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作为首都“大菜篮子”的新发地市场正在升级改造,“内升外扩”是新发地今后的发展规划。
目前,新发地在河北高碑店筹建了分市场。分市场占地2081亩,设有果蔬交易大厅、大型智能冷库、干副交易中心等项目,10月29日开始试运营。
未来,新发地市场作为首都的“大菜篮子”,而高碑店分市场将是北京新发地本部市场的供应基地,两地将形成“功能”互补。高碑店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本部的调控功能,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
过去:地上随处是垃圾 附近拥堵是常事
今年是徐柱来北京的第20年,在新发地市场工作也已有15年时间。如今,他是新发地市场悠乐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创始人和负责人。
徐柱记得,2000年他到新发地时,新发地市场还算是个村子,水泥打的场地,成片的平房,最高建筑也不过两层楼,不少商户露天支起摊位。车辆和人也不多,整个市场总共也就几百人经营。
2003年开始,徐柱有了自己的店,20多平米的面积。他还雇了一辆金杯车,作息开始“黑白颠倒”。
每天凌晨2点,徐柱起床,开着车去四道口、明光寺、玉泉营等老北京批发市场去采购货源,一车能拉1万多块钱的水果。早上6点之前,他必须回到新发地开始销售,一般要忙到中午12点左右,才能把货卖得差不多。
当时,徐柱一天能挣300到500元。如果赶上周末人多,再早起一点,可以拉两趟货,赚的钱能多点。
2005年起,新发地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十多年间,新发地市场从15亩地、15名管理人员扩大到占地1520亩、管理人员900多人、固定摊位2000多个。新发地市场建立了数十个多层楼的果品、蔬菜交易中心。
市场越来越大、客流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拥堵、土地等问题逐渐显现。“货多、车多、人多”,是徐柱对前几年新发地的最深刻印象。
交通拥堵是最大的问题。徐柱回忆,那时早晨拉货回来进市场,最起码要堵半个小时,有时甚至堵2个小时,2010年到2012年最为严重。
不少商户还总结出了避开高峰期规律:要么早晨五点前到市场,要么上午十点后出市场,否则根本走不动。
“工作环境也够呛”,徐柱说,那时新发地市场环境跟现在比差远了,地上随处可见烂菜叶、烂苹果,每天都能拉走几百吨的垃圾。
升级:加入线上交易 商户日交易额翻百倍
近两年,新发地没有继续扩充,而是不断探索升级改造方式,最终确定“内升外扩”的发展模式,包括改造、升级硬件设施,计划建立地上地下各三层的立体式蔬菜交易中心和果品交易中心。
“现在几乎看不到车辆一堵一两个小时的状况了,市场的设施也更现代化,工作起来舒适多了。”说起如今的新发地,徐柱很满足。
同时,新发地的销售模式也在升级,开始打造B2B、B2C等线上交易模式。
“新发地生鲜”的线上交易平台已于10月18日上线,目前约有100个新发地商户在平台上销售。客户前一天晚上7点以前预订,第二天可直接送达。目前,平台每天有近20万元的交易额。
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说,这种销售和配送方式更加精确,点对点配送,可以保证净菜供应,也会减少配送车往返造成不必要的交通量。
新发地还在全面发展小区直通车、小区便民店,目前已覆盖400多个小区。新发地计划在各小区的便民店旁,建立单独的“新发地生鲜”,配有服务员。社区居民只要在网上下单预订,“定制”蔬菜、水果等将被送至“新发地生鲜”里冷藏,居民下班后可直接凭姓名去领取。
新发地支持商户“上线”,徐柱也在思考怎么跟上潮流。他现在有自己的公司,经营面积300多平米,仓储面积加流动交易面积共约3000平米。去年5月1日,徐柱创办的电商品牌“悠乐果”正式上线,目前已在京东、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销售,未来也打算加入“新发地生鲜”。
“去年每天交易额只有四五百,现在每天至少有四五万了。”徐柱说,他很看好这种“互联网+”模式,这一方面扩宽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推广品牌。徐柱介绍,他现在的销售模式是:三分之一供应给大超市、三分之一供应给自由市场,剩下三分之一用于电商交易。“现在公司年交易额约有8亿元。”
疏解:仓储转战高碑店 交通便利租金便宜
升级同时,新发地也在“外扩”,即疏解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仓储物流功能。
目前,新发地已在河北高碑店建起了分市场,并于10月29日开始试运营。不少北京新发地的老商户,也随着这一趋势“转战”高碑店。
从北京到高碑店,40分钟的车程,对张伟来说,这条路上充满了希望。
张伟原是北京新发地市场的食用菌大户,是京东绿奥食用菌配送中心负责人。如今,他把仓储、中转业务都转移到了高碑店,北京新发地市场只保留了销售业务。他还把30多家客户带去了高碑店,这占他所有客户七成左右。
说起如今在高碑店分市场的情况,张伟显得很知足。他说,以前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一年的租金得15万,而高碑店分市场一年租金五六万就能搞定;同时分市场临近国道,也不会堵车,交通比北京新发地更便利。
对比起硬件设施,张伟说,在北京只有一个办公室,商户拥挤。而高碑店分市场的办公大厅宽敞,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完善。今年年底,公司300多名员工都会搬过去。
北京新发地的菌类市场,张伟也不打算放弃。未来他打算两地往返,在北京做产品展示和销售,在高碑店做大宗中转业务,同时保证北京市场的货源供应。
同样从北京转移到高碑店的商户陈亮,跟张伟想法类似。陈亮的业务主要面向北京、东北、内蒙古等地,他在高碑店拥有5个库房,面积总共近1200平米,远远大于此前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300平米库房。
现在的高碑店被定义为“物流园”,大门口有醒目的“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名牌,数十辆货车进进出出。
高碑店分市场的建立,让经常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去北京新发地进货的张浩很开心。张浩说,以前在北京新发地进货,如今在高碑店分市场,每车可以省300到400元的运输成本。
目前,北京往返高碑店运货的多是汽车,共有60辆左右。以后还将建设高碑店物流园高铁,往返北京的农副产品将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这将带动更多以前常在北京采购的大宗物流商户转移到高碑店采购。
对话
新发地外扩附加人口随之转移
新发地升级改造,同时将仓储物流功能疏解到河北高碑店,可以缓解北京哪些大城市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又有何意义?昨日,小编小编对话了北京市商务委流通规划处副处长。
农副产品市场需要升级增强服务性
小编:目前北京各大农副产品市场的定位是什么?
李轶鼎:北京的农批市场、农副产品市场以及社区菜市场,第一任务是保障北京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市场发展和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北京的农副产品市场需要升级改造,增强服务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同时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把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部分功能疏解出去。
小编:所以,新发地需要升级外扩?
李轶鼎:对。新发地市场软、硬件设施及服务功能升级改造的启动,将提高市场农副产品供应效率、便利度和安全性。
此外,北京的农副产品市场上,近30%的产品供应外埠,剩下的70%是供应北京,我们的疏解工作要在这近30%上动脑筋。
还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仓储功能,也可以疏解到北京外。像香蕉从南方运来,一般需要7天左右的存储和催熟期,才能运到市场销售,供市民食用。新发地在河北高碑店建立分市场,就可以承担这部分仓储功能。
高碑店建分市场有利于实现净菜进京
小编:新发地外扩后,可以解决北京的哪些大城市病?
李轶鼎:首先是人口方面。初级分拣、加工以及部分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等功能转移后,附加在这些功能上的人口也会随之转移。
其次在交通方面,新发地周边路网设计及建设仍有不足之处,易造成人流、车流聚集。升级改造后,随着小商户和往返车辆的减少,对缓解市场周边交通压力会起到一定作用。
小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李轶鼎:高碑店分市场的建立,可以把农副产品初级加工步骤转移,会减少北京的农产品垃圾量,有利于逐步实现净菜进京。
同时也为河北等外省市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产地农副产品在京销售,而一些仓储物流功能的外迁既增加了当地劳动就业,也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随着本市一批区域性商品市场的疏解,也会促进京津冀三地的互补发展。
农产品十三五流通体系规划正在制订
小编:北京今后对于农副产品市场如何规划?
李轶鼎:一方面,2015版的禁限目录已经明确“符合规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等农产品零售网点以及对城市运行及民生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不受限。另一方面,北京市商务委目前正在做十三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会对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农产品市场进行通盘考虑和规划。
对于目前北京现有的农产品市场,我们鼓励通过升级改造,完善市场软硬件环境。功能方面,保留符合首都市民需要的农产品市场功能,疏解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功能。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