家外资三方物流企业活的好,而且是越活越辛苦。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