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陆路发往中国的首批货物于上周安全运抵,货物抵达时海关关封完好无损。这是一个好兆头,因为欧洲希望东亚超级大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能成为一条“双向道路”。
众所周知,中国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打入西方市场。欧洲方面也非常想确保这条新丝绸之路将是双向运行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之后。
去年,中国首批《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框架下的陆路运输货物历时13天抵达波兰,那之前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开放了边境城市霍尔果斯的口岸。这次,一辆满载汽车润滑油的荷兰货运卡车,从德国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最后抵达中国西部,行程7400公里,历时12天。
两次运输都是由荷兰Alblas公司负责,公司首席执行官西博·奥布拉斯说:“我们预计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道路运输未来潜力巨大。”他说,两次测试表明,这两条路线“已经能够全面运行。”
Alblas公司表示,公路运输的送货成本和时间“比起其他运输方式,具有高度的竞争力”——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表示,相比航空成本能降低多达50%,比铁路运输提前10天到达目的地。
此次德国到中国的行程全部由一名司机完成,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的发言人说,如果由两名司机轮班,12天时间可以减少到8天。而对于运营商来说,主要成本是通关的等待时间太久,还有就是两人轮换的工资成本会增加。
中国2016年批准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此后一直在积极落实,但准备工作是巨大的,因为必须让边境口岸适应,海关人员也要经过再培训,以便能处理新的操作程序。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