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挂靠既然在物流行业不新鲜,那么这个土的掉渣的行当到底发展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围绕新车落地销售到车辆报废这个生命周期,结合“司机(车主)、挂靠公司、品牌4S店”三个当事方的各自立场来阐述。
【一】货车挂靠乱象的根源及内幕
从司机的出发点来讲,其需求非常简单:正品、低价、便利。看似这么三个简单的诉求,里面蕴藏了无穷的机会主义。
首先,正品还好说,基本只要上了公告(相当于汽车销售许可证),能在当地运管所上到牌的车辆,就可以基本判定这是一台正规的车辆(即便是改装车,至少也是一辆正规手续的车辆);
其次,低价就是一门学问了,因为车辆是第三方正规厂家生产的,且绝大部分是大型央企生产的,而并非4S店或者其他销售渠道生产的;那么对于客户(司机)来挑选车辆的时候,基本就只剩下比价了,至于说所谓的服务,其实都是厂家承诺的在特定周期或者里程内的维修保养服务,与谁销售并没有直接关系。从常规逻辑来讲,4S店作为厂家的品牌授权经销商应该比市场上的汽车销售公司、挂靠公司更加具有价格优势,可是事实完全相反。
一台30万左右的货车,非常规渠道比正常的4S渠道大致要低0.8-1.5万元/台(因为竞争关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难道有更便宜的进货采购渠道?答案是:绝对没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玩局的人当然清楚,司机肯定是蒙了,不蒙你蒙谁啊?!你不是喜欢便宜吗?那我满足你!这是非常规销售渠道低于品牌4S店价格存在的需求基础;
不得不说,挂靠公司或者其控制的销售公司更具营销商业思维,学会了所谓的“支付转移”的套路,但有两句古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及“羊毛出在羊身上”,从这个逻辑来讲,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是可怜的司机们还是这么愿意图一时便宜的冲动而做出的决定。
再次,便利又是一种更进一步“感化”司机的行动。基于司机常年在外跑运输,那么所有的证照办理、违规消分、年审季审、民间借贷、短期的贷款垫付等等的确给了很多司机的切实便利支持,4S店基于自身主业以及厂家的销售指标压力,便放弃了这些具有很好与司机互动产生的粘性的服务需求,而给了挂靠公司机会(甚至4S店与这些厂商的编外销售-挂靠公司还在需求联营),或许这是社会分工的需求吧,无可厚非。
【二】挂靠公司的盈利模式及经营之道
这么好的商业组合应该是个好事情,但是问题又来了,而且这些问题总是会来的那么迟,迟到一般只有在两年后(贷款结束后)才会出现,即当有司机要进行过户或者转籍的时候,司机就会感觉无力回天了!为什么?因为你的车辆合格证是登记在挂靠公司名下的,或者说你根本就别想过户出去,要不然两年前这些挂靠公司给你的“便宜”由谁来买单呢?即便官司打到法院,也一般支持司机补回销售差额后才允许过户。归根结底,这里又有一句古话:赚小便宜吃大亏!
那好,我们分析一下现在传统挂靠公司的盈利模式,无非三大块:1、基本的挂靠服务费;2、贷款利差;3、保险利差。而获取车辆挂靠的手段无非两种:1、低价吸引一部分贪小便宜的司机购车挂靠;2、主动出击揽活,以此吸引力来揽货获取车连挂靠。
从其赢利点来分析,一般一台中重卡的毛利基本可以达到5000-8000左右/年(这是比较保守或者规范的),所以挂靠公司低价销售车辆的逻辑就基本成立了,我先放出去的都会回来的,更有甚者很多挂靠公司甚至打出低于4S店2-3万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反正到最后都会回到我的口袋,加上近两年的更换黄标车政策以及报废处置等,都是利益链条的重要环节,所以到最后把你骨头都榨干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现实国情让个体司机不得不选择挂靠模式。中国的货车司机太需要关怀了,小到一个肯定与鼓励,大到涉及其生死存亡的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业务供应等等,都迫切需要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手段。中国有3000多万货车司机,物流行业的变革能不能改变挂靠行业的乱象?如何为司机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并充分体现关怀的价值服务值得从业人员深度研究。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