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表盘拨回到2018年5月9日,第二届潍柴卡车动力知识竞赛雄安站决赛现场,选手贾立志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功抢答夺得冠军,紧张刺激的场面到现在依然让在场的所有人记忆犹新。
背水一战险中求胜
今年,是贾立志连续第二年参加潍柴卡车动力知识竞赛。虽然在上一届的比赛中,他遗憾止步分区小组赛,但是贾立志已深深为这项比赛的魅力所吸引。他说:“二十年前开卡车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现在却沦为了很多人眼里没什么价值的苦力活。通过比赛,我感受到依然有人在肯定我们的职业技能和我们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这种久违的被尊重的感觉让我很感动。”
有了上一届的经验,贾立志平稳发挥成功闯入分区决赛。决赛首先进行的轮答环节,五位选手依次答题,基础分100,答对加10分,答错则扣10分。由于连续打错,贾立志在这轮比赛后仅得到80分,排在最后一位,剩下的抢答环节是他最后的机会,贾立志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抢答环节,选手可在视频题播放过程中,随时按下抢答器,并准确说出选项及答案。答对加30,答错扣30,机会让给其他四名选手。背水一战的贾立志疯狂的抢到了连续四次答题机会,在错一题的情况下,连对三题,完成大逆转,以140分的总得分收获冠军。
赛场上瞬间沸腾起来,跌宕起伏的赛况让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大呼过瘾,贾立志说:“最后时刻,题目都还没放完我就开始疯狂按抢答器,属于碰运气的赌博式做法。我想与其什么都不做的被淘汰,不如大胆的放手一搏,还好我足够幸运。”
二十年运输生涯潍柴朝夕相伴
贾立志谦虚地把自己的胜利归结为幸运,但运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运输一线奋斗20多年,从90年代的小斯太尔到本世纪初的陕汽重卡;再到十年前的欧曼以及如今的大运,他的车子在不停的更新,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最重要的“心脏”——来自潍柴的发动机。
二十多年的陪伴,让贾立志对潍柴产品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才是他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我第一台车搭载潍柴260马力的发动机,换油里程大约1万公里,在当时可算是国内顶尖的。如今潍柴发动机最大马力已经超过了550匹,换油周期也达到了6万公里,同样引领了行业先进水平。不仅如此,潍柴这些年在发动机噪音以及油耗方面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贾立志说道。
另外,在参加潍柴卡车动力知识竞赛的过程当中,贾立志通过学习,慢慢的将自己关于原来潍柴发动机的零散了解链合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他说:“我原来也会认真保养、维护发动机,但往往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现在才算是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了一起,两次知识竞赛都对我帮助很大,令我受益匪浅。”
不知道何时结束的寒冬
入行以来贾立志就保持着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靠着跑运输成家立业并将孩子抚养长大,如今跑了半辈子的车,却萌生了转行的想法。“想转行,并不是因为觉得苦、或是累,而是个体运输人正在经历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的寒冬,让人看不到希望。”贾立志说完叹了口气。
从老家邢台送焦煤到唐山,全程500多公里,这是贾立志常跑的一条路线。现在的运价一般是98元/吨;车多一点会下降到93元/吨;最少的时候甚至能降到80多元/吨。而据说大约十年前,同样的路线、货物平均运价是125元/吨,再加上物价和成本的上涨,其中的巨大落差不言而喻。
运输行业欣欣向荣,为什么从业者的收入不增反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贾立志认为,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出现的运力过剩的情况。他说:“现在信息那么发达,一票货出来,所有的司机都能找到,你觉得便宜不拉总会有别人接手,大家为了生活,有太多迫不得已。”
可要放下坚持做了20多年的工作并不容易。贾立志还在观望,他还想等一等,等超限超载现象被彻底消灭;等运价恢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等个体运输人的寒冬结束,因为说到底,他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职业,他舍不得驶离熟悉的货运通道,而卡车更是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