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骑手和快递员返乡过年,春节期间,虽然部分即时配送平台和快递平台仍能提供正常配送,但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时效性差、价格上涨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亲亲,春节期间是有骑手的,但是可能会处于人力不足的情况,如亲亲担心订单超时,可以选择一些商家自配送。饿了么配送费会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调节,春节期间由于物流人员短缺,会导致物流成本上涨的”。
“春节期间顺丰将为您提供全年无休的寄递服务,受短期寄递需求激增以及资源获取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寄往全国各地的快件时效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月21日- 2月10日期间,顺丰将对部分业务加收不低于10元的资源调节费“。
由于骑手和快递员返乡过年,春节期间,外卖或快递方面,总会收到以上类似的回答。虽然部分即时配送平台和快递平台仍能提供正常配送,但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时效性差、价格上涨等问题。
配送订单量加大
人力不足和人员管理是行业痛点之一
即时配送方面,春节订单规模逐年增加。据美团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美团外卖总订单规模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长171.53%,其中除夕当天成交单量是2017年的3.02倍。超过3.8万用户在春节七天长假每天都订购外卖,这一数量是2017年的3.99倍。饿了么数据也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春节订单同比增长100%,订单交易总额则同比增长110%。
快递配送方面,春节期间,由于人力不足等原因,配送任务也存在一定压力。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顺丰、京邦达(京东)、品骏(唯品会)均未打烊,据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显示,这四家企业承担的业务量占全网业务量的85%,是春节寄递服务的绝对主力。因此在员工保障方面,四家快递公司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福利鼓励,如加班费、特殊津贴、子女团聚补贴等。
春节是一年中家人团聚最重要的几天,从古至今,春节反乡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习俗和传统,这是任何奖金都补贴不了的。此外,由于工作辛苦和危险度,骑手和配送员也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和关怀的人群。
人力不足、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管理难度和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配送服务业最大痛点之一,过节期间矛盾尤其凸显。那么这种矛盾该如何解决?
无人配送三大场景
为了解决骑手和配送员不足的问题、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各大物流和科技公司加大无人配送领域的研发。亿欧智库在《七大总结| 2018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年度报告》中曾提到,配送服务领域将是自动驾驶优先落地的场景之一。
现阶段,根据现有产品,无人配送领域主要有三种配送类型:室内场景配送、室外场景配送和室内室外场景配送。
室内场景配送
室内场景配送主要解决的是终端配送问题,无人车主要运行在园区、商场、写字楼、宾馆等场景,如当骑手或快递员到达写字楼后,将货品放入智能分拣柜,配送机器人通过智能调度,自行乘坐电梯与客户交接,有效节约了骑手或快递员时间,同时减轻了部分物业管理压力。此外,由于功能相似,该类配送车在餐厅和宾馆也开始试运营,如负责自动取餐、自动送餐等。
室外场景配送
室外配送主要指无人车自动规划路线,从外卖的商家或快递的集中配送点出发,到客户楼下后,自动通知客户下楼取餐的过程,该类无人配送车主要解决的是半开放道路长距离场景的配送问题,代替了骑手或配送员的人工配送,降低了配送的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室内室外场景配送
室内室外场景配送,顾名思义结合了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的完整配送,该类无人车能够自主规划路线,自动通过长距离的室外复杂路况,进入商场、写字楼等室内场景,自行搭载电梯,联系客户,最终实现产品交接。
2019-2020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部分企业计划在2019-2020年实现无人配送车的量产,如美团计划在2019年实现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运营,苏宁物流和百度计划在2020年实现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量产。但现阶段,国内无人配送车的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多项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互联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和成本问题。
基础设施互联指V2X的发展,其中主要指无人配送车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互联,尤其对于室内配送,要求无人车能与电梯、电动门等设施互联,这要求物业对其电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但是目前行业内每家无人配送车企业还没有统一的改造方案和标准。
法律法规是限制无人配送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无人配送类的低速无人车的法律,车辆能否上路、限定的路段有哪些、速度要求范围等还在等待法律的明确。因此现阶段的室外无人车还无法实现上路,只能在园区、校园等封闭场景运行。
无人配送车能否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企业首要考虑的一个要素就是成本,若使用无人配送车的成本反而高于传统人力成本,则会没有市场。而对于现阶段的自动驾驶发展来看,其成本还较为高昂,如每辆车不止一个激光雷达,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总体而言,无人配送领域目前虽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一旦突破了基础设施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限制,随着产品的量产,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我们认为,那时整个产业将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甚至配送业的整体运营模式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