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中,以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名作为品牌标志,且目前在售的品牌鲜有一二。其中,轿车领域当属毛体笔迹的共和国汽车长子——红旗,重型汽车领域则是朱德委员长亲手题字的黄河汽车。可见,黄河汽车在中国重型汽车中的地位非同寻常。9月16日,全新一代“黄河”重卡以高端定位重塑上市。11月2日,“黄河重卡 未来你好”——中国重汽黄河重卡溯源之旅正式开启,黄河汽车将与大家一起,去领略黄河风光,去感受老一辈共和国汽车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重汽 黄河牌 6X4 600马力 牵引车
品牌
|
车系
|
配置
|
图片
|
经销商
询底价
乘黄河重卡去黄河溯源,更像一场精神旅程
今年是中国重汽成立的第90个年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各个行业步入正轨,中国重汽也将在成立90周年之际推出系列活动,此次黄河溯源之旅首当其冲。新一代黄河重卡将从东营黄河入海口出发,沿黄河溯源而上。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青海九省,最终到达黄河源头。全程预计行驶距离超4000公里,全程预计20天。活动将对黄河重卡的油耗、操控、外观、舒适、动力、和智能进行专业的评测,力求将黄河重卡的全方位实力呈现给消费者。除了地理位置上的溯源,对“黄河”而言,更是其成长壮大的溯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活动应该更像是一场精神旅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一直是国家空白。1959年,中国重汽集团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主动提出承担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的研制任务。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在没有任何投资和大型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厂里30多个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凭借满腔热血、顽强意志和精湛手工,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生产制造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黄河汽车所体现出的黄河人精神,受到毛主席的嘉奖,也受到朱德委员长的赞扬和题字。此后30年间,黄河牌汽车累计生产10万辆,不仅占据国产重型汽车市场的大半江山,也在支援国外工程建设中,搭起了中外友谊桥梁。
6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需要一辆怎样的重卡?
随着众多80后甚至90后的新一代重卡司机出现,行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内重卡的高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相比以往简单的运输工具,今天大家对于重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较强的装载能力,舒适的驾驶环境,长途行驶的安全性能,以及耐用经济的维护成本,都是选择重卡的关键因素。
在时代最需要的时候,黄河汽车再次出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口重卡的安全稳定以及舒适性等一直受到国内重卡司机们的青睐,但是较高的价格及维修成本,让它在国内市场仅占据较小的份额。因此,新一代黄河重卡作为中国重汽高端重卡的代表,肩负着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重卡需求的重任。
就产品而言,过去的方头方脑造型早已随着老一辈驾驶员的退役显得过时,当下的驾驶者更追求时尚和个性。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新一代黄河重卡造型采用流线型设计,简约大气,该造型采用仿生设计,列车风阻系数(Cd)降至0.4以下,比当前主流量产重卡产品风阻系数降低了25-30%。,按照干线物流运输平均车速70公里每小时、年行驶里程30万公里、油耗降低10%计算,每辆新黄河重卡每年可节省费用5-6万元。标配的电动天窗、独立空调、独立暖风、随车冰箱(30L)等设施,以及10.5寸智能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一键启动+遥控灯检和多功能方向盘等配置,与如今的同类型乘用车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有通风/加热和空气悬挂的座椅,930mm宽的下卧铺硬件,还是烟灰缸、暖瓶架、副驾驶小桌等贴心设计,在舒适性上也都丝毫不输进口高端重卡。
针对长途+厂区、夜间驾驶等易疲劳,盲区多的环境,黄河重卡不仅具备360环视、疲劳预警、全力制动提醒、自动雨刮、自适应大灯、以及包括智能保养、高速未关窗、油箱防盗、轴承异常等在内的提醒功能,还具有L2级辅助驾驶功能,并且车辆预留有L3级无人驾驶系统接口,说明在黄河重卡在设计、研发之初,便已充分考虑到当下全球技术趋势,为车辆未来技术升级做好了准备。新一代黄河重卡发动机拥有国内首家匹配高功率缸内制动系统,搭配2.0版本中国重汽自主AMT变速器等硬件,带来了更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充分适应中国市场的环境和国情。
基于国内的使用环境和行业需求,新一代重卡老司机所想要的,黄河重卡基本都已安排到位,而不少重卡司机从未想象到过的配置,软硬件等,黄河汽车也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不输进口产品的体验,却只需进口产品一半的价格,超高的性价比,让车辆一经推出便引发抢购热潮
黄河品牌诞生之初,厂长刘德惠和全厂职工立下誓言:豁出命,咱也得干,要干就干中国最大的!如今,在时代最需要的时候,黄河重卡再焕新生,扛起中国高端重卡的大旗,冲在市场最前沿,为中国高端重卡市场树立新的标杆,引领国产重卡行业走向国际一流。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