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促欢喜落幕,一如既往的全民剁手狂欢,刷新了多项纪录。抛开逐年攀高的销售额,在第八个年头,无论电商企业还是卖家商户、物流企业都已进入新的零售生态圈。而在这场娱乐色彩浓厚、噱头层出不穷的狂欢背后,实则是零售全渠道的沧海桑田。
一、泛娱乐化,告别“下水道”角色
时代在改变,走过了八年的“双11”也不断被赋予新内涵。新零售的试兵场、娱乐化的狂欢盛宴、“黑科技”的展示台……不再是以往承担品牌“下水道”的角色,电商、卖家以及物流企业都在用差异化的打法,想在“双11”扩散品牌的影响力。今年“双11”,电商企业有了更多新玩法。天猫用一场时装秀打响“双11”预热第一枪,京东掌舵人刘强东亲自上阵直播做大厨。
在11月10日晚,阿里精心筹划的2016天猫双11狂欢夜中,不仅请来了美国“超级碗”大卫·希尔担当导演,在明星阵容上也不亚于一场春节晚会。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索福瑞数据显示,在晚会开场1小时后,直播频道浙江卫视实时收视率为2.14%,高于第二名CCTV中文国际0.85个百分点。晚会后统计数据显示,全场晚会粉丝互动总数达到74亿次。“双11”已经从以往的商品促销大战变成泛娱乐化的品牌大战。
二、精细化,健康运营重于销量
不只是电商企业在改变,零售品牌也在求变,这从今年天猫“双11”女装销量排行榜中就不难看出变化。在截止到11日14时的女装类品牌销售额排行中,三甲分别是优衣库、ONLY、乐町三家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而如果对比2013年、2014年的排行,当时还基本是淘品牌扛起的“双11”销量冠军大旗。
消费者网购的热情让传统零售品牌不能再继续保持“高冷”,但他们显然也不是一味地在网上进行低价甩货。以优衣库为例,11日上午优衣库在旗舰店挂出活动商品售罄的通知,但在商品售罄之余,也不忘继续引导消费者走向门店。事实上,今年不是优衣库第一次参加“双11”,但却是首次摘得女装销售冠军的桂冠。不同于往年,此番优衣库突出的网上下单、24小时内门店速提服务确实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再来说说淘宝上的那些“原住民”。对于那些最早参与到“双11”中、有着鲜明互联网基因的品牌来说,今年谈销量的少了很多, 不能说没有传统品牌进军线上带来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有了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早在“双11”开幕前汇美集团董事长兼CEO、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就表示,对“双11”的期望是库存、周转率和消费者体验都能做得更好,节日过后不会对供应链、运营团队造成巨大压力,这些才是在销售额之外更重要的东西。
三、产业化,倒推供应链升级
日前,有电商平台入驻卖家向小编表示,整理了“双11”销售情况后发现,其实整体变化不大,反而因为集中促销拉低了毛利,给经营带来了压力。但在肖海坤看来,要赶在“双11”时买流量,投入绝对是很高的,但对于不同商家、不同品牌来说,效果并不相同。
正如马云说的,有多少人喜欢“双11”,就有多少人讨厌“双11”,但“双11”还会办下去。对于部分商家来说,“双11”是牺牲了前后半个月的销量推挤出的爆发节点,费人费力。但同样有商家表示,“双11”已经逐步成为国内甚至全球互联网流量峰值的节点,能否从中获益,要看各自的手段。
在往年的“双11”中,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备多少货。备货少了会供不应求,备货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平台、企业已经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破解的途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零售品牌,优势在于善用大数据的功能。休闲食品品牌良品铺子电商负责人表示,经过四年的“双11”,品牌对备货有了充足的经验。从销售结果来看,备货量与实际销售间的差距不足10%,“双11”用户的退单率不到3%。此外,今年品牌试水的“线上下单,门店发货”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用户反馈。
“回报不是一天大促ROI(投资回报率)就能体现出来的”,肖海坤表示,当全球网购消费者的目光集中于一天,品牌或许需要在未来1-2年内逐步消化,通过二次营销、三次营销发酵,背后的收益可能来自唤醒老会员、推动自然流量转换等方方面面。对电商行业或者零售行业来说,“双11”的意义在于挖掘电商市场潜力,倒推渠道升级。
四、全渠道,实体零售自发互动
“双11”这一天的线上无疑是狂欢,“双11”这一天的线下不再是冷清。一方面有如银泰、苏宁联手阿里掀起双线联动的热潮,另一方面也有如新世界、汉光百货自搭擂台的案例。从此前的对立、怀疑,再到拥抱、融合,现在线上线下的零售企业更多的是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引领消费。
在今年的“双11”预热期间,会看到有消费者在银泰商场、苏宁门店或者星巴克中拿着手机晃来晃去,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在参与一项 “捉猫”的互动游戏。借助AR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游戏换取商场或门店的优惠券。从两三年前的互联网化,到此后的O2O,再到当下的新零售,一系列商业新模式似乎都是电商在主导,实体零售总是扮演着一个跟随者的角色。但从今年的“双11”也可以看出,实体零售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五、智能化,物流自动化程度提速
今年双11,仅仅在在淘系平台上就共产生6.57亿物流订单,全网第一单13分钟送达。在很多剁手族看来,一个包裹抵达手中的流程可能只有三步——下单、发货、配送。可是鲜有人知,当你提交完订单,一个包裹送到你的手中要完成15个流程。从用户端的用户下单到商家这一端的交寄、单据管理、财务管理,乃至物流端的发件、分拨、分拣,再到终端的网点揽收、派送以及最后的签单,整个过程非常繁琐。
这还只是主线上的流程。主线上虽然流程看似只是一条线,到了实际的商家端、物流端以及最后的网点配送端更是复杂,背后还有大量的支线。事实上,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在2016年推出的《中国智能物流大数据报告》来看,国内物流行业主要面临8点问题:
恰恰是这一连串复杂的流程和问题,推高了物流成本。物流是电商的喉结,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商的效率,物流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电商成本的高低。在今天电商如此发达、全民网购已经成为习惯的情况下,真正的核心问题其实早已经不是电商平台的GMV到底要做多大,而是全行业到底要如何把流程缩短,把成本降低。
所以在今年双十一前夕,马云前往双十一筹备现场探班的时候,强调自己对销售数据没有任何要求。因为销售数据增长这几乎已是定局,在这种情况下该想的事情早已经不再是增长多少。零售额的增加带来的物流压力必定与日俱增,如何把效率做到最优,把成本降到最低才是各方需要推动解决的问题。
六、智能仓储背后:成本效率的平衡
效率最优这个问题其实各个电商平台、物流公司都在思考。无论是仓储、物流还是说配送环节,各个厂商都在用技术手段把物流环节做到最佳。今年双十一前夕,各个电商平台都在展现自家的智能仓。不仅如此,物流公司也是在逐渐引进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通过机器把效率提升。
通过智能仓储、智能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来提升效率的做法在美国早有先例。截止今年7月,大约有3万台 kiva 机器人在世界各地亚马逊的仓库中忙碌着。今年双十一,阿里菜鸟的无人仓里也玩起了机器人总动员,菜鸟研发的智能AGV拣货机器人矩阵每小时能将220箱甚至250箱货物入库,让仓库内人均每天处理的订单数提高了1倍。目前来看,这种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已经在菜鸟仓库投入使用,虽说这还更多偏向于试验仓性质,主要针对适合于电商应用的设备进行升级及大规模应用前的测试和实际业务的试跑。但实验仓已经完成自动贴标、自动化包装机等行业成熟设备的系统对接测试及应用测试。
虽说人工不可能完全消灭,但总的来说,自动化、无人化必然还是未来的大趋势所在。智能仓储真正的优势在今天可能只是初露锋芒,在未来随着电商、零售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智能仓储的优势才会真正凸显出来。
七、为什么不再提电商而是谈零售
过去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往往只能够滞后于市场的变化,但是通过大数据和电商平台的结合,能够让企业和用户以及供应链上真正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这也就是所说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恰恰是能够真正让企业能够精确自己的产能,不盲目生产,利用大数据的方式真正实现“按需生产”。
其实今天去看制造业企业就会发现,制造业企业和电商平台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某种意义上来看,制造业正在真正和电商平台紧密连接在一起,制造业企业正在通过数据、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能力的提升。
也难怪马云在今年云栖大会上会说,纯电商时代过去了。未来十年、二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未来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物流本质是消灭库存。而马云在探班双十一时还谈到,双十一实际上是未来新零售时代的技术准备和大考,阿里要做好面向未来和新零售时代的技术升级和准备。
今天的大数据智慧物流恰恰是从物流端在解决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让制造、电商、仓储、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真正联系在一起,让企业能够完整的掌握这几个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整合最终实现成本的全面降低,使得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的过程因为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变得更加高效。
有人说,双十一正在陷入“新常态”之中,每年都是销售数据的提升,其他亮点难寻,但今年双十一如果抛开数据去看大数据支撑的物流、仓储内核,或许可以真正看见电子商务到新零售的这一艰难转变。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