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危化品运输要厘清三个问题 遏制事故多发

2019-08-19 13:50:00

  近期的危化品安全领域,让人有些困惑。管理混乱的企业发生了“7·12”事故、“11·28”事故,管理尚可的企业发生了“5·12”事故、“7·19”事故,管理处于边缘地带的企业发生了“3·21”事故,强调了10来年的动火作业依然发生了“4·15”事故。

  一时间,行业上下都在迷茫,危化品安全究竟该怎么抓?笔者认为,遏制危化品事故多发,事关方方面面,但以下三大问题首先要厘清。

危化品运输要厘清三个问题 遏制事故多发

“权与法”的关系

  “法治”已写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些年涉安涉环的法规标准也不断出台、完善。但是,惯性思维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仍以领导指示要求为重。

  殊不知,安全生产其实是技术+管理,安全技术渗透到了生产过程的工艺、设备、自控、仪表、电气、消防、环保、职业卫生、公用工程等各个专业之中。但大多数企业领导对专业技术了解不深入,即使明白也是一个两个专业,所以技术层面上的作指示、谈要求往往浮于表面,难以触及本质安全。如果领导指示不够精准到位,其他人员的执行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而恰恰许多事故的问题根源就在某一技术环节的把控上、某一技术措施的把控上。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主体责任落实上往往会弱化于相关管理要求。原国家安监总局在安全技术方面曾下发过88号、94号、116号等文件,但贯彻执行效果并不如某些管理性文件,这就是例证。

  谈及管理,其内在内容也要符合行业专业规律,否则同样容易走偏。仅就事故后的相关处理来说,君不见,各种检查、督导、调研、处罚、关停等“有所为”经常成为各层领导履责的主要内容,但上面热热闹闹,下面纹丝不动,治标不治本,不过是轰轰烈烈、认认真真地走形式。

  因此,从监管的角度说,安监人员更要对法规、标准吃准、吃透,并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真正与行业发展相适应,才能避免“安全生产在一线、基层班组是关键”变成“安全生产在监管、处罚关停是重点”。只有改变“只看领导高兴不高兴,不看法律制度标准咋规定”的现状,安全生产才能真正搞好。


安全生产是动态还是静态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楚,安全生产是动态。即便是同一工艺路线、相同的设备制造安装,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域、不同领导、不同员工的运营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生产运行效果;隐患发现前后、整改前后,企业获得安全绩效荣誉、等级评定前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形势前后等等,企业的安全要素也都是变化的。这就如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前一秒安全不代表后一秒平稳。

  事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告诉我们,好企业也会出事故。事故以点否面、以偏概全科学吗?在生命面前不好讲究辨证关系。面对生命、面对影响、面对时间,有时候权法失衡,更会导致安全科学管控失衡。我们能做的是,将“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四全安全管理,成在全体、败在一人,泄漏就是事故,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发现不安全因素、隐患,必须立即纠正等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良好安全绩效靠什么

  笔者认为,要靠知行合一,以人为本。人的问题,是“人机料法环”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生产绩效的关键。安全生产工作,重在岗位责任量化和考核。

  我们倡导一把手对安全负责,一把手是安全文化的引领者,是安法七条职责的首要执行者,是重大隐患20条判定标准首条的知行合一者。

  各级管理层则要对各自的安全职责直接负责,其所司的业务保安,工艺、设备、电仪、运行专业领域安全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是专业安全、生产安全的本质。

  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审核,特殊作业必须到现场查实风险管控措施到位后才能签字,不能做稻草人。

  各基层员工则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扎实掌握岗位“懂能会”。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