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人类惊叹于燃料中的巨大能量,萌生了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驱动的机械能的想法。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天换地,孜孜不倦地追求地表最强动力,蒸汽机、煤气机……不断突破改进,终于内燃机雏形初显。
125年前,石油时代的到来让柴油成为燃料中的新星,以柴油机为动力心脏,人类的触角神经遍布七大洲四大洋。自此,突破柴油机热效率成为人类动力史上的“登月”梦想,引无数人奔赴“无人区”…
时间回到现在。崛起于山东潍坊的潍柴三年连续三次创造了柴油机热效率的巅峰,改写了内燃机行业由西方主宰的时代。
11月20日下午,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向全世界重磅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和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这两大成果不仅令潍柴振奋,更令国人振奋!
三剑纵横定乾坤,一朝破云震寰宇。潍柴再次破极限之限,攀巅峰之巅,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谭旭光心中的三大执念。无执念不疯魔,无执念不成道。
执念一:自立自强,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9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柴油机;2022年1月,潍柴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到51.09%;不到一年的时间,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再次提升至52.28%的新高度。同时发布的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远远领先于之前的全球行业最高水平47.6%,首次超越柴油机。
刷新热效率极限的背后,是谭旭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命脉的执念,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却称不上制造强国,科技上的“饥饿感”一直存在,核心技术之痛是我们不愿揭开的“伤疤”。
和国内很多其他企业走“引进”道路一样,潍柴的高速发动机业务,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卡和发动机技术。
谭旭光17岁就进入潍柴成为一名产品试验员,参与了斯太尔发动机技术的吸收消化全过程。1998年他担任潍柴主要负责人后,坚定不移提出要走自主正向研发之路,成功开发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国三柴油机“蓝擎”。
谭旭光清醒地知道国外企业肯定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给你,靠购买技术生存的企业最终只有“卖身”一条路。唯有双手自主创造的科技成果才能挺直腰板和国外竞争对手掰手腕。
潍柴坚持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思路,形成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的四位一体新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动机板块,潍柴十年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行业发展有周期,研发投入无周期”。就算是处在行业寒冬季的2022年,潍柴的研发费占比高达9.5%,基础研究占比20%。仅高热效率研发团队,就有100多名博士参加,很多成员一年加班时间超过1500小时…
静水流深,积厚成势。
谭旭光是我国内燃机行业难得一见的科技型战略科学家,他说,科技创新不能靠忽悠,必须十年磨一剑,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他组织万人规模的大兵团科技攻关,永不满足地攀登全球内燃机行业最高峰,就是为了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执念二:把柴油机做得更清洁、近零排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新能源”“禁燃”等热词甚嚣尘上的时候,谭旭光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全球仍将是多元能源并存的时代,化石能源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重卡、船舶、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很多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较强的生命力。
把柴油机做得更清洁、实现柴油机近零排放,是谭旭光的又一执念。谭旭光说,柴油机是过去和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随着排放标准的持续升级,柴油机远比我们想象的“干净很多”。
鲜为人知的是,正是因为热效率的持续提升,我国柴油机行业从2015开始实际上已达到了“碳达峰”。虽然柴油车的保有量大幅上升,但全国柴油消耗量却在逐年下降。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52%热效率柴油机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4%热效率天然气发动机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如果全部商业化应用,每年可为我国减少碳排放9000万吨。
不仅如此,商业化的柴油机给用户带来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如将52%热效率产品商业化应用,相比46%的行业平均水平,按一辆6*4牵引车年运营30万公里来估算,仅油费一年就可节省5-6万。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早在十几年前,谭旭光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目前潍柴已牵头创建了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年产2万台的燃料电池基地,氢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均处于全面领先水平。今年6月,潍柴联合中国重汽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一举奠定了潍柴在替代燃料动力领域的先驱地位。
在绿色低碳的极致追求中,谭旭光坚持“传统动力+新能源动力”两条腿走路,先立后破、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执念三: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高热效率世界双第一成果背后与谭旭光“争第一”的企业家精神牢不可分。在谭旭光管理的企业,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一个醒目的标语“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这是谭旭光最独特的激情文化。“斗志昂扬、不知疲倦”,这是与谭旭光共事过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我们也总能看到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一丝不苟、精神矍铄。如他所说,他血液中沸腾的“柴油”仿佛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不是第一的不做,做就做第一。”不仅要当第一,还要做唯一,还要做无可挑剔的压倒性第一,这是谭旭光做人的哲学,更是他做事情、做企业的哲学。
目前,谭旭光治下的产业版图已囊括了多个“第一”:全球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重型卡车等全球第一,意大利法拉帝豪华游艇品牌全球第一,推土机、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中国第一。
但在谭旭光心中还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建设一家科技驱动的世界一流企业。
谭旭光掌舵的山东重工集团已达到5000多亿元收入,海外业务占比达到40%,旗下潍柴集团位列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18位,跨国指数达39.06%,是毫无争议的世界500强。但是,谭旭光认为这不够。
日前,在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谭旭光发表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演讲。他认为衡量世界一流不仅要看规模大小,更要看四个硬指标:有多少业务实现了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掌握了多少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是不是进入了全球中高端市场、治理体系是不是能够驾驭国际化的复杂挑战。
以谭旭光为代表的中国一批六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亲历、见证了中国企业、中国科技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过程。
或许,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去理解谭旭光的执念,我们才能更深刻感受到一名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赤诚、情怀与担当。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