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月,小编和大家一同关注了渤海湾各港口禁收油车转运煤炭的消息,彼时我们说好的是要么换燃气车,要么转移阵地:去!山!东!然而,往日豪情仍在,岂料世界变化太快。
紧跟天津、河北脚步,山东港口自10月1日起将全面叫停柴油车转运煤炭
上月底,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明令要求山东各港口自10月1日起不得接收柴油车转运的集疏港煤炭,在此之前,7月底前潍坊港、8月底前烟台港需陆续停止接收柴油车转运集疏港煤。
不知煤炭行业是否有“金九银十”一说,不过即使有想必部分从事港口煤炭转运的卡车司机也早已对此不报希望。
事出不突然 早就吹过风?
也许大家觉得山东此番禁收油车转运煤的举措太过突然,但小编再次翻阅今年年初公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现,该《方案》提出了“9月底前,天津、河北及环渤海所有集疏港煤炭主要由铁路运输,禁止环渤海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集疏煤炭”,而“环渤海港口”除已发布禁令的天津、河北外还有青岛港和日照港两大山东港口。
这样看来,在禁收油车转运煤炭这件事上,政府层面早已“吹过风”,只是我们后知后觉了。
年下水6亿吨 25%靠汽运
相关预测显示,到2020年,青岛港、日照港煤炭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分别为2000万t/a和2500万t/a。
虽不及天津港(1.35亿t/a)、唐山港曹妃甸港区(2.5亿t/a)等港口,但在山东境内仍是与烟台港并立的三大主要煤炭转运港。
据统计,2016年秦皇岛港、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六个港口煤炭下水量为5.9亿吨,其中公路集疏港约1.2亿吨,占比约25%。
粗略估算下,若每天每辆重卡往返一次转运煤炭,那么1.2亿吨转运量则需9393辆重卡连续运输一年。
而伴随三个省份禁令的相继颁布,这一数字将在今后出现锐减。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里我们不得不又回到那个重复千万次的问题:卡车司机怎么办?
01、气车恐难突然火爆
此次山东省颁布的“攻坚方案”中特别提出:提升区域内铁路运输比例,采用LNG等清洁能源运输工具运输集疏港煤炭。
这与此前河北颁布的整治方案相一致,这意味着以天然气重卡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卡车正式得到环保部门认可。
但鉴于用户层面对天然气重卡技术、售价等方面仍存疑虑,此外近期油价与气价差距不大等因素,天然气重卡要重回历史巅峰恐怕仍需时日。
02、司机转行并非易事
众所周知山东是公路货运大省,更有类似临沂这样的“物流之都”存在,物流运输发展的机遇自然优于其他省份。
2016年山东省公路货运量约为25亿吨,载货车保有量不下百万,从事物流运输的司机数量更无以计数。
那么,驾驶柴油车进行煤炭转运的司机在失去港口的机会后,是否可以转行进行其他货物的运输呢?小编以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目前公路运输的主流市场无外乎快递、百货、冷链、危化品这几大细分种类,但这些细分市场所使用的车辆基本为中高端车型。
但由于煤炭运输的特殊性,其使用车辆基本为中低端牵引车或自卸车。
一位卡车司机表示:“拉煤基本三年左右就要换车,超过五年的很少,那样的车再想转卖就很难再要价了。”因此,大部分运煤司机在选择车辆时基本都会选择维修保养方便、购车成本低且折旧率低的高性价比车型。
也因此,这些卡车司机若想转行还要面临置换新车,这一成本支出与置换价格相对较高的中低端燃气车并无太大差别。
其次,市场发展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机遇多,“车多、货少、运价低”是当下全国公路货运市场的统一性质,在山东这样的物流大省竞争则尤为激烈。
再者,物流运输根本还在于人脉,且基本都存在“排外”现象,这些现实对于常年在港口从事煤炭转运的司机而言都是“残酷的现实”。
东北港口是最后救命稻草?
在前几篇关注油车转运港口煤炭的报道中,小编在结尾都给出了“司机去哪儿”的建议,眼下天津、河北、山东均已无望,只剩东北地区的几个主要港口,但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这三个港口的煤炭下水量并不大,锦州港与营口港煤炭码头设计通过能力之和仅比日照港多出1000万t/a。
尽管从数量来看依旧可以为货运司机提供一定货源,但小编此番不敢再为师傅们指路了。看前面几个省份出台政策的频率,小编只怕话音刚落,司机们才把车开到东北,就要再度面临失业。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战略之下,环保成为了各部门的重点任务,渤海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理应做出积极响应。公路运输作为接驳港口货物的主要途径之一,燃油卡车的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就形成了每每新一轮环保整治,燃油卡车总要首当其冲的现象。
煤炭作为渤海湾各港口输送的主要货物种类之一,此前有近一半以上的集疏港煤炭需要通过公路运输,数千名司机常年扎根于此,如今渤海湾港口纷纷响应号召叫停燃油车运煤,虽然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但对基层劳动者而言无疑是一波接一波打击。未来卡车司机还可以去哪?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