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下午,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如期召开。
作为新能源客车行业“大佬”级品牌的宇通客车携E10纯电动公交车、E10纯电动公交车和燃料电池客车3款新能源产品亮相本届百人会论坛。不仅如此,重量级嘉宾——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波还发表了“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客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来看看他对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的总结和建议。
“我国新能源客车正面临新挑战”
对于整体发展情况,牛波表示,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推广自“十五”期间启动,并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历经了构建技术体系、确立研发布局;形成技术基础、开展示范运行;掌握核心技术、现批量推广等阶段。根据国家提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客车的发展进入了确立技术优势及发展目标、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时期。
从数据可以看出,从2009年-2016年,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推广超过20万辆,规模居全球第一。其中,行业累计推广纯电动客车11.8万辆,累计推广混合动力客车(含插电式)8.6万辆。
“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市场能够取得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促使新能源客车保有量在“十二五”期间已经超过了12万辆,预计2016年全年的新能源客车推广总量能够达到8.4万辆,且2015年和2016年增幅十分显著。”牛波在主题演讲中说道。
同时,他认为,我国不单单是在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并在燃料电池客车的百公里氢耗和智能互联电动客车的功能研发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客车的百公里氢耗能做到7.28公斤,优于国外平均水平,但在燃料电池寿命可靠性、低温启动等方面,与国外技术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另外,在智能网联电动客车方面,我们的功能研发和国外保持同步,安全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且顺利完成了高速城市、城郊等工况下的测试,但是,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随着碳强度降低40%-45%目标的确立,国家也采取了相关的促进政策。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能够看出,我国从原材料到基础设施服务都处于持续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之中。“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这就好比池塘边没有大象在喝水,那是因为它们在路上。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客车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虽然实现了先发优势,但是和国外主流企业相比,我们在基础研究、整车正向开发等方面仍存有差距,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全面发力可能会引发新格局的同时,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五大建议助发展 明确相关标准出台指导意见最关键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协同发展,牛波给出了五大建议。
第一,是在操作层面上。针对运营企业选车、用车和报废,我国需要出台并完善相关的规范性指导意见,明确系能源车辆报废标准,促进运营企业选择高质量的新能源客车。
第二,是安全维保方面。我国应对新能源客车安全维修、保养提出规范性指导意见,要求运营企业形成针对新能源车辆的专业技术保障能力和管理规范,从而建立市场运营车辆的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他建议国家建立智能网联客车技术的标准体系,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该成为新能源客车的标配。“新能源客车应该是发展智能网联技术里进步速度较快、相对领先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尽快建立智能网联客车的技术标准体系,以促进智能互联电动客车的快速发展及推进。”
第四,是要紧盯国际领先技术,来持续提高我国新能源客车关键零部件和整车技术标准,逐年提高推广补贴的技术门槛,有效推动新能源客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际领先的企业技术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因为我国新能源客车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所以国内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在技术方面能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由于标准是强制性的,如果可以从标准着手,就能够促进技术研发的投入。”
第五,加快面向快充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接口形式、充电功率等级、电流等关键参数,完善充电设备的准入管理体系。
看点
以下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波发言实录:
尊敬的理事长,各位领导,媒体界的朋友下午好!我作为客车行业的企业,在这儿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主要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新能源客车的整体发展情况。从“十五”开始到现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了技术体系,确立研发布局;第二阶段,形成技术基础,开展示范运行;第三阶段,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批量推广;第四阶段,确立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品质。
作为客车,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推广超过20万辆,规模居全球第一。“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市场迅猛发展,保有量在“十二五”期间超过12万台,2016年预计全年的推广总量能够达到8.4万台,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6年增幅是非常大的。
技术发展情况,从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水平来看,12米混合动力客车百公里油耗目前国内的领先企业可以做到17L,优于国外的同类产品,主要是通过高效的电驱动系统、智能启停、整车轻量化、节能型的电辅助系统的开发,显著提高油耗,提高产品可靠性。中国典型城市工况百公里油耗,国内领先企业还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系统构型当然是有区别的。
我们在杭州、郑州、牡丹江、兰州四个城市取了5个样本,有12米、11.5米、18米12米的,时间从2010年、2012年、2012年10月、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有这么5个批次选择了5个样本,这5个样本来看运行里程最长的已经超过了40万公里,单车累计平均运营里程达到了28万公里,单车日平均运行里程最高的达到214公里。从节油率来看,年均的节油或者节气,因为这里面有的是油电混合、有的是气电混合,节油和节气比例最高达到了45%,在2014年以后的基本上都能超过40%,就是插电式的状态都能超过40%,这是实际运行工况的数据,不是实验场的工况数据。
行业累计推广混合动力客车(含插电式)8.6万台,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电机、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已经全部国产化,产业链已经成熟。
12米的纯电动客车整车百公里电耗做到了0.63千瓦时,每百公里可以做到这样的水平,领先国外的同类水平19%,主要是通过大功率的制动能量回收、高效的电驱动系统、高比能量电池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续驶里程可靠性、安全性也持续提升,当然在系统构型里面主要采用了分布式的驱动,关键的防护等级达到了IP67,这里面作为公交车过道宽度还是比较重要的适用指标。
还有一个样本,在上海市有200台12米纯电动公交客车实际线路最大续驶里程在250公里左右,单车日平均运行里程在183公里,可以完全利用夜间的谷电来充电,满足运行需求,并且已经经历了暴雨、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运行时间(上海市)从2015年的3月份,至今已经将近2年的时间。还有常州(包括徐水),从2016年的6月份开始运行。这是分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城乡线路,我们目前基本上是用这样一个方式。
纯电动客车产业链成熟度,累计推广的纯电动车辆里面达到了11.8万台,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充电及等关键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企业处于成长期。
燃料电池的百公里氢耗做到7.28公斤,优于国外的水平,燃料电池的寿命可靠性、低温启动这些方面的参数和国外相比存在差距。
智能网联电动客车,在功能研发上和国外保持同步,但是核心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说,这里面自动驾驶国外可以做到3级水平,国内也是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网联化相对来说,国内企业尝试也是非常多的。
国内智能网联电动客车已经完成了高速城市、城郊等工况下,我们有一个测试,实际工况的测试,从郑州到开封实际路况的测试,顺利完成。
从安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包括碰撞,包括相关的主、被动安全。
从节能减排效果来看,一台12米混合动力客车每年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2.4公斤、氮氧化物118公斤、二氧化碳排放20吨。包括纯电动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建议。随着碳强度降低40%-45%目标的确立,国家也采取了相关的促进政策。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能够看得出来,从原材料一直到后面的基础设施的服务,整个都在持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我国的新能源客车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虽然实现了先发优势,但是和国外主流企业相比,我们在基础研究、整车正向开发等方面存在差距,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全面发力可能带来新的格局,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是说池塘边没有大象在喝水,那是因为它们在路上。
有这么几个建议:
建议一,操作层面的建议,完善相关的规范性指导意见。
建议二,对安全维保方面的,这两个基本上都是操作层面的。
建议三,建议建立智能网联客车技术的标准体系,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该成为新能源客车的标配。因为作为新能源客车,智能网联应该说在行业里面的进步速度是领先的,应该走到最前面,所以我们建议能够尽快建立或者说开始准备建立智能网联客车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应该成为新能源客车的标配。
建议四,紧盯国际领先的企业技术。国际领先的企业技术包括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因为我们现在有先发优势,所以我们国内一些企业在技术方面还是能够做到国内领先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国外的企业保持了很好的技术先进性,来持续提高我国新能源客车关键零部件和整车技术标准,逐年提高推广补贴的技术门槛,有效推动新能源客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为标准是强制性的,所以如果能够从标准方面着手,对于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应该会是比较好的促进。
建议五,加快面向快充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接口等等,因为现在包括客车,也包括乘用车,其实后面都面临这样一个情况。
简单汇报到这儿,最后感觉到,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与补贴门槛,推进产业链上各相关组织的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以鼓励竞争来形成产业提升自发的动力和健康程度,我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