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14%和7.72%,迎来开门红。在经历了去年“V”字型走势后,今年我国汽车市场能否持续增长,细分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本版特邀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对全年汽车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
商用车仍将呈现负增长
1. 三大因素抑制商用车需求
未来我国商用车将保持中低速增长,低于同期GDP增速,维持3%~4%的潜在增长水平,以下三个因素将抑制商用车需求:
第一,经济内部发生结构性变化。我国在2000年步入工业化,2008年进入工业化中期,2014年进入工业
化后期。从需求端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由过去的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涨,而消费内部也呈现出转型升级的
态势,消费方式由传统型和物质型向现代型和服务型转变。从供给端来看,近年国家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
过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且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粗钢、水泥、煤炭、铁矿石等相关工业品产量持续收缩,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将使
得单位GDP对于工程类、运输类商用车的潜在需求下降。
第二,单车运输效率有所提升。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货运内部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快递行业的井喷。快递、
生鲜冷链、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等轻量化产品运输份额提升,钢铁、煤炭、砂石料等重化工业产品的运输份额有所下降,这将加大城市对轻物流的需求。但物流企
业受制于运价低迷和成本压力,会自发寻求效率提升的方式。我国物流市场长期处于运价扭曲失衡的低水平状态,而租金、油价、劳动力价格都在不停上升,这将倒
逼物流企业不得不寻求“降本增效”的新路径。物流企业、平台企业、货车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升物流效率,以获取核心竞争力,单车运输效率的提升将抑制商用
车的需求。
第三,各类商用车型的质量提升延长了使用寿命,也会压缩商用车的更新需求。
2.宏观经济无法支撑商用车超正常增长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国家将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四去一补”的攻坚战。在稳定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因此,从经济层面来看,商用车市场不具备超正常
增长的支撑因素。
3.产业政策层面支撑力度有限
今年商用车需求将从政策层面获得一定支撑,但力度有限。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将于2017年全面执行国Ⅴ排放标准,因此今年四季度将积极消化库存或提前买断上牌,形成集中购买,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此外,预计《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该标准主要修改点
包括放宽外廓尺寸和鼓励新技术应用。放宽车辆外廓尺寸有利于提高单车货运量,从长远看会抑制更新需求,但从短期看会激励企业更换新车型以提高自身的货运效
率,对今年的更新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总体来讲,今年商用车市场将按规律即潜在增长率发展,但在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低迷的大背景下,市场会继续萎缩。因此,今年商用车整体增长速度虽高于去年,但仍将维持负增长。
乘用车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基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汽车行业的相关政策,笔者认为,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发展时期,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速将在10%以上。
1. 我国乘用车市场进入第二高速增长期中后期
我国乘用车需求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发展规律,二是宏观经济形势,三是汽车产业政策。发展规律决定了乘
用车市场的长期潜在增长水平;宏观经济形势将导致乘用车需求增速在长期潜在增长水平的基础上来回波动;汽车产业政策更多影响短期车市,在一定时间内刺
激或者抑制乘用车需求。
发达国家的汽车发展一般经过两个发展期。第一高速增长期是汽车千人保有量由5辆达到20辆左右,这一时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5年左右,但增速比较高,多在30%左右。第二高速增长期是汽车千人保有量由20辆达到150辆左右,年均销量增长率在20%左右。
我国从2001~2008年花费了近9年的时间完成了乘用车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从2009年开始,我国乘用车发展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普及期。2015年,我国乘用车汽车千人保有水平已接近90辆,市场进入第二高速增长期中后期,乘用车需求增速将会进一步降低。
2. 未来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持续增长期
从国际发展轨迹来看,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实现的关键取决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乘用车市
场需求也相应较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回落到中高速,2015年经济增速下降到6.9%。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
“翻一番”的目标,未来5年我国经济需保持年均6.5%以上的增长速度。
我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速?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因为我国具备较强的后发比较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差
距上。技术差距的大小可以用经济水平的差距来衡量。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3.6%,即使按照购买评价测算,我国人均GDP也仅相当于美
国的24%。按照潜在要素贡献来看,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贡献将下降,资本贡献将保持平稳,未来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是技术贡献。由于存在后发优
势,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我国改革红利释放会推动配置效率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未来我国经济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综合来讲,“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由此可见,未来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增长发展时期,乘用车内需增长率大致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1.3倍左右,前5年保持年均8%~9%的潜在增长水平,后5年以年均6.5%增长,预计到2023年我国乘用车普及期才结束。
据此测算,到2024年左右,我国乘用车需求将在3500万辆左右。这就会带来新的疑问,我国乘用车饱和点是
多少?这样持续增长能否会突破我国汽车饱和水平?从国际汽车保有水平来看,美国汽车保有水平最高,其汽车千人保有超过800辆;欧洲国家保有水平在
600辆左右,德国、法国、英国汽车千人保有分别为564辆、598辆和523辆;日本汽车千人保有量也接近600辆。
汽车饱和水平和人口密度紧密相关。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腾冲-黑河线
以东43%的国土上,因此实际人口密度约为300人/平方公里。这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类似,比日本要好很多,因此无论是按照欧洲水平还是日本水平,按照未来
15亿人口测算,中国市场汽车销量饱和水平达到每年6000万辆是有可能的。
3. 宏观经济有望继续支撑乘用车市场发展
今年经济环境能基本支撑乘用车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
首先,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来看,去年全球经济呈现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迷的态势,今年也是风险
之年,全球经济形势难有太大起色。这将影响我国外需,抑制出口。虽然外需风险不小,但仍存在积极因素。去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为4095.4亿美元,占出
口总额的18%。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改善会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在此背景下,虽然今年我国对外出口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但出口增速会略
高于去年。
其次,中央的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结构性难题,把“化解产能过剩”、“化解房地产库存”作为重要任务,这就会导
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到一定影响。“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三大投资之一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处于低位,房地产市场去
库存的任务也较为艰巨。面对投资下滑态势,政府将加大稳定增长力度,促进制造业提升工程包的实施,这些都将对稳定投资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抑制投资快速下 滑。
最后,扩大消费需求将是今年经济重要的稳定剂,在政府减税等相关政策刺激下,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将继续增
长。预计今年我国消费市场整体稳步增长,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将持续改善,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将不断增强。综合来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
6.6%左右。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果突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继
续增加,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社会财富正逐步向居民转移,在三类部门中,居民部门占GDP
的比重持续提升。这对于以私人家庭消费为主的乘用车需求来说比较有利。近年来,私人购车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私人购车需求占总需求的94.7%。
4. 购置税减半政策将提振乘用车需求
笔者认为,今年乘用车市场最大的支撑力量仍来自于购置税减半政策。这一政策在2009年也实施过,曾额外拉动需求增长20.6%。不过相较于2009年,今年的政策效果将弱于此前,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整体政策力度有所减弱。2009年出台了购置税减半、取消养路费、汽车下乡等政策,对需求产生明显的拉
动作用,但今年汽车行业整体的政策刺激力度不如2009年。第二,限购城市增多。2009年仅有上海一个城市限购,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七
城市实施限购。由于实施限购的城市多为大中城市,即使出台刺激政策,限购城市仍受指标限制,购买力也难以有效释放。第三,经济环境偏弱。今年的经济增速较
2009年明显放缓,资金环境也较2009年明显紧缩。第四,发展阶段不同。2009年我国处于汽车普及期初期,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21辆;而2016
年已进入普及期的中后期,增长潜力有所下降。
尽管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及2009年,但对全年乘用车需求也将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尤其该政策将于年底到期,届时或将刺激大批消费者提前购买。
今年汽车市场总需求将达到2727万辆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预测今年我国汽车总需求将达到2727万辆,同比增长9.0%。其中乘用车2195万辆,同比增长11.9%;商用车300万辆,同比下降2.6%。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