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诸多中小快递企业而言,这个夏天已相当灼热。它们正焦急地等待已停运快捷快递的进一步消息,以此作为参考坐标,为自己下一步发展定位。未来,中小快递将何去何从,成为许多物流人所焦虑的问题之一。
生存的窘迫
快捷快递的停运对快递业乃至物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快递业最大的特点是规模效应,龙头企业通过服务、网络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利用规模效应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筑造成本壁垒、服务壁垒,不断形成正向循环。
正是由于近年来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聚集,中小快递企业面临行业价格走低、成本上涨、龙头企业上市、品牌效应向龙头加强等情况,其压力越来越大,市场份额、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由此可见,如今快递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从用户角度来看,喜爱网络购物的用户会发现,现在收到的快件基本集中在顺丰、“三通一达”、百世、德邦、京东、中国邮政EMS等企业。这些企业将左右国内快递业今后的发展格局。此外,一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快递企业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正因为市场集中度已相当高,所以中小快递的生存局面才愈发窘迫。而快捷快递的命运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它是第一个全线停摆的快递企业,它的生死具有较强的风向标意义,甚至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断尾求生”的果敢
4月18日,快捷快递就已宣布全网停运。5月20日,快捷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股东团队以极大的诚意和努力与多个重组意向方洽谈,并于5月18日召开了临时股东会审议重组方案,力图解决公司面临的困难。但因股东意见不一致,未形成股东会决议。与快捷快递命运类似的还有全峰、国通。
2017年4月,全峰整体并入青旅物流集团;2018年3月2日,其创始人陈加海离职出走;3月22日,全峰被曝网络瘫痪,分拨中心停工;4月19日,全峰快递恢复北京、广东、上海、河南、湖南5省份网络。
目前,全峰快递或将易主的消息又被传出。与其发展类似的是国通,在经历管理层“换血”后,如今的国通快递仍面临着快递业务量下滑的难题。据了解,国通快递业务量从2016年单日百万票跌至今年的四五十万票,又频频登上快递业服务质量“黑榜”。
三家企业,面对危机会有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相对而言,快捷快递选择重组的方式较为可观。面对行业集中形势,快捷快递像壁虎一样“断尾求生”,果断放弃部分地区、部分无效业务,整合和保留优质资产,为“二次创业”保留了薪火。
中国快递业中的“马太效应”在国外也存在。美国的快递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优胜劣汰,美国已形成高效率的快递市场机制和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并诞生了UPS和FedEx两家国际快递巨头企业。
但这样高度集中的快递市场,仍会发生裂变。全美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的介入就是一个实例。为了更深入占领电子商务市场,亚马逊不仅投入巨资研发物流新技术,更在全美及海外广布电商仓库,还从2016年起租下40架飞机从事空运。
除了亚马逊,美国还活跃着一批中小快递,近年来从事国际转运的快递企业的表现格外抢眼。比如国际专线快递公司JOT(极时速递)就找到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是仓储、代发货等供应链增值服务的提供商。
寻找新的空间
那么,未来中国的中小快递企业将何去何从?这些企业究竟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发展?
以菜鸟网络为例,经过4年多的发展,从布局期的整合仓干配,到如今加速期推出高时效产品,菜鸟网络已搭建全国最大的开放仓配网络,目前已可实现254个城市当日达。从近3年淘宝系平台仓配模式占比来看,仓配模式占比越来越高,而2016年淘宝平台使用仓配模式的票件量就已与京东相当,如今已超过京东。
菜鸟网络总裁万霖表示,为了让中小物流也能搭上智慧物流的快车,菜鸟平台会将物流云全链路的能力向行业开放。以前,大家以为只有大规模的快递企业才能使用物流云,今后小而美的物流企业也能在全链路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位置。
未来,菜鸟平台的大数据和算法将深入赋能到物流的毛细血管,有望为每一辆快递车和每一位快递员优化路径。现在东部地区居民普遍享受的24小时送达服务,也会大量出现在中西部地区。随着中小商家和中小物流大量进入智慧物流生态,菜鸟将推动行业从局部优化进入全局优化。
未来的包裹配送将会发展成类似于滴滴打车一样的众包模式,菜鸟会通过计算直接将任务交给距离目的地最近、服务优、价格低的快递企业。中小快递应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专注于“最后一公里”能力的提升。
此外,菜鸟、京东等大力推广的“仓配一体化”模式,将切分较大的快递市场,并将解构传统快递流程,使之分段化。除了末端,中小快递还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专注于前端农村物流的组织、专注于“仓+配”的模式等。
如今的局势,于中小快递而言,是危机也是生机,但愿这些企业能够抓住机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并奋力攻坚克难,实现“鹰的重生”。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