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颜淼,福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特种车驾驶员兼操作手,扎根基层中队30年,涂颜淼始终冲锋在消防救援第一线,先后参加各类灭火、抢险救援3000余次,救助遇险群众数百人。他精通4类特种消防车辆操控和2种特殊救援技术,先后帮带150多名技术骨干。他还是"红门爱迪生",发明了保障火场通信联络的"逆变器"。
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省级以上表彰7次。他的战车,就是本文要介绍的马基路斯DL50云梯车。
来自西德 服务中国
依维柯 Eurocargo重卡 4X2 279马力 消防车底盘 (ML180E28)
品牌
|
车系
|
配置
|
图片
|
经销商
询底价
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大量进口西德生产的马基路斯云梯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基路斯的DL50
50米级别云梯消防车。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的20年代初,马基路斯DL50为我国的的高层救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将其称为西德马基路斯的原因懂的都懂,90年代之前两德未统一,马基路斯位于西德也就是联邦德国,所以在铭牌上都会打上Made
in
West
Germany西德制造的字样,即使是1992年生产的车上也可以看到这串字。
马基路斯DL50云梯消防车
DL50是德语DrehLeiter旋转云梯的缩写,之后我们看到的DLK则增加了Korb救援篮。早期的马基路斯DL50的救援篮采用了外挂的形式,而非安装在云梯上,一般情况下
救援篮都是挂在云梯的侧面。
上图中红圈圈出的位置就是外挂救援篮的部位,而且顶部还装有水炮,通过可以通过升降式救援台升到云梯顶部操控水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水炮的流量还有各方面技术指标都略微过时,可以用但是用处不大了。另外云梯侧面还带有探照灯,警灯也位于云梯上。
马基路斯DL50一共具备6节梯架,最高伸展长度为50米,再加上2米多的车身高度,全伸展的状态下约为53米。当时的云梯没有什么调平功能,没有防抖,更没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子化操控,一切都是那么纯粹,就是卷扬机,液压系统和电机的配合。
后面的工作台没有电子显示面板,也没有触控按钮。大部分的操控件都是带有球头的拉杆。这种纯粹的机械化操作得到了老一辈云梯车驾驶员的一致好评,纯机械的云梯车用不坏,小的机械故障自己都可以排除。
控制台上有两组主要的刻度面板,前面的是云梯的升降高度,云梯升降角度位于73°的时候,云梯最高可以升到52米,60°约为45米,30°约为20米,15°不到十米。梯架最低可以达到-10°的角度,最大工作半径可以达到20米。
另一组就是梯架侧面的角度面板车身倾斜度面板,倾斜刻度面板为正负7°,和指针集成在一起。角度面板以10°为一个标线,一共有9个挡位,下面是对应承载重量可以升降的高度。数据看上去是蛮复杂的,但是熟悉的操作员应该对这块表上的数据了解的应该是倒背如流。转盘根据云梯的工作角度工作,而且永远不要怕坏。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云梯驾驶培训,但是上面的图案结合按钮,摇杆清晰明了,一眼就可以看懂那个按钮拨杆对应的是什么功能。最纯粹操控感令人着迷,这才是纯机械的魅力所在吧。
云梯末端是两组卷扬机,负责梯架的伸展,而梯架的角度则由前部的液压缸负责。但是略有遗憾的是,该车的液压据说无法升降,可能是考虑到车辆年岁已高,再加上配件比较难找的原因,支队已经将其停勤。
梯架末端的液压管路布局整齐合理,各阀门管路依旧可靠,没有渗油的现象,很难看的出来这是一辆车龄近30年的云梯车。
而梯架中间下方的一组卷扬机负责云梯顶部的救援篮升降。默认情况下升降救援篮是折叠的,使用的时候展开即可。升降救援篮的轨道焊接在云梯上,通过液压卷扬机和钢缆驱动在云梯上滑行。这就是说无论伸缩梯子,升降机的位置也不会改变。
简单来说救援篮就像电梯一样,将受困人员从云梯的顶端运输到底部,直到现在云梯车依旧保留着这个设计。附上卷扬机的铭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
拓展一下就是有关登高车和云梯车的区别,很多人觉得现在登高车高度比云梯车高为什么还在使用云梯车?首先云梯车的梯架是由卷扬机控制升降,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其次是云梯车具备升降梯,可以持续输送被困人员;在应急情况下,云梯车可以充当高空梯架,被困人员可以通过云梯车的梯架移动到地面;以上几点都是登高车无法实现的,所以各有优点。
车尾左右两边的拨杆负责控制左右支腿伸展,支腿可单边操作,中间装有提示的报警灯。X形支腿是马基路斯云梯车的精髓,具备支撑速度快,稳定,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早期的支腿没有传感器,升级过后的Vario支腿带有传感器和传感器钢丝,貌似用久了钢丝磨损会对支腿的精度造成影响。
马基路斯的云梯车还具备后轴锁功能,利用钢丝将后轴悬架锁住防止位移,但是保证车轮与地面接触,同样是提高云梯稳定性的一项配置。
道依茨风冷发动机 依维柯
Turbo
依维柯的Turbo是依维柯整合以后推出的第一款重卡,名如其车,采用涡轮增压技术。个人认为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最美的卡车之一。其实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马基路斯-道依茨的车身设计风格,后来的TurboStar更是将这个系列推上了巅峰。
这辆马基路斯DL50采用了驱动形式为6X4的Turbo
260-34AH底盘,代表车辆总质量26吨,340马力发动机。动力方面采用了道依茨BF8
LF513的风冷V8增压柴油机,排量为12.675升,功率为340马力。早期320马力的Turbo使用的是V10
BF10
LF413系列,我们看到的是后期车型,改良升级为V8的513系列。
透过前面罩下方的缝隙可以看到发动机前端喇叭状的大风道和散热风扇,这款发动机后来被华柴道依茨应用到工业领域,应该不用担心配件买不到的问题。这台DL50的发动机表现非常好,发动的声音十分清脆,依旧咆哮有力。
机油滤芯都更换成潍柴的配件
接下来来说说车辆外观吧,依维柯Turbo的造型设计简洁,横平竖直。长方形的进气格栅上印有IVECO
MAGIRUS的字样,面罩上的Turbo已经遗失。车辆外观经过了简单的翻新,所以才有我们看到这么完美的状态。Turbo前脸左右增设了导流腮,挡风玻璃下面有扶手,全钢制保险杠设置了两级踏板。
前面的大灯全部都是原车配件,全玻璃大灯,意大利的SIEM制造。大灯靠内侧还有几个预留孔,当年Turbo的高配车型在这个位置装有大灯清洗雨刷。
该车采用依维柯Turbo原厂的双排驾驶室。
车门的结构很简单,矩形的车窗,分段式的布置,前半的玻璃可以小角度打开通风,后半段大块的就是手摇升降玻璃。在驾驶室车窗的下面带有黑色的喷漆,上面印有底盘的型号。
按钮式车门开关可能是因为已经上了年岁,变得不太好用,需要非常用力的按下开门按钮车门才能打开。主驾内部车门开关已经丢失,但是可以从外部正常开关车门。
进入驾驶室,一股古典精简的设计风格扑面而来。两幅式飞翼方向盘呈三角形布置形式,中间印有依维柯LOGO。上半部分大量的留空,视野变得非常宽敞,什么都是一目了然。遗憾的是该车的转向助力油缸可能漏油了,车辆没有转向助力,打方向非常费劲。
后方的仪表盘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左侧的为车速表,里面集成了时钟和里程表,总行驶里程不到13000公里,车速表可以打开,后面用来放行车记录纸。中间的是转速表,右边的是机油压力表、气压表、油温表和油量表。最上面一排的是故障报警灯,一切都是很原始的存在。
中控台上很多部件都是后来加挂上去的,不过空调还是原车配置。进入内饰以后可以感受到"老车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且这辆车内饰保养意外的好。这辆车算得上国内保养成色相当靓丽的马基路斯DL50。
甚至连前挡风玻璃上采埃孚ECOSPLIT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提示贴纸都完好无损的贴在上面,该车采用了采埃孚ECOSPLIT变速箱,双H挡位,具备高低拨杆,总挡位16挡,当年依维柯重卡的标配。这款变速箱,时至今日持续影响着我国高端手动变速箱市场。
顶部的通风天窗
前排采用了三张座椅的布局,副驾安装了双人座椅。前挡风玻璃后面同样设置了三块遮阳板,供三名成员分别使用。
得益于驾驶室后部的三开窗设计,驾驶室内部光线充足,倒车的视野也变得非常好。
后排车门和前排车门造型基本相同,依维柯毫无保留的给后排车门安装上了前排车门所具备的所有功能。
乘员舱内安装了四张硬板凳,采用倒置式座椅布局,可能是考虑到上下车踏板位于靠后的位置才这么设计。内部空间非常充足,乘员舱顶部还装有弹性拉手。后开窗使得倒着坐不用面壁,同样可以看到窗外。
关于这辆马基路斯DL50还有很多想说的,但考虑到篇幅问题已经缩减了很多很多。现在这辆车已经完全停勤,停放在福州消防的某个车库里进行封存。具体它的去向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由衷希望,这辆功勋车能够被完整保留,让更多人知道有关它的故事。
送给所有红色战车,灭火救援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苦的战争,你们十分英勇的为祖国人民的安全而战。你们和消防员紧密相连,这种特殊的情谊只有消防员能够理解。你们像兄弟一样,平时一起生活,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互相扶持,你们共同面对死亡,共同面对灾难。很感谢你们的服役,你们和穿梭于火场的消防员一样都是英雄,愿你们能够被温柔对待。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