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召开的“两会”中,建立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讨论热点之一。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政府工作会加强在供给侧改革,农村扶贫,一带一路建设上等方面的投入。而冷链物流建设在这些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两会”代表们纷纷各抒己见,并提出了自己的提案建议。下面我们就“两会”中代表与委员们有关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建设的好提案进行一个梳理。
全国人大代表、京东集团董事长主席兼执行官刘强东:
电商富农 推动农村物流建设
刘强东代表认为,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目前,中国已经建构起科学、立体的“三农”发展战略布局,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商产业扶贫的纵深发展:一是,贫困地区农产品普遍存在“小”、“散”、“非标”等问题,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不足,市场效益没有充分体现。三是,贫困地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地仓等模式应用难度大。
刘强东代表针对上述问题在《关于发挥电商富农作用,打造扶贫“心通路”的提案》中给出了对策:首先要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其次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实施“扶贫“品牌培育行动,再次要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最后加大扶贫宣传,推进”消费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
推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 构建现代化物流网络
罗霞代表在其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建议》中指出了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三大症结:智慧技术应用水平不足;物流信息孤岛问题普遍; 复合型物流人才很缺乏。针对这些症结罗霞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鼓励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广泛配置,持续优化传统物流行业的成本和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加快发展智能经济,鼓励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等新设备在物流企业中的广泛使用;加快发展绿色经济,鼓励新能源汽车、电动叉车等新载具的广泛运行,同步跟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充电桩、充电站在物流园区的配备;大力发展共享经济,鼓励共享货车、可循环托盘等新模式的广泛推行,充分释放闲置的设施设备资源和运营服务能力。
2、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信息互联共享。建议国家加快物流行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物流标准的协调衔接,促进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打破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互通障碍,从目前的公路运输车货匹配为主,向铁路、水运、航空 等多种运输方式进行全面的覆盖;建议物流管理部门进一步开放共享物流信息,促进公共物流信息的协同发布,满足企业对公共信息的客观需求。
3、大力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高校和研究部门加强智慧物流相关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工作,适时优化和完善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智慧物流领域;完善复合型人才库的建设,设立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奖励机制,广泛引进全球物流领域的高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
构建电商精准扶贫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张近东代表提出电商在突破地域限制、打通城乡鸿沟方面,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电商扶贫模式的创新和丰富上,应推动电商扶贫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等传统扶贫方式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变;确立一批扶贫成效好、效果可持续的精准扶贫示范地区和示范企业,加快精准扶贫创新模式的推广。
他建议,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等与农副产品上行息息相关的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扶贫方式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移。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
振兴乡村经济 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
王士岭代表提到,农产品冷链物流并不是高科技技术。我国冷链物流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然而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步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滞后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生产发展水平,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相称。他进一步表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碍。
为此,王士岭代表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中提议: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全民生活质量产业,优先发展。建议政府参与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商业模式的选择,中央、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主动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对工程占地予以划拨或底价转让,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基金,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政策,强化保护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公益性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平台,建立强制性企业资信制度和商品追溯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小红:
解决特困地区出山难问题 加强农产品物流节点基地建设
李小红代表在《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公益性农产品物流节点基地的建议》提议:“建议国家重点支持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强公益性农产品物流节点基地建设,帮助特困地区群众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山货出山难的突出问题。”
李小红代表提到,目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产品物流节点基地建设的突出问题在于规划与发展不协调,政策落地与现实工作有偏差,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因此她建议由商务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牵头。重点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冷链)物流扶贫节点基地”加快实现片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区融入全国物流网络体系。制定物流节点的建设方向,引导建成以“互联网+批发配送+冷链物流+流通加工+快运快递+增值服务”等为核心要素的物流 “节点基地”。采取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资本金贷款或持有“金股”等方式,支持14个片区建设发展“公益性农产品(冷链)物流扶贫节点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献福:
构建生鲜互联网平台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朱献福代表认为,生鲜食品行业作为民生行业,其行业属性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构建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会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而目前我国生鲜产业互联网起步晚,发展慢。生鲜食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许多企业尚未解决标准化、信息化等问题。行业集中度低,交易环节较长,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同时在生鲜食品技术标准应用、降低损耗、保障食品安全、冷链配送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生鲜产业互联网发展缓慢。
针对生鲜产业呈现出的问题,朱献福代表建议:
1. 政府开展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试点建设工作,并在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产业基金的落地,培育生鲜食品产业互联网标杆企业,通过多业融合、多网协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 农牧、食药监、交通等监管部门与农牧产业平台、生鲜电商交易平台、冷链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共享数据,将国家征信系统与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技术、标准、用户征信等相结合,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
3. 发挥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作用。一是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参与生鲜食品流通加工、仓储运输、质量追溯体系等生鲜产业链标准的制定。二是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交易为场景,发展金融科技,实现资产数据化、交易场景化、风控在线化,带动平台上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对产业开放资源,对平台进行赋能,发挥其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
民进中央:加强冷链物流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现代果蔬产业发展
民进中央在《关于加快果蔬产地商品化加工与冷链物流科技创新 助推现代果蔬产业发展的提案》中指出:生鲜果蔬的多样化供给与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2015年,我国蔬菜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7.85亿吨和2.74亿吨,均居世界第一,果蔬产品产量和产值已超越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但由于我国鲜活果蔬采后产地商品化加工与冷链物流研究与产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当前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22%,预冷保鲜率仅为10%,物流损耗率高达30%,果蔬加工转化率仅为20%至25%,导致果蔬经常性局部性过剩,供给侧瓶颈问题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
针对上述情况,民进中央给出建议:加强果蔬产地商品化加工与冷链物流科技创新能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建议将果蔬产地商品化加工与冷链物流的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作为下阶段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升产地商品化加工与冷链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培育支撑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民进中央还建议,加强政府稳定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成果转化速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东方食品集团总经理唐俊杰:
推广应用冷链运营公共平台 发展首都城市配送体系
唐俊杰委员认为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食品实行城市共同配送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提升居民消费品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方面,意义更加深远。现在北京正迎来促进城市供应链的优化、提升城市共同配送能力和水平的好机会,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共同配送能力、又有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的企业要承担起优化供应链运行模式的责任,借助现在的大环境,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品质飞跃。
她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促进物流业已有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实践,让传统的物流企业快速地向着智能化、现代化迈进,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唐俊杰委员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工作联动,共同通过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将食品安全监管与冷链体系、追溯体系建设三者统筹协调、叠加推进。食药监部门的执法监督范围应当包括食品质量、食品冷链的温度与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发改、商务与农业部门应将冷链体系与追溯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叠加推进,共同推进“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共享信息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贺盛瑜:
加大对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建设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贺盛瑜委员认为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在农村地区,由于农产品上行成本较高、冷链仓储成本较高,致使农民往往在市场上只能贱卖自己的农产品,严重阻碍农民增收脱贫。除农产品上行的物流基础设施问题外,农村各类示范工作建设的指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近年来,信息进村入户、电子商务进农村、冷链冷库建设等针对农业农村的示范工作持续推进,为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各类示范工作的总结性评估工作不足,亟需针对各类示范,总结经验,提炼模式,加强推广和引导。
对此,贺盛瑜委员建议,要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要加大对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1.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干线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体系,避免盲目跟风投建,保障资金效率。
2.促进邮政、供销、商贸流通、交通、快递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共同配送体系示范。
3.在交通基础设施特别薄弱但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以基础设施网络扶贫项目等方式,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市场的能力。
全国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响应国家消费升级号召 加快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刘永好委员指出而当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低,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大,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冷链物流现在面临情况是:一方面,是冷链发展、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现实中所存在的诸多障碍与挑战,具体体现在:部分大中型城市对冷链物流车入城限制较多;通行过程中,过路过桥费用较高;冷库较少以及冷库建设审批难度大;冷链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整体设备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低下等。
为保障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其在现代农业、消费升级、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出关键、重要的作用,我国应该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对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为此,刘永好委员建议:
1、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放宽对生鲜农副产品配送车辆的进城限制。对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的重点物流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放宽车辆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以大幅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保障城市配送的畅通,满足城市消费群体对安全生鲜产品的需求。
2、对冷链物流车通行实施优惠政策。冷链物流对全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在车辆、冷库、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大,建议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支持企业集中力量投入到产业进步与升级中。
3、加大对大中型城市冷链物流相关设施的用地支持。加大城市生鲜食品中转分拣冷库建设,增加城市中转冷库建设用地的规划,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匹配、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