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充分证明,第一时间把正确数量、质量、品种的应急物资以正确方式送达目的地,对于一线人员顺利开展防疫救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减少各类损失、降低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不利影响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应急物资保障方面仍然存在某些短板。短期看,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应急物资组织方式,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中长期看,要紧紧围绕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与应急物资保障需要,根据应急物资保障特点,结合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健康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要求,系统性考虑突发公共事件所需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快递、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活动,以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现代化为主线,以补齐能力短板为突破方向,以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大力建设供需实时对接、干线支线末端有效衔接、水陆空协同、全国联动、军民融合、国际国内协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短期抓好“信息整合”“分发效率”
“畅通通道”“无接触配送”四个关键点
一是加强信息收集整合,提高应急物资供需匹配度。
有关部门加强对应急物资保障各类主体信息的获取整合(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应急物资生产信息、交通运输部负责应急运输信息),并实时上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便中央全面掌握应急物资需求、生产能力、库存储备、运力等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上下游协同运作。考虑到应急生产与物流成本的增加,制定合理的应急生产、物流等补偿标准。
二是提升应急物资分发专业化水平。
根据防疫需求调整物资流向,防疫主战场(如医院)物资应保尽保,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保障,群众全覆盖保基本。按照物资类别实施专业化作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已有分配方案的捐赠物资可直接配送到急需地点,减少入库、卸货、清点、分配、再装车、出库等中间环节。
三是确保应急物流通道畅通。
加强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干线支线末端衔接效率,消除末端梗阻。充分利用社会化物流网络与物流园区,建立进入疫区应急物资中转服务站。对参与应急物资保障的车辆与人员颁发跨省通行证。对紧急医疗物资、紧缺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
四是在一定范围实施“无接触配送”。
支持危险地区、疫情隔离区推广使用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柜、无人超市等,实现“无接触配送”。
中长期从优体质机制、提升能力等方面
根本性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与法律法规。
明确不同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主管或牵头部门,建立由交通、铁路、民航、邮政、卫生、应急、发改、工信、商务、财政、金融、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民政、公安、海关、军队、外交、红十字会等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中央地方联动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社会力量动员及补偿机制、常态化演练及考核评估机制等。
按照“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使应急物资保障在体制机制、指挥流程、协同机制、职责分工上有法可依,使军、地、政、企在力量与资源融合上有操作标准。对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捐赠、运输、配送等组织协调、工作流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
二是建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
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基于政府、军队、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的国家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使其涵盖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捐赠分配、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分发配送、应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既有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情况,进行形势判断,也有利于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各参与方的协同协作。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国家、地方、军队、企事业单位甚至家庭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合理安排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及结构,建设网格化布局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
中央及省(区、市)地方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可设立应急储备专款。应急物资储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及时了解医药企业、工业企业、商超、粮库等储存情况,提前协调好各种用品价格,避免价格上涨导致购货不足。做好应急人力资源储备,培训应急装备、设备使用和操作的人员。
四是完善应急物流网络。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促进彼此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应急物流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衔接。合理布局应急物流中心,提升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
五是补齐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短板。
从战略高度建设一支与交通强国、大规模应急物资保障相适应的规模化、现代化航空货运机队,布局好航空物流枢纽与货运机场体系,减少战略性国际通道的对外依赖程度。
引导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的方式整合中小型医药企业,形成辐射合理区域范围的网络健全、手段先进、配送及时的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对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做好规划,抓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合理布局。健全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冷链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