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疫情笼罩下的中国零售行业该如何破局?

2020-02-27 10:29:34

  尽管全国大多数的工厂和企业都已陆续复工,但是人流量密集的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依旧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也就是说,疫情对线下零售的影响仍将持续。

疫情笼罩下的中国零售行业该如何破局?

  我们根据6家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评论文章,将其中与中国零售业,特别是时尚零售相关的分析节选摘录,以供大家参考

01 麦肯锡咨询公司

  近日,麦肯锡发布报告《消费品与零售企业的战术战略组合拳》中指出:此次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大于2003年SARS带来的影响,但中国消费品和零售企业仍可通过迅速行动、打好战术和战略组合拳等方式,度过逆境。

  麦肯锡认为,鉴于消费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大幅攀升,预计此次消费品与零售行业仍将首当其冲,但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消费品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影响差异:拥有雄厚实体店基础和大量一线员工的零售商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尤其是人力成本及租金。而在华拥有庞大销售团队和大量制造业务的消费品公司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但更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方面。


  产品类别之间的影响差异:非刚需品类(如服装和美容),企业面对的是骤降的客户需求,及随之而来的现金流压力。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现金,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并准备疫情结束后的商业计划以重新获得客户,恢复生意等,均是管理层们面临的挑战。

  麦肯锡建议企业关注短期与中长期两个方面。从短期而言,企业要采取一系列紧急战术性举措,克服阵痛;从中长期而言,企业应着眼危机后的增长和复苏战略,放眼未来,积极布局 “新常态”,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中长期方面,麦肯锡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重点考虑:

  1. 切实加快线上 /全渠道举措的落地推广

  2. 推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收益管理计划。

  3. 重新思考供应链战略,优化供应链设计和运营。

02 贝恩公司

  近日,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疫情之后,零售企业的“危”与“机”》报告指出,回顾以往的疫情或自然灾害,零售市场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冲击、恢复和回稳。

  在疫情对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影响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讨论,我们将商品零售场景分为9大类,分别是:生鲜食材、休闲饮食、聚会节庆、母婴育儿、个人护理、家庭清洁、健康防护、服装服饰、电子电器。

  贝恩发现,不同场景在疫情结束后的需求模式和变化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贝恩指出,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改变将进一步影响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将会加速提升,马太效应可能愈加明显,中小企的持续生存面临更大挑战。同时现代通路的竞争力将会更加显著,对传统经营者的挤压将会愈演愈烈。

  贝恩建议,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短期聚焦一件事,中期强化两件事,长期提升三件事”来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

  短期:赢得顾客和员工信任。

  中期:调整全年预算、提升老客和新客留存。

  长期:满足全渠道需求、强化供应链建设、发现潜在合作或兼并机会。

03 德勤(Deloitte)

  近日,德勤发布《大消费及零售企业制胜新冠之役》,文中指出:新冠之战役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体现于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尤其集中体现在食品饮料、鞋服、美妆、零售及教育行业。

  德勤判断此类相关行业在疫情基本稳定后将呈现三类状态:

  刚需迅速回稳类:食品饮料行业。

  预期报复性反弹类:鞋服行业、美妆行业。

  消费者行为改变类:零售行业、教育行业。

  鞋服行业方面影响:许多企业的生死将取决于两季的去库存、回笼资金,行业面临洗牌和整合。此外,迫于经营压力,品牌将面临临时闭店甚至部分关店抉择,经销商结构及门店网络面临调整契机。消费者方面,居家、室内运动鞋服需求预期上升。应对:应巧妙利用线下压力与库存清理转化成推动线上发展的有利条件,等待疫情结束后的行情提振。

  美妆行业方面影响:虚拟技术应用加持,线上购买、实体店微信群购买替代线下体验,美妆行业去中心化势在必行。居家美容保养需求上升。

  此外,由于化妆场景减少,出现特殊时期妆容需求:宅妆、口罩妆、反差妆,对品类增长格局产生影响。应对:短期需求端受抑制,品牌需要及时调整营销内容与产品组合,并通过难得的线上购物为主流的窗口期积累忠实用户与宝贵的消费者数据。

  零售行业方面影响:疫情无接触需求大幅促进生鲜超市增速暴增,未来将持续改变普通消费者日常采购习惯;商场超市等零售环境卫生水平将受到持续重视,无人超市、无人柜、机器人应用加速;线上平台及微信购物群的建设和维护将成为新的线下实体店标配,线上线下的融合将被进一步促进。应对:零售企业应冲破阻力,加快全渠道布局;同时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反思优化购物流程设计,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

04 凯度咨询(Kantar)

  凯度咨询在近日发布的《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危与机(二)——零售篇》文中指出,此次疫情对零售行业造成了直接冲击,但便利店、无人店与自动贩卖机等实体零售,各类电商,以及线上与线下的整合零售都出现了新的机遇。

  以百货与购物中心为例,凯度咨询认为:短期来看,由于疫情导致的客流减少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实体百货和购物中心的生意产生影响。而就长期而言,这可能是这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推广和新工具应用、加快融合线上线下、充分挖掘会员数据的最佳契机。

  线上商城、官方微信账号、微信小程序等百货或者购物中心自有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在今年将得到凸显。

  会员关系管理、数据深度挖掘、个性化产品以及促销定制、实现高价值高质量的会员和销售增长将会成为核心策略。

  体验式消费依旧是线下消费的主旋律,不过,如何利用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线上购物体验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凯度咨询指出,从短期来看,部分渠道与业态的消费需求提升明显;就长期而言,这次挑战对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开启新的蓝海、促进商业转型与升级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05 科尔尼(A.T. Kearney)

  而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发布《海啸之后,暗潮汹涌——疫情之后的零售业变局》中指出,零售行业是疫情打击的重灾区,对各业态、各品类的影响不尽相同。总体来说,有三大影响:


  第一,线上影响弱于线下,生鲜电商变“危”为“机”。预计疫情之后,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从当前21%进一步提升至24%或更高。

  第二,近场受创小于远场。当前,对于贴近社区的超市、便利店、社区生鲜店等“近场业态”来说,生鲜和生活必需品的核心需求依然强劲,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一部分政策性闭店要求和防疫措施带来的成本上升;而“远场业态”如购物中心、百货、品类专业店、餐饮则普遍“休克”,现金流危机严重。

  第三,大平台韧性强于小平台。在面对疫情的反应速度、调度能力、运营弹性上,大平台显示出了更强的优势。由细微见大势,疫情之后,行业洗牌会更加猛烈。

  同时,科尔尼还认为,疫情过后,即疫情结束之后的1-2年内,零售业将在深度线上化、社群化和碎片化、无人化和平台式整合四大方向上加速演变。

06 尼尔森(Nielsen)

  尼尔森近日发布的《疫情如何影响和加速中国快消零售市场变革》报告中指出,虽然非典疫情和此次新冠疫情有诸多不同,但依然有值得借鉴之处。

  非典期间,在消费品零售大类中,不同品类的分化较为明显。在短期层面,奢侈品和服装等耐消品受影响较大,而食品饮料类的生活必需品则受影响较小;在长期层面,伴随整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快消品也显示强劲增长势头。


  经过此次疫情,尼尔森认为,中国零售市场将在如下三个方向加速升级:

  1.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2. 供应链和物流进一步升级,现有厂商格局亦有机会发生转变。

  3. 社交媒体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企业需重新审视各个媒体渠道能力。

  总体而言,以上三大加速升级方向,背后都有同一个驱动因素——大数据运用。能率先拥抱新科技,掌握运用大数据能力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捕捉所有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新冠疫情之下,我们每个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仍要继续…… 许多消费品及零售企业客户在这场新冠之役中已然扮演着一股重要的社会中坚力量!

  希望更多仍然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消费及零售企业及时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提高场景思维、重视多期战备,尽快走出低谷。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NewtonFashionMBA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