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在中国山东济南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通过视频祝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发来贺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大会主席、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金东寒,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分别致辞。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主持开幕式。
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金东寒
世界内燃机大会是一次世界各国家、地区和组织共同参与的内燃机行业综合技术交流盛会。本届大会以“绿色、高效、智能、可靠”为主题,提出“不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牢记动力技术发展使命”的口号,力求通过国际内燃机行业学术和技术交流,促进内燃机更清洁、更高效、更智能、更可靠发展,稳定内燃机长久以来陆上交通、船舶运输、工程机械的主动力地位,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主题报告等环节通过多语种全球直播的方式,联通全球内燃机行业科学家、学者、科研工作者,搭建无国界无地域壁垒的行业交流平台。
潍柴 WP13.510E62 510马力 13L 国六 柴油发动机
品牌
|
车系
|
配置
|
图片
|
经销商
询底价
开幕式大咖云集 全球瞩目
本届大会云集线上线下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全球同行的热切关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贺词中指出,在动力系统电动化、工业生产智能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内燃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藏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万钢期望内燃机行业共谋创新发展之策,探寻转型升级之路,主动拥抱百年未遇之大变革,积极应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与挑战,助力能源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
金东寒代表中国内燃机学会致辞时表示,内燃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作为陆上交通、船舶运输和工程机械的主流动力,是目前和今后实现节能减排最具潜力的产品。在当前产业逐步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变的背景下,内燃机行业理应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进程中努力担当、主动作为,肩负起降碳减排重任。
凌文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致欢迎词,山东是中国内燃机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特别是潍柴动力心无旁骛专注柴油机研发制造70余年,带领我国重型商用车柴油机迈入了世界领先水平。下一步,将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山东内燃机产业发展新优势,为世界内燃机行业发展、为中国内燃机行业迈向世界一流贡献山东力量。
兄弟学会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长李培根发来贺信。大会还收到了来自国际内燃机学会、日本内燃机联合会、北美华人发动机工程师协会以及澳大利亚内燃机学者的视频祝贺。
高端技术盛宴 观点精彩纷呈
这是一场全球内燃机行业繁荣交流、启迪智慧、推动进步的学术和技术盛宴。本次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8个分会场,围绕内燃机可靠性技术、高效清洁燃烧、后处理技术、燃料与润滑油、控制与测试、大功率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甲醇燃料等专题进行交流研讨。
大会邀请到世界顶级行业专家带来近20篇精彩的主旨和主题报告以及90余篇行业特邀报告,近600篇优秀论文在现场交流发表,为内燃机行业全产业链的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配套采购以及市场销售等各专业科技人员搭建起了一个崭新的综合交流平台。来自世界内燃机行业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广大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热点、难点,促进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沙特阿美首席运输技术官Amer A.Amer分别针对碳中和目标下的内燃机燃料技术、内燃机可靠性、低碳运输的挑战与机遇等话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探讨了在碳排放严峻形势下内燃机发展的瓶颈和机遇,展望了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前景。
使命担当 携手成立碳中和创新联盟
内燃机是当前和今后实现节能减排最具潜力的产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绿色发展将给内燃机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也为中国内燃机界鸣响了进军的号角。
为更好地履行发动机动力技术发展使命,在实现我国“两碳战略”目标中贡献力量,中国内燃机学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潍柴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第711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一汽、东风、中石化、中石油等20家发动机产业链核心单位组成强强联合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
创新联盟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研究探讨减碳控碳技术路线,系统梳理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上中下游优势力量,实现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创建绿色动力规范标准,促进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共同创造我国绿色动力产业链。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国际内燃机及制造装备展览会,2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展,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获奖产品、优质整机和零部件新产品以及研发制造装备。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