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新一次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创新之中。只因善于用心观察,所以创新永无止境。
一个高级技师,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并不难,难的是让国际同行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一次次地改良创新,一次次地突破自我。在旁人的一片赞许声中,盛保柱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
“耐得住寂寞,有精湛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具备创新意识。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应该创新的地方。”对于工匠精神,盛保柱有着自己的诠释。
改进气动冲孔夹具,将原有0.5mm的误差范围精确到0.01mm;领衔轻卡车门智能包边夹具的设计制作,将车门包边厚度严格控制在工艺要求包边厚度4±0.1mm范围内,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达到253.11万元;设计制作前风窗玻璃气动机械臂,使工友在搬运与安装重达17.89kg的玻璃时,得心应手……
潜心钻研十年沉淀终成栋梁
自幼就喜爱拆卸、捣鼓物件,将易拉罐做成天线,增强电视信号;电插板短路拆开捯饬却装不上,虽经父母的责斥,却仍乐此不疲。
历经二十余载磨炼,先后从事过轻卡宽、中、窄车型模具(纵梁模具)、夹具、检具的制造和维修技改工作的盛保柱,96年从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公司”)车架厂工模具车间工作。
初进厂的迷茫,没过多久,就被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重担冲散。
跟师傅做厂内第一具1061复合模,8米长的大梁,对于二十出头的小伙来说,压力不小。为了多挤出时间学习钻研,初春每天早上五六点,盛保柱便开始了翻窗户上班路。历时两个月,“每天加班两个小时,周六日连轴转也不觉得苦。”碰到难点,忘记午饭也是常有的事。
“一心只想把模具做好,看到投产使用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向谦虚的盛保柱说到。“师傅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受用至今。”
进厂两年,接到了汽车底盘增梁的项目。“领导把项目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一定要出色地完成工作。” “师傅告诉我,一个问题需要尝试多种方法来解决。”
04年,越南订购了宽、窄体驾驶室总拼焊夹具各一副。“一副模具60万元,两副就需要一百多万;占用空间面积大,测量难;操作时不易切换。”为了客户降低成本,提高使用舒适性,他将两副模具合二为一,底部添加滑动平台,缩小了公差范围,方便了工友们的操作。
改进初期并不顺利,对方公司只给了两天时间处理问题,按钮太多。在异国他乡,只有他和设计人员两人。“时间太短,急在心头。不怕压力,就担心做不好工作,影响订单签订,给公司造成损失。”经过反复的调试,达到对方要求,“他们很满意。”
突破自我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2007年,盛保柱到了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轻卡一厂工作。
“做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反复的试制。”经常去其他厂区学习,回来后反复调试,不懂的地方就在网上、书店、图书馆查资料。
2008年,他参加了出口俄罗斯焊夹具的复制改良,既弥补原设计存在的缺陷、又缩短了交货周期,为公司KD件异地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对于盛保柱来说,模具制作过程并不算难,最难的是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
为了提升效率,实现精益制造,他又将焊夹具和冲孔模具进行融合设计,自主设计制作出后围、中地板冲焊一体化夹具、G1110顶盖气动自动冲孔模具、右置天线冲孔模、打码一体化等项目,使冲焊一体化概念在JAC得到推广应用,为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冲压车间产能释放,以及绿色生产做出突出的贡献,直接为公司节约近百万的经济效益。
“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是我的梦想。”2014年-2015年,他领衔开展的轻卡车门全自动包边夹具的设计制作,有效地将轻卡车门折边和包边两道工序合二为一,省去了车门折边需要模具操作的工序环节,实现轻卡车门折边、包边一体化、自动化,填补了行业类此项空白。
“没有十八年的积累,根本就做不到这点。”盛保柱说。
项目的成果转化杜绝了包边过程中包边不实、包边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将车门包边厚度严格控制在工艺要求包边厚度4±0.1mm范围内,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达到253.11万元。
2016年,开展的车门同轴度项目,通过车门焊夹具体上增设平行导轨,车门铰链定位夹钳设计制作,实现车门上下铰链同轴度误差控制在0.5mm内,经过测量同轴度基本接近五十铃样车水准。
今年,不久即将量化投产的前风窗玻璃气动机械臂,对每天要安装180块玻璃、每块重达17.89kg的工友来说,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节省了时间。
工友们的汗水,不断浇灌着他创新的渴望,这两年更是将更多的省人省力自动化创新项目运用到生产现场,后处理器、方向机、传动轴等项目的实施,不仅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传承互助十团队协作齐发力
“师傅在工作中要求非常严厉,毕竟‘严师出高徒’嘛。但在生活中,师傅是很和善的,经常嘱咐我,‘多吃饭’才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95后的徒弟臧悦告诉小编。
盛保柱工模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两年间,共计完成项目17项(其中技术创新项目6项,课题研究项目4项,攻关项目5项,其它类项目3项),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
在“传、帮、带”中,他为大家重点讲解,深入浅出,将自己所学豪无保留的予以传授和分享。工作室已自主开发培训课件8个,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公共课培训。
他带领徒弟们刻苦钻研,张祁付、刘勇、赵敬超、王飞已成为众多徒弟中的典范,张祁付更在股份公司技能大赛中获得“工模具钳工组”技术状元。
“现在,就想为一线操作工人多做一些创新,一定要减轻他们的劳动力。”
坚守一线二十余载,盛保柱有很多机会升为主管,或者去销售公司任职,但是,他都拒绝了,“在一线操作,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为了满足将来的需要,我还要更多地学习电脑制图、充实电气知识,希望到新港基地去之后,能实现自己‘做一条焊装自动化流水线的梦想’。”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