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谭旭光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齐鲁杰出人才奖”荣誉称号。从中国质量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意大利莱昂纳多奖,到“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杰出人才奖”,谭旭光迎来了职业生涯一个个辉煌时刻。
但是,对于一个血液里流淌着发动机的油、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超越奔驰的“疯子企业家”来说,所有的荣誉不过是过往的功勋章,他从不满足于此。追梦圆满再造梦,他奋斗的动力来自一个宏伟梦想——站在世界科技的塔尖,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
一个“产品疯子”的执念:做最好的产品!
“潍柴人就是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在谭旭光看来,潍柴每次提出的业绩目标全部都能提前实现,主要得益于优秀的产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成为了潍柴屡屡获胜的利刃。
不久前,潍柴举行了蓝擎动力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并宣布单月产销发动机突破10万台,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这两个数据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潍柴在重型商用车的领导地位愈加稳固,潍柴已成为行业增长的火车头。
从推出WP13发动机引领行业“500马力+”新风尚,到H、N、M全新三大平台动力陆续上市,推动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潍柴凭借高端的产品、领先的技术在市场长驱直入、抢占先机。刚刚公布的潍柴动力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潍柴动力再次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双增长,与其他上市车企普遍亏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对产品的极致追求的背后是谭旭光对科技创新的巨大投入。十多年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潍柴始终保持在研发上的高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达到了国际领先企业水平,仅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
孙楠楠,85后博士,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磨损可靠性研究室的负责人。对她来说,平台和生态是她当初加入潍柴的最主要原因。“在资源支持方面,可以说是没有上限。从硬件到人员、资金配置,只要我们提出了合理要求,公司都会去满足。”
一个“民族企业家”的情怀: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企业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谭旭光说。
高端大功率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瓶颈”,谭旭光之所以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杰出人才奖”等荣誉,其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谭旭光带领的潍柴持续引领我国商用车动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迈向高端的道路。
潍柴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斯太尔发动机的主导企业,但是谭旭光不想只吃技术引进的饭,因为真正先进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2003年起他主导开发了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P10/12系列蓝擎重型高速柴油机。在当时全球主流企业普遍采用单体泵或泵喷嘴技术路线的情况下,他基于对燃油系统的深刻理解,坚定地采用了高压共轨技术。该路线已成为当今全球柴油机行业唯一技术路线。
在成功开发蓝擎的基础上,2005年谭旭光通过并购湘火炬,构建了由重型柴油机、变速器和驱动桥组成的全球首个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攻克了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国际性难题,彻底改变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为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占据99%的绝对市场份额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1月8日,谭旭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个“战略家”的格局:创新就要开放大门
在潍柴,哪里有人才,研发中心就往哪儿建,潍柴已先后在德国亚琛,美国硅谷、芝加哥及日本东京等地建立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他将潍柴的创新思路归纳为“三不”原则:“不关门”——以开放姿态整合世界资源;“不排斥”——链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品牌的建设;“不违反”——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
围绕补短板、调结构,聚焦核心技术、高端产业,整合全球战略资源,谭旭光带领潍柴先后整合了多家欧美企业,掌握了高端液压、大缸径高速发动机、低排放天然气发动机、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等技术。同时,在潍柴的精心经营下,原本亏损的海外并购企业全部实现盈利。
目前,潍柴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海外,在全球市场打造了“潍柴”品牌矩阵,树立起中国制造金字招牌。今年的3月21日,鉴于谭旭光对意大利经济技术的突出贡献,意大利政府为其颁发了2018年度莱昂纳多国际奖。
如今,潍柴技术研发的国际大协同效应已初步形成,创新已成为潍柴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潍柴“超越引领”战略目标的指引下,谭旭光的梦想渐行渐近……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