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模式下的新供应链,具有三大趋势?“城市配送”现状:大、乱、散,四大解决方案?最后一公里,它其实是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它能直面终端客户。
新零售模式下的新物流
新零售大家讨论的比较多,就是线上要建一个平台,线下有门店,再加上物流和配送。今天重点讲物流和配送。这几年,物流行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去中间化
一些不产生价值或者附加值比较低的中间环节逐步在消失。数据表明,年后相比年前每个城市的公路物流货贷数量少了将近20%-30%,这是一个平均数,那这部分的业务去到哪了呢?
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些少了的货贷过去所从事的工作更多是信息的撮合,吃的信息不对称的饭,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些比较简单的,比较基础的一些诚信的背书、安全的背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流平台的成熟,就很快被替代掉了。现在很多物流平台在运营和组织、诚信的背书、信息的透明、甚至提供一些部分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做得非常不错,所以这部分的量其实走到了物流平台的运力资产上。
但是去中间化也是有边界的,不是所有的环节全没了。不是说甲方工厂到消费端全打通,中间就一个环节,那样的话规模会上不去,而且成本也会非常高,只是消灭那些没有效率的附加值低的中间环节。
单仓?多级分仓?
浙江有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叫前店后厂,他的店和厂是连在一起的。对老板来说,在所视范围之内,好管理;但是成本其实非常高,而且效率很低,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好。
多级分仓永远是用离消费者最近的那个仓发货给客户,两个好处:一个当然是消费者的体验变好;还有一个是成本变低。
中国物流年年在提共同配送,但是没有一年做起来,为什么?因为前端的仓的集货做得不好,如果你没有前端的仓去集货,你后面的共同配送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多级分仓它也有一个巨大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对数据的掌握非常精准。举个例子,双11的数据里面60%放进收藏夹当中的货物都会被购买,这个数据很有意义,分仓就可以按照这个来,但是这个数据还比较粗。
后来阿里做了很多事情让它变得更精准。比如双11,价值2000的空调,预付200元,到时候再付1600就可以购买(相当于便宜了200元),大家都很high,因为付个定金马上成本就能降下来。但是你付的那个定金让你的数据从过去可能60%的收藏夹的货物会被买掉,变成80%到90%。
然后在双11之前,阿里很早就拿到了这个数据,当然我刚才举的例子是一个维度的数据,他实际上做了非常多的数据。然后,他会做一个双11备战的蓝皮书,商家备货和备战的蓝皮书,通过菜鸟的体系给到商家,告诉他们,这个时候阿里的云仓包括新兴物流所有的物流体系全部启动。
充分说明,数据的预测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变得可控的。多级分仓这个体系它一定是靠前端有数据支持,但是作为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的企业来说我们只要把这套仓配一体的体系搭建好等着他们来就可以了。
走向全链条
过去我们跟很多甲方的企业在交流,早几年的时候甲方会觉得,找你们,你们是做物流的,首先都问有没有车,有多少车,有没有资产,时效怎么样?他更多关注运输的那个环节。但是这几年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企业他要的不仅仅是把货物从A点运到B点,他其实要的是一个全链条的解决方案,这个全链条的解决方案至少应该包含四个范畴:
第一个就是运输,当然这个运输他其实要走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家居的物流跟门店的配送完全是两个行业,你必须提供细分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就是仓储,仓配一体,仓和配全部交给你,而且提供的系统,WMS跟TMS一定是打通的。
第三就是技术,这里面会运用到很多互联网和IT的技术,排线,管车,包括双方系统的一些跨平台的系统等等。
最后就是金融,因为原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物流行业远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看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城市配送”现状的解决方案
城配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跟快递行业相比,快递去年是4200亿,12年还是1000亿,增速很快,但是城配有1万亿,整整是它的2.5倍;人员,中国有1300万的城配司机,但是中国的快递从业人员只有203万;出租车司机,举个例子,杭州有1万多的出租车司机,但同城货车司机有6万,基本上你会发现每一个城市无论大小城配货车司机都比出租车司机高2倍到5倍之间不等。
但是城配同样面临着,没有管理的主体、准入门槛很低、没有标准、散,四大现状。我来看下四大解决方案。
运输|行业细分不同解决方案
比如共享单车,市场上共享单车那么多家,什么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呢?单车生产的时候都是一堆零件,不是完整的车出来,把零件运到所在城市进行安装和投放,所以它实际上需要的是送、装、配一体,不是说你拉到就了事,拉过来都是零件,它那个密码锁这些都要重新安装的。
你会发现共享单车的核心竞争力不在单车本身,全在它的供应链体系。所以表面上看你觉得是几个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他们背后所选择的物流的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
仓配|在一个城市布很多仓
城配有两种场景,一种是点对点的城配需求,比如说在杭州生产出来的,就运到杭州,你生产出来之后你就放到仓里,可以先提货,共同配送。
还有一种是外地来的,打个比较,随便说,北京制造的,拉到杭州,先在杭州的仓里面落货,落货之后再送过去。不管哪一种场景都要给客户提供仓配一体的服务。
IT|智能监控
这个在门店配送比较常见,包括一些智能的管车,LBS的一个定位,轨迹可视,包括电子回单。
还有一块就是跨平台协同,因为尤其是很多大B类的客户都有这样的需求,他只用自己的系统,跟你的系统去对接,所有的订单、所有的数据,所有的轨迹,说话的司机全部要跟他无缝对接。
司机|让司机赚钱
前面讲了那么多,最终服务客户的还是司机。我觉得对于司机来讲最重要的点有两个:
一个是,在每一个城市设一个司机学院,对这些司机进行培训,当然不是教他们开车,是教他们一些基于客户行业的知识。
第二个,一定要让他赚钱。如果说一个司机连养家都成问题的事,你指望他提供太好的服务基本就是空谈。
最后一公里
有时候我们在讲最后一公里,其实最后一公里它不是距离上的最后一公里,它其实是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它能直面终端客户,它如果给客户的体验差,其实代表的是你背后的选择他的那家企业的体验差。
就像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说跟快递小哥吵了一架,往往会去上面打一个差评,其实商家非常冤的,商家说不怪我。所以为什么阿里要做菜鸟,是因为如果你对末端的服务不可控的话,其实最终影响到的是你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你企业在那个地方的口碑。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