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于2019年3月27日在长春首发,是一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汽车记忆”系列丛书,作者葛帮宁女士,系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本文节选自《解放》一书,从中可窥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坚持为自主品牌鼓与呼的时代精神。
许宪志,一汽解放公司首席顾问,曾任一汽解放公司总经理。
1956年7月,许宪志出生在山东聊城。1975年5月,成为阳谷县运输公司的一名汽车修理工。1977年年底,许宪志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考入清华大学汽车机械系汽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岛汽车厂设计科,担任技术员,1996年被提拔为一汽青岛汽车厂副厂长。在青岛汽车厂的14年里,他对解放柴油载货车平头驾驶室进行换型改造,助推青岛汽车厂发展成年产几万辆的中重型卡车制造商。
2000年,许宪志调任长春汽研所,一年后升任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这期间主持开发了解放J6项目。2003年,他担任青岛汽车厂厂长。从2008年起,他先后担任一汽解放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一汽贸易公司总经理,一汽解放公司总经理。在负责营销期间,他带领大家建立4P2S卡车销售理论,对不同类别车型进行品系管理。
2018年5月25日上午,在其长春办公室里,许宪志接受访谈。
开发解放J6:“能回山东就行”
1956年,我出生在山东聊城。1974年高中毕业后,为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在阳谷县石门宋公司干农活。虽然离家不远,但身份变成了知青。
我非常喜欢汽车。1975年5月,我参加工作,到阳谷县运输公司汽车队做汽车修理工。一年多后,我开始学开车,当驾驶员。我开车、修车的基本技能都是这时候学的,对车辆的认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修理班有10多个人,有6辆车,全是解放牌。后来,运输公司购买了两辆美国道奇卡车,价格很便宜,1000元一辆,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在部队里服役多年。后来,在浙江大学上学的哥哥告诉我,有可能要恢复高考了,我准备去试试。
果不其然,1977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高考制度。
阳谷一中组织了一些高考复习班,我向汽车队请假,随班学习了两个多月。当年年底参加高考,两天考了语文、政治、数学和理化四门课。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各省出题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对考生来说,考的似乎不是文化,不是知识,而是心态。像我这样已经参加工作或者下过乡的,心态都比较沉稳。那时候,大学生和工人差距很小。我所在的汽车队大学生月工资是50元,工人月工资是30元。我当时的理想就是像师傅一样当个七级工,每月能挣八九十元工资。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参加考试,所以并不紧张。
高考前填志愿,我填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这三所学校,最后被清华大学机械系汽车专业录取。入学后才发现,学校应届毕业生非常少,知青、工人和军人较多。如1977届清华大学全国招生1017人,汽车班39人中,只有5人是应届毕业生。
清华大学学制五年,我们这一届比较特殊,只上了四年半。当年学的内容我几乎忘光了,但有两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一句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另一句是马约翰提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清华大学有两样特别出名。
一是体育,要求所有同学体育必须好。比如下午4点后,学生原则上不能待在教室里,都要出去运动。从清华大学西北门出去就是圆明园,我经常到圆明园里跑步。
二是实践,动手能力要特别强。当然学习也抓得很紧,大家的学习欲望非常强,对知识充满渴求。我一共在校外实习了两次。一次是在大三时,到上海汽车厂(当时叫上海交通汽车厂)实习一个月;另一次是做毕业设计时,到二汽实习了一个多月,研究转向系统设计,回来后开始写毕业论文。
1982年7月毕业分配时,负责分配的老师问我:“青岛有个名额,你去不去?”我说:“去,能回山东就行。”我被分到山东青岛汽车厂,这个厂隶属青岛市机械局。当年8月,我先到青岛市人事局报到,然后到机械局报到,再到青岛汽车厂报到。
青岛当时有两个工厂,一个是青岛汽车厂,另一个是青岛专用车厂。前者制造中型卡车,后者做改装车。青岛汽车厂位于李沧区,很荒凉,从市里坐公交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工厂规模小,只有不到2000人,年产汽车几千辆,主要生产琴岛牌汽车。
6吨平头柴油车驾驶室改造
1982年12月,青岛汽车厂加入解放汽车联营公司(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与一汽松散联营,我成为这个联营公司的第一批职工。
我被分到设计科当技术员。设计科有十几个人,我的工作是把发动机由汽油机改成柴油机,也就是从一汽购买匹配好发动机的整车,运到青岛后把发动机拆下来,换上柴油机。我到设计科时,这项业务已经开始,琴岛牌柴油车是前辈们设计的,但只有设计简图,我过去后将其逐渐完善,这也是我到青岛汽车厂后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柴油车造出来后,卖得非常好,年销量在1万辆左右。
没过多久,青岛汽车厂开始生产解放CA141驾驶室。可以说,解放CA141的所有驾驶室和后期做的所有试验,都是青岛汽车厂做的,青岛汽车厂是解放CA141的先导厂。
借这个机会,青岛汽车厂开始生产CA141柴油机QD141K(K代表柴油机)。后来长春也开始生产CA15K柴油机,为争抢市场,我们开始进行激烈竞争。
到了1989年1月,青岛市和解放联营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合资经营青岛汽车厂,各占股50%。其中,解放联营公司的50%是提供平头车技术,由青岛汽车厂做生产准备,而青岛市则以青岛汽车厂固定资产入股。1990年11月,青岛市与解放联营公司签订《实行紧密联合协议书》,双方开始紧密联营。
为做生产准备,我跟着青岛汽车厂厂长徐衍男到解放联营公司去领生产6吨平头柴油车(以下简称“六平柴”)的任务。这时我已经被提为设计科科长。
一汽可能预感到平头车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青岛市政府也可能感到紧密联营不好管。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认为,光靠青岛市政府管理,这个企业要独立成长很艰难。青岛汽车厂有两种选择,一是划拨给一汽集团,二是跟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我们跟沃尔沃谈过合作,但没有谈拢。当时一汽集团也在进行大扩张,在沈阳、哈尔滨、吉林等城市到处布局。
因此,在1993年8月,青岛市政府与一汽集团签订协议,将青岛汽车厂和青岛拖拉机总厂并入一汽集团,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青岛汽车厂由此成为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一汽将青岛汽车厂和拖拉机总厂合并,合并后的青岛汽车厂有员工3000人左右,并实现平稳过渡。
我带着一个团队开始筹备六平柴。现在来看,这车并不算先进。但在当时,全国生产平头车的只有中国重汽、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和我们三家,我们引进的是日本三菱驾驶室。
当时国家法规对车的总长有限制,要是做长头车,车厢长度就会相应减少,拉货量就会少。因此,大家都感觉平头车是发展方向,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日本三菱驾驶室在当年也是风光一时。20世纪90年代,它被评为世界卡车,这是业界最高的评价。我国购买了1万辆三菱卡车,但政府要求,不能只买卡车,必须要把技术拿过来。因此,三菱提供了全套驾驶室图纸。引进图纸后我们得自己消化,一汽开始研究六平柴产品如何匹配三菱驾驶室。
1994年8月,六平柴在青岛汽车厂下线,我带着车到长春去报喜。当年10月,首批六平柴下线,并于1995年投产。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
六平柴奠定了青岛汽车厂的发展基础。在生产六平柴期间,我领着大家做了很多工作。如开始研发时,大家都说从日本引进的FK窄体驾驶室过于狭窄,于是我们又加宽了200毫米,改为FM驾驶室,除了两个侧脸不变,其他都变了。
产品做出来后,反响非常好。我一直认为,卡车比轿车复杂,因为轿车是用来拉人的,而卡车是生产资料,用来拉货,货物品种肯定比人的品种多。卡车有拉散货的,有拉固定货物的,还有拉轻泡货的;有在工地上行驶的,有在公路上跑的,还有在码头上跑的。此外,卡车还是一种挣钱工具,轿车耽误个三五天没有太大问题,但卡车就不行。所以,无论从技术角度、路况角度,还是从货物复杂度进行分析,卡车都比较复杂。
我在青岛汽车厂主管产品技术期间,有时会去做市场调研,经销商也经常到工厂来反映需求。这样,我们会发现产品的很多问题。为迎合用户需求,围绕六平柴,我们开发了系列产品。卡车方面的很多创新都来自青岛汽车厂,如原来卡车车灯都用圆灯,我们开发了方灯;原来保险杠都比较窄,我们开发出大宽保险杠。原来市面上的卡车基本上都是4.7米长的车厢,我们开发出5.7米、6.7米、7.7米、9.6米的车厢,都是依据国家法规做出来的最长的产品。
1996年,我被提为青岛汽车厂副厂长,到大连学习班参加培训。课上,一个教授讲营销学,他用16个字概括了什么是最好的营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廉,你廉我转。
我认为青岛汽车厂就应该按照这条路走。回来后,我就开始研究营销方法,先从产品入手,做别人没有生产过的产品,把以前的产品做了新变化。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青岛汽车厂都是中国载货车的领跑者,大家都跟着我们学。
1996年,青岛汽车厂年销量首次突破一万辆,同时实现出口,工厂开始向现代化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之后,产量不断往上走,每年要卖两三万辆,当时全国中重卡市场总量是二三十万辆。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有青岛汽车厂的努力,也有一汽集团提供的技术支持。举个例子,我们把车灯从圆灯变成方灯时,跟配套厂密切合作,先对外招标,谁画得好,谁做得好,就用谁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没有明确招投标的概念,但在建筑行业,这种模式已经开始萌芽。我们采用这种创新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以前的做法是,我们自己画图,画完图再让别人去干。
徐厂长带领下的青岛汽车厂的领导班子非常务实,也非常谦虚。哪里出现问题,立刻请一汽技术中心做现场指导。我们研制CA141驾驶室,做六平柴,都离不开一汽技术中心、各个专业厂和职能部门的支持。我们与一汽生产部、质保部、生产部等各个部门的关系都非常好。
没有一汽集团的支持,青岛汽车厂不可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1996年,长春本部开始生产平头车,青岛汽车厂就把这些产品无偿提供给一汽。我们两边本来应该是竞争关系,但却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青岛汽车厂遇到问题,会到一汽请教。一汽遇到问题,也会到青岛汽车厂沟通,大家相互帮助。
解放J6发起人之一
到了1999年,领导让我去长春汽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汽研所)工作。2000年2月,我到汽研所当所长助理,2001年3月,被提为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
我在一汽技术中心干了4年,也做了几个产品。回想起来,这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发解放J6。
一汽解放 J6P重卡 标载版 350马力 4X2 LNG牵引车(CA4180P66E24M5)
品牌
|
车系
|
配置
|
图片
|
经销商
询底价
我是解放J6较早的发起人之一。当时大家都在做平头车,竞争非常激烈,我和其他几个同事就一起构思未来解放卡车的样子。研究来研究去,我们就提出一个概念:要做换代卡车,而且这款产品的核心就是驾驶室。
我们一起去给董春波主任作汇报,董主任听完后大力支持,鼓励我们一定要干成功。
最初,我们想自己做造型设计,经过多次协调,认为还是跟国外联合更合适。为此,我们专门到全世界汽车造型的发源地意大利去考察。通过对比业绩、社会知名度和实地考察情况,我们选中了宾尼法利纳(Pinifarina)、IDG(Italdesign)、迪斯泰克(Destaco)三家设计公司。我们倾向于选择IDG设计公司,回来后向分管技术中心的一汽集团领导汇报,最终确定选IDG设计公司。
意大利人对造型设计很有心得,这是我几次去意大利考察后的感触。我个人感觉,我们的产品研发人员、造型设计师在这方面接受的教育不如人家。
所以,我们也确定了基本原则,造型靠IDG设计公司,工程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研究工程、研究产品,后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负责研发和项目管理的同事,包括驾驶室、整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等都多次到意大利,学习别人怎么进行项目管理。可以说,在车身研发和项目管理上,一汽技术中心受益匪浅。
我们很感谢乔治亚罗先生,据说他是全世界对汽车工业贡献最大的13个人之一。当时,我是一汽代表,他是IDG设计公司代表,我俩直接联系沟通得较多。乔治亚罗跟一汽合作很多,继解放J6后,国内很多厂家也找他合作。
当年,一汽解放用他也很大胆。从一开始,我们就讲好是联合开发,虽然不全部由我定,但很多事情必须得听我的,这非常重要,在卡车界也开了先河。
我们对解放J6的定义是一定要匹配新款驾驶室,一定要有自主研发的大马力发动机。现在来看,这个定义非常正确,解放J6做出来后非常成功。当然,产品的成功跟后期不断改进提升有很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底子打得好。
这个车到现在多少年了,我们才改过一次。改动的地方,不是内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它的确是一款经典产品。2010年,“解放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解放J6生产出来后,我们又研发了牵引车、载货车和改装车,做到车型全覆盖,奔着“你无我有”的目标一直在前进。
产品最核心
我们一直坚持“一个企业最核心的应该是产品”这个原则。当年那位营销老师讲的这些我都记住了,解放J6的开发也一直坚持这个理念。
最近几年,解放J6又有很多创新,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做了解放J6领航版、南方版、北方版、高原版等“你无我有”的系列产品。
解放J6北方版有两个很重要的功能。
第一,零下20多摄氏度时可以烧0#油,其他卡车没法烧,否则整个油箱都会成糨糊。0#油和负35#油的价格相差很大,算下来,解放车主仅油费每年就可节省三四万元。
第二,利用发动机余温加热。这个技术并不是一汽独有,只是一汽解放公司把它用到大批量生产上。车生产出来就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不需要再去做改装,解放只是增加了驻车暖风。停车时用暖风,发动机可以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就实现供暖,这也是一汽解放公司首先做的,但这也不是新技术,只是我们把社会技术首先用到了卡车上,并且批量生产使用。不管怎样,这也是一种创新。用发动机取暖一小时才消耗零点几升油,一晚上10元钱就够了,住宾馆至少需要几百元,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停靠也得100多元。所以,用户所想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利用社会技术来丰富产品。
不仅如此,我们还研发创新产品。比如南方版是独立冷风,北方版是独立暖风,这完全是一汽解放公司的创新,我们增加了一个电动压缩机,并且申报了专利。夏天在南方,只要发动机不工作,就可以启用这个装置。
现在其他企业也开始推南方版、北方版、领航版概念,但一汽解放公司已经卖了三四年。
其他商用车企业之所以卖不过解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是跟随者,他们要追赶,还要摸索好几年。而作为先行者,可以提高价格,提升盈利能力,不参与价格战。另一个原因是解放注重质量提升,我们为此打过可靠性工程和精细化工程两个战役。
一汽解放公司从2012年开始搞可靠性工程,第一期工程耗时3年,索赔率大幅度降低,第一年降幅就达到30%。精细化工程就是研究小毛病,消灭小毛病。解放卡车口碑能做到全国最好,这两大战役功不可没。
解放J6刚出来时有个低潮期,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配置高;二是价格偏高。因为配置高,所以成本高,导致价格也高。再加上刚投放时,质量上也还有一些小问题。
那时候的消费者不一定需要那么高的配置,推出产品要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适应。2008年,我回长春后,又开始研究解放J6。当年做完市场调研后,我召集大家开会,立即着手做降成本和降配置这两件事。
最后确定解放J6的价格比解放J5增加1.5万元,要比解放J5利润更高。2009年3月,解放J6的销量开始恢复,当年9月就卖了3000辆。
建立4P2S卡车销售理论
2003年,一汽解放公司成立。青岛汽车厂划归一汽解放公司后,更名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以下简称“青汽”)。当年我调任青汽厂长,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成本问题。我在青汽干了四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研制新产品。研制了赛龙、赛虎、赛麒麟这几个从3吨到8吨的中卡车产品和大威产品。这两种产品都非常成功,直到现在还是青汽的主打产品。
二是对人才进行梯度管理。把专业技术人才分成七个梯度进行管理,这事做得也很成功。到我离开青汽时,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三是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管理,使成本大幅降低。以前工厂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研发是研发,财务是财务,销售是销售,生产制造是生产制造。我们对这些部门进行系统管理,从产品研发一直到销售都是这套系统在管理,成果就是成本降低,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四是抓营销管理。在一汽集团旗下,青汽是第一个采用订单制生产的企业。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是中国重汽,中国重汽虽然做得比我们早,但我们比它更先进。因为进入得晚,青汽肯定要在它的基础上作提升。
订单制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安排生产,但又不能盲目生产,同时还要求代理商和营销部门充分研究市场。
这几件事情做下来后,青汽发展得特别快。可能领导感觉青汽干得不错,就让我到长春再发挥作用。离开青汽,我其实很舍不得,但是没办法,要服从组织安排。
2008年,我调到长春,担任一汽解放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贸易公司总经理。贸易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做销售,我改行做销售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负责营销时,全年大概有180多天在外边跑,必须要了解需求,了解代理商怎么想,用户怎么想,同时企业的想法也应该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沟通。不能只说他们想怎么怎么着,我们想怎么怎么着,相互沟通很重要。
我把青汽的订单制经验移植过来,带领大家建立了一套卡车销售理论,即4P2S销售理论。这是一汽解放公司独有的理论,4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网络(place) 和促销(promotion);2S就是服务(service)和备品(spare)。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搞技术出身,知道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多大。这套理论虽然不全面,但肯定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还按照这套理论分析,衍生出一套市场分析柱状图。后来我们还对牵引车、载货车和自卸车实行分品系销售,设立牵引车专卖科、自卸车专卖科等专门科室,并相应地在销售层面匹配品系经理,让他们去研究市场和产品,拉动他下面的管理线。品系经理也是一汽解放公司独创,毕竟用户不一样,各有特点,我们就专人做专事。
我们做得比较成功,当然也有些缺陷。毕竟卡车比轿车复杂,虽然都叫卡车,但牵引车和自卸车根本就是两码事,而且功能差别也很大。我们做过研究,在分品系这块有很大突破,很多企业都在向一汽解放公司学习。当然我们也不保守,经常跟东风商用车、陕汽、中国重汽进行沟通。
基因与创新:我们也在研究卡车发展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东风商用车都是中重卡市场的销量冠军,最近两年才被一汽解放公司超越,但合资企业发展的前景不可小觑。中国的重卡企业,该合资的都合资了,大的自主品牌就剩一汽解放公司和陕汽。我的看法是,一汽解放公司还得找企业合作,不一定找整车企业,可以在主要总成零部件上进行合作。
轿车电力化、轻卡电力化已成必然趋势,智能化、电动化、网络化、共享化肯定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但卡车这“四化”可能得往后。尤其是电动化,大卡车、长途卡车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
总结起来,一汽解放公司能走到现在,一是因为它有非常优秀的基因,二是历史沉淀和不断创新的结果。尤其是创新,不管是顺境时,还是逆境时,都没有间断过。凡是保守期,都是低谷期;凡是创新期,特别是创新成功时,都是辉煌期。
我在青汽干了十几年,有了柴油版解放,辉煌了一段时间;有了六平柴,辉煌了一段时间;有了三赛和大威,又辉煌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了解放J6,又能辉煌一段时间。未来解放J7出来,肯定还要辉煌一段时间。
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每一次产品创新,每一次工艺创新,都会给企业带来好处。所以,我认为,企业还是产品为王。跑市场为了什么?研究好产品。搞开发为了什么?开发新产品。生产制造为什么?生产新产品。搞好质量是为了产品,做销售也是为了产品。
既然产品是一条主线,我们就要把产品创新放在第一位。一个订单制,就减少了几亿元的废品损失。一个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利益。
虽然我已退休,但仍然希望为卡车工业的进步、为中国卡车用户的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