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市场发展如火如荼,随之激活了冷藏保温车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的制冷市场非常庞大,涉及领域也非常广,大到尖端、国防、化工生产、畜牧水产渔业、肉类加工、食品、果蔬加工,小到菜篮子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提起冷链,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的是承担运输任务的冷藏汽车,其实冷库在整个冷链链条上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冷库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冷藏保温车的市场需求。
国内冷库发展的现状
按照中冷联盟制定的《冷库标识》六大库容温区分类,对全国已经投入运营的冷库进行信息采集统计。冷库标识标准是:高温库(恒温库)5~15℃、中温库(冷藏库)5~-5℃、低温库(冷冻库)-18~-25℃、速冻库(急冻库)-35~-40℃、深冷库(超低温库)-45~-60℃、气调库(保鲜库)5~-2℃。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1995年由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组合式气调库先进工艺,并在山东龙口建造15 000 t气调冷库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组装式气调冷库的成功先例,用户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又在陕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0 000 t气调冷库,气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气调冷库已分布在山东、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陕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并获得客户的较好信誉。广东、北京等省市大约先后引进了40座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总库容约为7.5万t。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精加工及冷冻冷藏迅猛发展。同时对冷库吨位,规模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发展,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中,采用新的冷库模式。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既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库类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13年年底,中国仓储协会在海口举办的“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透漏,目前我国现有冷库为一千九百零七万吨,未来三五年还要增加一千万吨,预计市场有三千万吨容量。
分析以往数据,2014年的冷链物流的总额在3.74万亿,冷链需求在10488万吨,冷链物流增长率为18%。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但2014年我国冷链需求规模达到1.05亿吨,冷链物流市场整体增长率达到18%,尤其是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冷链电商时代,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显而易见,不到2000万吨的冷库容量还远远不够。我国的各类冷藏库,不论规模大小或功能如何,均以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这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建筑结构不合理,不适用于现代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必须进行冷库资源的整合和新建。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买,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冷库发展政策利好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产业给予高度关注,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在重点产销区再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由现在的5%、15%、23%提高至20%、30%、36%以上,基本实现成倍增长。此外,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由15%、30%、40%提高至30%、50%、65%左右。
将于2015年10月1日要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堪称“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新版中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有关内容从原来的8个条款增加为11个条款,旨在促使相关各方面更加重视食品质量、严密保障食品安全。长久以来,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实现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从源头上做好品质把关,另一方面需要食品在储藏、运输等环节获得的安全保障,而冷链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就食品冷链而言,它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需要用于制造低温、低湿环境的设备的冷链设备,如,低温冷库、常温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车、冷藏箱等等。
冷库未来的市场需求分析
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大幅增产和速冻食品快速增长,对冷库建设需求越来越强劲。据农业部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的370公斤基础上还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则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另外,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冷库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冷链市场持续向好
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进一步升级,中产阶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冷链产品和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冷链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14年无论是国务院、发改委、商务部,或是地方等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冷链相关政策规划,从这一点上释放出明显的信号:国家自上而下重视冷链发展,公平的冷链物流竞争环境会越来越好。此外,2015年将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年,下一个五年规划将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化、公平的冷链环境、冷链税费减免等方面将会继续加强。
(二)生鲜电商积极布局,生鲜产品需求日益扩大
我国生鲜品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总产值超过520亿元;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6000万吨,且产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并每年以20%的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冷饮企业4000余家,年产量超过150多万吨,且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1500余家,年产量800万吨,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根据银万国证券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同比增长221%,冷链宅配规模39亿元,预计未来三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有7倍空间,带动冷链宅配市场6倍成长空间。生鲜电商2014年市场规模达260亿,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保守预计2015-2016年生鲜电商增速分别100%、75%,对应2015-2016年销售额521亿、911亿,增长势头十分迅猛。生鲜电商的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冷链物流能力,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综合性差异化服务体验将是生鲜电子商务模块的竞争核心,而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还未形成产品化,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冷链基础建设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三)冷链发展落后倒逼冷库基建升级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冷冻冷藏的巨大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冷库等冷链产业的大幅度上升,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发展快速的中东部,还是西部市场对冷库的需求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对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会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长足发展,与冷链相关的仓储、生产加工、保温流通和消费终端的各种设备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亟待开发。关系百姓活动的农产品保鲜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速冻食品制造行业分析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速冻行业整体发展势力良好,产业结构升级仍然留有较大空间,在不久的未来,随着连锁店、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冻行业的业务市场将加速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比零售业务占据更高比例。冷库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比1,日本2.2比1,而我国仅为0.38比1。大量的初级农产品几乎都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的,因此损耗率很高。例如中国果蔬的损耗在25%~30%,而美国只有1.7%~5.0%,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四)新兴医药冷链助推冷库建设
随着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体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绝大多数生物制品需要低温方式保存与运输,要求冷链质量更高、标准更严格、操作更规范,冷链也成为生物制品品质保证的关键环节。其中,冷藏药品全球年度增长率超过15%,远远高于其它药品7%左右的增长率。在中国,冷藏药品销售金额一般占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总销售额的7%~8%,上升趋势明显。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0-201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6750亿元增长至1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2013年起我国医药市场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为14.8%,2014年为12.9%左右。2015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主营收入为5819.37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不过,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多个因素刺激,我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医药物流市场将带动医药冷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城镇化成为冷库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每年在易腐食品损耗率高达20-30%。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易腐产品的消费量在城镇的比例就高达76%。根据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从2011年至2015年期间,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50%(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对保鲜产品的需求将刺激冷库基础建设的大量投资。
(六)自贸协议、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带动冷链冷链基础投资
中国—东盟大经济平台的形成离不开大物流的积极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无疑使中国—东盟大经济体更加火热。中澳自由贸易协议签订、国家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对冷链产业而言,航空、海运冷链及临港、临空冷链都将受益,冷链市场将会更热。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拓展,进出口的食品和药品量越来越大,冷链物流仓储和运输业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
随着市场的高度放开以及冷链技术的日益提高,冷库的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从单一冷库模式到组合冷库模式;(2)从中小型发展到规模化发展;(3)从“冷冻仓储”到“冷链物流配送”;(4)普通耗能冷库从人为管理到节能安全冷库远程智能管理,这为未来冷库市场奠定了基础。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