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流决定物流,从过去电商的发展史来看,为了匹配自身电商平台模式、货值、运输方式等特征,各电商平台在物流端采用了不同的运营策略。
如阿里在早期淘宝C2C模式下、以及低价值货、多点到多点的运输需求下,选择了加盟模式的通达系,并得到了蓬勃发展;京东为满足早期B2C下家电/3C等高价值品类的配送需求,发展了自身自营仓配,并借此立足市场;而拼多多主打低价下沉市场起家,则沿用了淘宝此前的快递策略,积极拥抱通达系。
如今国美商流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据悉,国美将从家电向全品类扩张,商流的变化,自然离不开配套设施物流的调整。
从国美的前中后台架构来看,物流平台、大数据&云平台正是国美前台线上线下一盘棋零售的发展的地基,也是供应链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显然,此次商流国美零售的品类扩张,也是安迅物流的重要发展机遇。
安迅的选择
安迅物流想顺势而为,就需要抓住国美零售未来的核心经营策略,而国美的经营策略是以娱乐、低价、服务与科技为核心。
那么,既要低价又要服务与科技,安迅物流需要做出相应的匹配策略。首先,为保证优势业务的极致,安迅物流的自营仓模式将会继续保持;此外,为兼顾品类的扩张,并保持高时效高体验,云仓成为国美品类扩张的必要之选。而如今国美的主要收入仍为电子电器类,但多品类扩张空间很大。
因此,作为国美供应链的承载者,安迅最终将采用自营仓+加盟云仓的方式,通过自营仓保证优势品类的极致体验,并通过加盟云仓助力品类扩张,成为最佳选择!
那么自营仓+云仓具体该如何实践?这要基于自营仓和云仓的特点,匹配不同品类,实现最佳自营仓+加盟云仓的最佳实践。
一般来说,自营仓适于平台优势品类或高价值品类,品类有限;而云仓适合非优势品类或中低价值品类,且云仓类型较多,能更加灵活适用于鞋服包、母婴、洗护、3C、小家电等各类货物。
自营仓面积平均在10000平以上,平均是加盟云仓面积的2-5倍;且一般为高标仓,自动化程度高成本高;而加盟云仓一般较为多元化非高标;成本偏高。
因此对于国美而言,自营仓和加盟云仓的布局,要基于优势品类、入仓货值、所需面积、仓储标准、成本控制等方面综合考虑,精准布局。而长期以来,国美积累下来的数据优势,将会很好的辅助安迅物流的仓储选择和针对性布局。
云仓的后发优势
我们知道,随着电商增速放缓,内卷加剧,三大电商平台业务开始互相渗透,各电商平台在全品类,中高低端均在全面布局。商流决定物流,各电商平台对自身快递物流策略也同时做出调整。
如阿里推出天猫发展B2C业务并持续提升品质,积极与顺丰合作的同时,通过整合落地配企业打造自身直营仓配丹鸟,并开放了菜鸟云仓扩张自身仓网;京东平台发展POP业务进军全品类以来,积极拥抱通达系,同时发展自身加盟快递品牌京喜快递;拼多多除与通达系紧密合作外,也在默默培养着自己的快递物流体系,并同时与顺丰合作退件业务、与安迅物流合作直营仓配。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为保证服务品质方面,近些年无论阿里、京东、拼多多,都在积极加强仓配业务,尤其是云仓的布局,而这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市场因素。这样的变化,正是上面所讲的商流布局引起。
总结下来,正是传统零售→电商零售C2C→电商零售B2C→新零售B2b2c的演变历程过程中,新零售和社区团购线上+线下发展背景下新供应链的变化,市场对仓配资源(包括总仓、区域仓、前置仓、社区团购网格仓)需求逐渐变大,但自营仓成本高扩张慢,而云仓则可以做到低成本扩张,这也是云仓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自营仓配为代表的京东,随着12年京东全品类扩张,为解决了不同品类商品的存储难题和仓储扩张效率,开始选择云仓策略,随着外单仓配业务收入的持续提升,云仓数量也已超过自有仓。
且从云仓的应用效果来看,京东主要使用云仓的外单仓配业务的增速更高,外单仓配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如今在京东物流中的仓配收入中,占比接近1/3,借助云仓的扩张,如今京东的品类也已多元化,非电子产品品类已占到近50%。可以说京东物流的云仓策略相当成功。
除一线电商平台在仓配上的实践外,二线电商平台的物流调整,也间接显示了云仓布局的重要性。如此前唯品会和苏宁为了控制自身自营仓配的巨大亏损,相继将配送业务外包给了顺丰。有需求就有供给,为满足客户需求,顺丰、通达等快递公司也在积极发展云仓业务,如顺丰通过双捷供应链提供仓捷配服务。
因此,安迅物流现在开始发展云仓,有着以下三方面的充分考虑:
一是京东为满足自身全品类扩张,而采用云仓策略的成功经验。
二是随着新零售和社区团购线上+线下一盘棋的发展,可满足市场对仓配资源的巨大需求;
三是避开了此前唯品会、苏宁自营仓扩张带来成本压力的前车之鉴;
而这三点正是云仓的后发优势。
安迅物流现在的云仓策略则充分抓住了云仓在全品类扩张、低成本布网、供应链新需求下的后发优势。
此外,安迅物流自身夯实的家底,也是云仓发展策略的有力基石。下面物流一图带你看看安迅物流到底有多大的家底。
安迅的家底
不得不说,安迅自有仓的资源也有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时间这使得安迅物流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资源、经验、能力和人才。
独特的历史渊源,使得安迅等企业不仅拥有了覆盖全国的仓储体系,送装一体的高要求也夯实了其“配”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满足终端用户个性化需求。此外,其也具备一仓发全国、省级DC区域覆盖以及三仓区域发全国等不同合作模式,在超1500个城市实现24小时达,4.2万个乡镇实现无盲区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京东物流运营超过900个自营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根据日日顺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末,其布局了916座仓库,面积近780万平方米。
而安迅物流也在全国拥有着803座自有仓库,面积超300万平方米,136个配送中心,服务于917家品牌客户,相比京东物流、日日顺,安迅物流实力不可小觑。
除仓储面积,管理以及技术投入更为重要。据安迅官方信息显示,安迅重点发力智慧物流,在机器人仓落地、科技设备投入方面有诸多动作。如今,安迅仓储形成了以硬件设备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基础、业务规划设计为核心、数字化仓储运营为保障的智能仓储体系,依托专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先进的系统管理能力、完善的仓配一体化网络,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不得不说,在安迅物流强大家底的背景下,安迅物流的抗风险能力较大。而在国美零售品类扩张策略下的云仓布局,安迅物流未来的发展则更加值得期待。
随着仓配代表京东物流上市,大件仓配送装代表日日顺上市已被受理,仓配模式也迎来上市潮。那么仓配模式为什么被资本看好?安迅物流未来是否也有机会?最后,物流一图带大家探讨探讨。
未来可期
在一级市场,其实资本市场针对仓储领域,近年来持续给予关注。近年来,资本持续推动仓储领域的发展与扩张。未来随着对时效的追求和供应链的构筑,资本将持续给予支持,仓储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在二级市场,京东物流已于今年5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5月12日,日日顺首发上市的申请也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了,并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可见上市已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京东物流、还是日日顺的仓配模式,其实都属于竞争格局温和的中高端业务赛道,相比如今厮杀激烈的快递红海,竞争压力更小,单价保持稳定。
因此,在过去三年,快递行业一直身处价格战的泥潭,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承压,而京东物流是头部物流企业中唯一净利率、毛利率在快速提升。
同属一个赛道的安迅物流,相比日日顺(海尔集团间接控股),货品来源更加丰富,品牌集中度低于日日顺。相比其他直营仓配体系,一开始就避开了大面积自营仓扩张布局而带来的成本压力,抓住了发展云仓的后发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安迅物流一直以来聚焦大件配送,并未参与到红海市场快递、快运的业务布局,让其聚焦的大件宅配领域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目前,成规模的高端专业仓配领域玩家并不多,包括京东物流、日日顺、苏宁物流、安迅物流实际上处于一片蓝海市场,实际上都属于物流行业微笑曲线的供应链位置。随着未来在到家送装业务等个性化发展,也有望向右侧移动,深化综合供应链和个性化能力,盈利能力从而持续提升。
安迅物流夯实的家底,其仓配业务在国内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国美零售品类扩张的加持下发展云仓业务,未来发展更具想象力。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从2017年起各大快递和电商平台已不再渲染云仓概念,开始转向智慧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等新概念,这并不是说云仓不受重视,恰恰说明了一个客观情况,那就是云仓已经运用到实际当中,成熟且完善。
而从长远趋势来看,未来的单仓运营模式或逐步被云仓替代,云仓的商业模式也不再是靠仓储租金和作业费用获取利润,会逐渐由新的商业模式替代,例如提供供应链的增值、金融、大数据服务等,潜力无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