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31日,市场再次传出中通快递要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
虽然此前已经有多次传言,在6月时,市场普遍猜测中通现金情况良好,上市的意义并不大,但随着二季度财报的公布,不难看出为了赢得快递市场的市场份额,中通正在投入更多的资本,而二次上市的紧迫性也随之再次提升。
2016年10月27日,中通快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规模为14.5亿美元,不过上市当天,中通开盘就破发了,报价18.4美元,较发行价跌5.6%,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6.57美元,跌幅已达15.06%。
经过了几年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通的股价和市值在稳步上升,截至美东时间8月31日,中通的股价以33.53美元收盘,市值达到262.84亿美元。
在香港的上市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根据中通快递2020年二季度财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2.62亿元,比起2019年二季度减少了43%,而中通快递光是二季度的资本开支就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了177%,主要用于购买厂房、设备、车辆以及土地使用权。
受疫情影响,中通Q1业绩收到重创,净利润同比增长仅有9.5%,远低于2019和2018年的15%左右的增长。而随着快递行业竞争的白日化,所需要投入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根据市场消息,中通快递此次上市募资金额在10亿至20亿美金之间,刚好可以用于1至2年的资本扩张。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加上香港新股市场异常火热,选择此时在香港融资上市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
港交所规定,二次上市公司必须在包括英美市场上市并至少保持两年良好合规记录,同时市值不得低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但最近一年收益至少10亿港元。而港交所为中概股的回归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豁免,有利于公司二次上市,比起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美国市场,已经被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炒热的港股市场,已然具备了拥抱中通快递回归的气氛。
尽管中通快递再一次拒绝回应此事,但中概股回归香港市场,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牺牲利润,换市场
根据中通快递8月13日公布的季度报告,在新冠疫情缓解后,多家快递公司都开始恢复元气,而中通快递在第二季业绩表现不错,2020年二季度,中通快递完成业务量46亿件,同比增长47.9%,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至21.5%。
不过,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中通快递不得不以牺牲净利润率为代价,尽管第二季,中通快递的净利润率已经恢复到22.7%的水平,但比起2019年第四季净利润率33.8%的高位,仍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跌幅。而相对于2019年和2018年同期,净利润率也是在逐渐降低。
对此,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梅松在财报中称,快递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只有专注把自己做大做强,拉开距离,才有机会取得绝对优势。服务质量、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是中通快递的战略重点。
目前,中通快递是中国快递行业中唯一市场份额超过20%的公司,而公司的目标是在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25%。
快递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国家邮政局称,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8.8亿件,同比增长2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823.8亿元,同比增长12.6%,意味着实际上,快递行业每件包裹的平均收入同比下降了近10%。
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多家快递公司都在努力,不惜大打价格战,对顾客和合作伙伴进行高额补贴。
不过,尽管如此,中通快递的毛利率仍然达到了全行业最高的水平,上半年达到了27.6%的水平,甚至比顺丰还要高出6.6个百分点。
反观中通快递的其他竞争对手,毛利率均在10%以下,反映行业生存艰难。
尽管韵达、百世、圆通、韵达上半年营收都超过了中通快递,但从无论从净利润以及毛利率的角度来说,这些企业都无法从价格战中突出重围。
实际上,中通快递的毛利率水平之所以能够保持在行业最高的水平,主要是其成本控制能力。2020年二季度,公司的单票营业成本中,运输成本及分拨成本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滑,比例分别为21%和34%。
不过,中通快递未来的成本优势,将会随着原油价格的反弹和高速路收费补贴的取消而逐渐消失。
华菁证券在一份对中通快递的研究报告中称,在运输量增加的情况下,中通快递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燃油成本和部分高速公路过路费减免等途径,大幅节省了成本,但随着这些补贴的消失,第三季每个包裹的成本可能会开始反弹,中通较难实现如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水平。
而在目前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通快递不得不在未来加大资本开支,以确保其市场份额保持全行最高,中通快递二季度的资本开支就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了177%,并在最新财报中强调,获取市场份额将是公司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此公司特地调低了调整后的全年净利润预期,为48亿元至52亿元,而调高了全年业务量指标至162亿至170亿件,增长33.7%至40.3%。
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每个快递公司都在以补贴的形式拼抢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生怕慢了一秒钟,就会有其他竞争者后来居上。这种紧张的格局下,未来中通快递的利润率很可能进一步受压。
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不担心公司“烧钱”换取市场份额,最担心的还是钱白烧了。中通快递能否在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给资本市场一个很好的答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过去一直在加码布局快递行业,9月1日,阿里以每股17.406元的价格,收购了圆通速递3.79亿股股份,占圆通股份总数12%,是第二次投资圆通;完成收购后,阿里系将持有圆通速递22.5%;今年4月,阿里巴巴入股韵达股份,持股比例为2%,成为其第八大股东;而在此之前,阿里先后都买入过百世、中通、和申通四家快递公司的股份。入股韵达后,阿里已经集齐“四通一达”。
百世上市时,阿里投资持股26.8%,是第一大股东;2018年5月,阿里向中通投资13.8亿美元,持股近10%;2019年3月,阿里投资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公司,间接获取申通14.65%股权。
而阿里巴巴与中通快递的合作,要追溯到2018年5月。阿里巴巴及菜鸟当时投资了中通快递13.8亿美元,持股比例达到10%,目前,阿里巴巴对中通快递持股8.43%,是中通快递的第三大股东。不过,中通快递对于与电商的合作模式,都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
在中通快递最新呈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曾多次提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平台,未来很可能建立自有的快递网络,也有可能会对中通快递在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加大投资,不管哪个方面,都有可能对中通未来的市场份额产生不利影响。
港股市场不相信“故事”
尽管中通快递回归香港资本市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在港股,却有自己的规则。
也许在美国资本市场,“讲故事”会有投资者相信,但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则现实得多,如果公司连续几个季度没有达到分析师预期的业绩,那么很快就会反映在股价上,这与美国市场略有不同,美国市场很多投资人会相信“故事”,也会相信“承诺”。
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盈利水平会比起其他数据更为敏感。而中通快递不断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牺牲利润率,是否能被香港的投资者所理解和接受,需要时间来检验。
另一方面,对于中通快递来说不太有利的是,港股的物流板块长期无人问津,基本不被分析师覆盖,只有一家中型市值的嘉里物业(00636.HK)有部分卖方分析师覆盖,与中通近2000亿市值的体量根本没法比较,整体市场投资气氛并不浓。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物流股有嘉里物流、圆通速递国际(06123.HK)、环宇物流(亚洲)(06083.HK)等,但这些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都非常低迷,以物流股板块龙头嘉里物流来看,年初至今股价累积下跌3.59%,尽管相对恒指年初至今的表现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表现,但从股价和市盈率都不难看出,香港资本市场并不喜欢物流股。
一名分析师称,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中小盘股票并不友好,而物流板块连“龙头”股嘉里物流的市值都只有231亿港元,在香港市场充其量只是一个中型股票,但也只有这样一个“龙头”了,所以导致港股市场对于物流板块的关注度非常低,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如果中通快递可以到香港上市,那么确实可以为这一板块带来一些热度,但由于这一板块其他股份的市值都过小,无法让物流板块真正成为像TMT那样的活跃板块。
而对于香港资本市场而言,市场气氛比实质的价值要重要得多。港交所在2018年推出上市公司改革以来,很多新经济公司都纷纷赴港上市,包括小米(01810.HK)、美团(03690.HK),但当时都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而在今年,随着“宅经济”的兴起,这类新经济公司的股票被香港资本市场火热追捧,股价都创下了上市新高。
以中通快递目前在快递行业的地位,到香港市场绝对可以占据物流股龙头的地位,但由于香港资本市场的特性,可能未必对其特别青睐。加上新冠疫情期间,很多物流公司的成本剧增,很多投资者对于原本就冷清的物流板块,热情程度不是很乐观。
另一方面,尽管中概股的回归,确实让香港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火热,随着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的回归,认购场面确实异常火爆,都出现了大比例超额认购的情况,但上市首日也曾出现破发的情况,京东(09618.HK)在上市之日,收盘价就低于发行价的6.9%。
近日香港新股频发,农夫山泉、蚂蚁金服都在准备上市事宜,让整个市场热闹非凡,但反观香港新股热潮,持续时间未必很长,尤其是在很多新股未必能在上市首日有很好的表现的情况下。
而中通快递能否勇闯香港资本市场,夺得一番成绩,可能还需要后期与投资者的沟通与成长,才能慢慢跑出来。
在香港二次上市对于中通快递来说,不代表结束,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