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人网】清晨,太阳照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的山头,身着藏装的村民或扫牛圈、喂牛食,或到地里除草、施肥……早早开始了一天劳作的他们,脸上都是朴实的笑容。
“路通了,路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这是热拉村每一个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在他们看来,脚下延伸的不仅是普通的水泥路,而是一条条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黑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地质灾害频发,农村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大难题。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下,黑水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围绕“畅出口、强骨架、织网络”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功能,深山村寨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通路通车客货畅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黑水县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面部署的推进体系、目标明确的建设体系、多级联动的工作体系、科学严密的监管体系、全程透明的公开体系;因地制宜编制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公路建设目标、管护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高原山区特点的典型经验。
如今,黑水县构建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全县15个乡镇100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黑水县委、县政府先后自筹整合8000余万元资金,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07公里。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黑水县严格落实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应资质要求,落实“七公开”制度,确保全县农村公路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把农村公路建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黑水县实行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级设护路员的三级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联动”工作模式,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县1000多公里农村公路实行智能化、信息化管控;农村公路设置了300个公益性岗位,新建知木林养护中心,逐步提升养护和应急抢通水平。
紧贴民生需求,黑水县购置100辆7座以下小型客车分散在15个乡镇、100个建制村,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建成乡镇客运站15个、村级招呼站100个;利用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等资源,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农村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实现了“出门有车坐、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
依托县城辐射乡镇、乡村之间相连、户户相通的公路网络,黑水县居民告别过去“人背马驮”的传统交通模式,畅享“客车到村、自驾出行、快递到家”的现代化出行、生活方式。
“公路+”产业带动2800余人就业
“热拉村过去山高路险,交通条件落后,村民思想观念闭塞。如今,通村道路、入户道路修到了咱老百姓家门口,生产便道修到地边上,上县城、买农资、卖农产品都方便,不再像过去那样前怕狼后怕虎,有了想法就大胆干……”坐在公司办公室里的俄木初脱去稚气,侃侃而谈。
这个土生土长的热拉村藏族女孩,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得知村内牦牛肉、藏香猪肉、凤尾鸡肉等特色农产品滞销后,她主动联系村两委会汇报了自己想创办农产品销售平台的想法。
不久后,在交通运输部帮扶支持下,俄木初的冰山小丫头公司成立了,集中村内优势力量销售农产品。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6万元,为贫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2个,累计支出务工费用16万元。在公司良好运营业绩鼓舞下,热拉村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主动投入产业发展中。
俄木初代表了每一位迈向新生活的黑水人的追求与奋斗。借力“四好农村路”建设,黑水县结合特色产业、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冰川彩林等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绿色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沿路村庄走出“公路+旅游”“公路+扶贫”“公路+电商”等致富路子,全县成功打造7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培育民宿达标户157户,带动直接就业超过800余人、间接就业2000余人,辐射30余个村寨。
“我的梦想就是要带领全村致富,让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都能开心地生活。乡村振兴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创业路上的俄木初牢记自己的初心。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