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的通知。这是《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第二部分,是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8版)》的继承、延伸与完善。
通知提出,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标准,并贯穿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安全标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满足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网联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及软硬件、数据资源支撑体系,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达到先进水平,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和应用载体,牵引“车-路-云”协同发展,实现创新融合驱动、跨领域协同及国内国际协调。
一汽解放 J7重卡 550马力 6×4 L2级智能牵引车(CA4250P77K25T1E5)
品牌
|
车系
|
配置
|
图片
|
经销商
报价: 55.43万
询底价
并且,本次文件从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行业监管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技术进步:先进感知水平及核心控制算法自主程度显著提升;自动控制由部分驾驶辅助向组合驾驶辅助快速演进;自动驾驶技术在多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逐步增强;网联技术面向汽车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快速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与汽车结合度更加紧密。
产业发展: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功能加快成熟;网联通信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软件与芯片对汽车的价值愈发凸显;数据与平台技术的作用持续提升;新型安全技术保障任务更为艰巨。
行业监管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推动产业步入量产应用阶段;驾驶辅助的功能范畴、自动驾驶的责任边界需要明确;传统安全与新型安全融合的汽车综合安全体系需要建立;保障基础安全要求与企业开发成本需要统筹兼顾;汽车行业管理政策与国际法规需要兼容协调。
整体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形成“三横两纵”的核心技术架构。
从这一技术架构可以看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智能感知与信息通信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信息交互等)、决策控制与执行层(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协同控制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层(芯片、软件、数据、架构、平台等)。
与此同时,文件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划分为三个层级,较2018年发布的旧版体系更为详尽。
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三重拐点
文件指出,先进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相关标准将充分体现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融合发展需求——而先进驾驶辅助指的是L0-L2驾驶自动化功能,后者则指L3-L5驾驶自动化功能。
就在上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这里面讲的是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总体而言,智能驾驶行业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发展路径,华西证券指出,2023年特斯拉FSD拐点显现、城市NOA加速落地、政策法规逐步健全,智能驾驶行业正逐步迎来技术、法规、用户接受度三重拐点,看好后续数据积累、大模型应用带来的功能体验提升,提升行车安全、减轻驾驶疲劳,渐进式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中短期来看,智能化布局相对领先车企、零部件有望最直接受益;长期来看,潜在商业模式变革(软件付费)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想象空间。
另外,民生证券补充称,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整个车联网和路网基建行业的发展,为实现车路协同奠定基础。车联网行业将成为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重要推动力。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将得到加强,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和道路感知设备的建设和优化。同时也需要边缘侧AI的技术支持。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