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在纪念中国重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时光荏苒,见证沧桑巨变,岁月如歌,谱写壮丽篇章。六十多年前,刚刚经历了伟大历史变革的中华大地,社会主义建设风云正起。在黄河岸边、泰山脚下,一个梦想正在一群雄心壮志的汽车人心中孕育着——那就是“造车强国”。从建国前的军用修理所,到为新中国生产汽车配件,这个梦想逐渐清晰。1956年,经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同意制造汽车。从那时起,中国重汽人的造车强国之路扬帆起航。
经历过一穷二白的艰辛,也经历过独占鳌头的辉煌;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桎梏不前,也曾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活力迸发。历经风雨的中国重汽,始终书写着一幕幕激情与奋进的创业篇章,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历史不会忘记,硝烟未尽、百废待兴之时,老一代重汽人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起为国家制造重型汽车的重任。没有样车,当时的副厂长王子开就冒着严寒,蹲守在北京长安大街,在零星驶过的卡车中仔细寻觅。当一辆8吨捷克斯柯达卡车闪过他的视野时,他如获至宝,详尽询问车型参数,最终确定为新车型的“蓝本”。在简陋的厂房里,一代创业者胸怀“造车强国”的梦想,昼夜奋战、精心操作,大到一个个总成,小到一颗颗螺丝钉,都精心测绘、认真研制。没有技术设备,就靠皮带车床和手工生产出几千个零部件。终于在1960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8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当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济南,参观了样车并给予高度评价。之后,朱德委员长为之亲笔题写“黄河”二字。从此,黄河牌重型汽车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汽人运用全新的技术工艺,自主开发的升级换代产品、载重10吨的“黄河JN162”通过国家鉴定,实现了中国重型汽车的又一次飞跃。在计划经济时代,黄河牌汽车为国家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黄河牌重型汽车的诞生,是老一代中国重汽人为我国重卡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为重卡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重汽的起家、发家史,也必将永载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光辉史册。
——历史不会忘记,十年浩劫后,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重新起步,建设任务异常繁重,而此时全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矛盾十分突出,并且车型单一、几十年一贯制,使重卡产品远远落后于整个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改变落后状况。又一代中国重汽人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和使命,远渡重洋、认真考察、精心遴选,当看到世界先进的重卡技术和高效的生产力后,激动不已,尤其对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的军民通用性和模块化高度认可,当即向国家提出技术引进的申请报告。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几经曲折、艰苦会谈,1983年12月17日,中国重汽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全面引进斯太尔91系列。经过重汽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将斯太尔打造成为我国重卡市场的主力车型,有力推动了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斯太尔一度成为中国重卡的代名词。斯太尔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整车引进的卡车项目,这不仅是中国重汽人对外合作的一次重要实践,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合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历史不会忘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重汽在竞争中掉了队,企业陷入困境,到2000年负债率高达138%,十几万职工连续十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生产瘫痪,面临破产危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镕基总理召开国务院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做出了中国重汽下放重组的决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重组方案。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成立。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国重汽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肩负起改革重组的历史责任,一方面,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磋商重组方案,主动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启动市场、恢复生产,落实改革重组任务,企业一天好于一天,一月好于一月,一年好于一年。从自主研发的“小飞龙”起步,到“斯太尔王”的风靡一时,中国重汽开始了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顺利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持平,三年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品销量从2000年的3800辆增长到2004年的4.5万辆,各项指标增长10倍以上。在妥善解决与斯太尔公司合作的遗留问题之后,创新性地开展了与世界卡车巨头沃尔沃公司的合作。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国内重卡先进水平的HOWO系列产品,至今销售近百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个车型销量最大、生命力最强、用户最多的重卡产品。从此,中国重汽坚持科学发展、理性经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历史不会忘记,立足国内谋求快速发展,面向国际打造民族品牌的中国重汽,并不满足于传统发展模式,从2004年起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资本市场。敢拼敢闯的重汽人,凭借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信心,硬是把1%的概率变成了100%的现实。2007年11月28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实现主板上市,成为目前为止我国制造业大型国有企业唯一一支上市红筹股,募集资金超百亿港币。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辛和努力化做喜悦的泪水在这一刻尽情释放。可以说,香港上市的成功为中国重汽搭建起了国际化平台,不仅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公信力,也使中国重汽在国际化发展中登上崭新的台阶。
——历史不会忘记,当代的中国重汽人从未停止对企业未来的思考与探索。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初,经过缜密研究,一场旷日持久的艰难谈判,拉开了中国重汽新一轮对外合作的大幕。2009年7月15日,在美丽的香江河畔,中国重汽与德国曼正式签订合资协议,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最先进整车制造和发动机等关键总成技术。科研团队、技术员工、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等中国重汽人呕心沥血,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成功实现了曼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013年,曼技术平台T/C系列产品终于正式推向市场,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超过3万辆,抒写了我国中高端重卡新的页章,必将在引领我国重卡行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曼项目实施,我们不仅收获了产品,还收获了产品开发思路、业务流程及管理方法,更收获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股权合作和技术合作相结合的实践中,坚持自主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重汽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合作之路,开创了我国汽车行业对外战略合作的新模式。
——历史不会忘记,自中国重汽成立之初,就担负起国防强军的光荣使命,数以万计中国重汽制造的重型军车为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抗美援朝临危受命生产军用马车,到我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黄河252的研制成功,无不凝聚着中国重汽人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拳拳报国之心。1966年6月,成功试制出第一辆6×6重型军用越野车;1970年11月,研制成功第一辆8×8独立悬挂重型军用越野车;2005年又自主开发出HOWO系列军车。六十年来,中国重汽先后为部队提供军车超过10万辆,装备总装、总参、总后、火箭军、空军、海军、武警及驻港部队等各兵种,承担起三条入藏线路90%以上的运输任务,多次为国家中远程导弹发射、卫星发射和航天器回收,提供运载车辆。在历次重大阅兵式上,中国重汽系列军车组成的方队以骄人的姿态,胜利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示了中国重汽捍卫国家尊严的庄严承诺。中国重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军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装备,必将为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六十年岁月积淀,一甲子厚积薄发,中国重汽六十年的发展史册上,记载了一代又一代重汽人栉风沐雨、前赴后继、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汽配厂,到生产新中国第一辆重卡,发展到今年预计产销整车超过17万辆,拥有汕德卡(SITRAK)、豪沃(HOWO)、豪瀚(HOHAN)、斯太尔(STR)四大品牌,产品覆盖重、中、轻、客、特全系列商用车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多年成为国内行业中效益水平、运营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
六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六年来,我们战胜了危机、克服了重重困难,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真正属于中国重汽自己的核心总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正在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尤其是国产化曼技术发动机优势突出,得到用户普遍认可。企业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在中国重汽发展史上写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华彩乐章。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坚持自主创新,在新产品拓展、系列化、关键总成开发、工艺水平改进,以及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能力不断提高。截至目前,累计获授权专利3345项,其中获国家批准发明专利173项,是国内重卡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型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个中心”的建成,使中国重汽在重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试验、检测能力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创造了国内行业一流水平。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企业面貌、工艺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重组以来,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超过200亿元,新建及改造厂房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厂区建设、技术装备,实现了全面更新,企业硬件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按照智能化的要求,进行新一轮改造提升。可以说,中国重汽已成为国内整体装备水平最先进的重卡企业。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始终坚持放眼全球,主动出击,走适合自己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千余家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基本覆盖非洲、中东、南美、中亚、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以及部分发达地区市场。目前,中国重汽重卡出口已占行业出口总量的39.6%,连续十二年牢牢占据中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从企业自销到经代销,从传统营销到“网络营销”、“方案营销”、“品牌营销”,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形成了区域化战略和品系化经营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亲人”售后服务网络,以及金融服务网络,正在形成中国重汽营销服务新的特色。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在抓好主业的同时,高度重视资本运营,创造了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红筹上市以来,利用国内外平台,实现低成本融资,有效保障了企业资金需求。同时强化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国内外金融工具作用,为汽车销售提供有力支持。今天的中国重汽已经开始实现由单纯的汽车产业向以汽车为主,金融、房地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转变,企业发展的定力更加坚固,前景更加广阔。
六十年来,中国重汽每一阶段的发展和进步,无不凝聚着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正因为有了这支队伍,中国重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因为有了这支队伍,中国重汽才有信心在未来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回顾历史,传承发展。六十年来,一幕幕激情的瞬间和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我们永志不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李岚清、吴邦国、姜春云、吴官正、张高丽、李春亭、韩寓群、谢玉堂等一直关怀支持中国重汽发展的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老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为黄河车的诞生和升级换代奉献青春的刘德惠、李锡厚、杨忠恕、赵乐周、姜文峰、王子开、徐鸿敏等原济汽厂的主要领导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为中国重汽集团机制建设和斯太尔项目国产化贡献力量的方劼、纪保祥、秦关湘、徐仁根、齐联郡等原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以郭庭邦、陈国恒、刘奇、毕雁军、孙修莹、刁统武、刘国强、李红珍、徐玉成等为代表的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劳动奖章的员工、巨匠们,向长期奋战在营销、技术、管理、生产岗位的所有干部职工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中国重汽发展的国内外用户、广大经销合作伙伴、供应保障单位、部队代表、社会各届人士、新闻媒体朋友,向出席今天晚会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所有为中国重汽改革发展做出的贡献都将永载史册!
几度艰辛与曲折,几度辉煌与梦想。六十年风风雨雨,中国重汽虽历经磨难,却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六十年的薪火相传,闪耀着一代代中国重汽人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铸就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牢记使命、永不服输、锐意改革、奋勇前进的铁骨担当。就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企业发展和“造车强国”的伟大事业,并为之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是重汽人引以为豪的精神信仰。中国重汽六十年发展历程,每一次紧要关头,都是中国重汽人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为的就是一份使命担当。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实施“二次创业”,制定“创新升级行动计划”,是新时代的又一次使命担当!可以说,没有担当,就没有中国重汽的今天。
把握主动、开放合作,是重汽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主动与国际国内强手合作,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使民族商用车产业占有世界一席之地,让中国重汽的旗帜永远在国际市场上高高飘扬。
技术领先、自主创新,是重汽人实现发展的关键动因。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我们坚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了一支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坚持技术领先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的综合实力,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使中国重汽始终站在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发展水平最前列。
专心专注、精益求精,是重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食粮。坚持“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是中国重汽的企业价值观。正是依靠一代代重汽人的智慧和力量,才保证了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宣示了中国重汽对品牌的坚守和对用户的庄严承诺。
紧跟时代、诚信共赢,是重汽人奋起拼搏的内在动力。中国重汽自始至终以引领我国重卡发展为己任,在计划经济时代,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打造利器;在市场经济时代,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竭诚为用户解决困难和问题。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拧在一起,为用户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实现企业核心价值。
“中国重汽,国之重器”,“扬民族重卡品牌,展世界一流风采”——这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分别为中国重汽成立六十周年题写的贺词。既是对我们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亲切关怀,也饱含着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和鞭策鼓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更是巨大的潜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重汽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始终坚持与世界商用车先进水平同步,走在国内行业最前列,始终坚持打造市场竞争力及综合实力强大,效益水平最好的商用车企业集团,无愧于“国之重器”的光荣称号。
——展望未来,中国重汽将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用户的方向不动摇,打造国际国内市场网络、亲人服务、金融保障,全生命周期的新型营销网络体系。在车联网技术与市场网络的结合上,走的更健康、更有成效。
——展望未来,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善于与国际高手合作,在股权结构改革、技术合作、市场合作等方面,做综合性文章。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良好机遇,坚持自主发展,实现合作多赢,努力尽快实现境外营销市场大于境内的新目标。
——展望未来,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在系列商用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将会有明显提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化方面,实现今天发布的智能化战略发展目标。认真执行与发达国家的外方朋友业已达成的新能源卡车开发计划,瞄准发达国家的特定重卡市场,实现大批量销售。总之,要使中国重汽的技术创新优势尽快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中国重汽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大胆探索、规范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战略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市场有新作为,对外合作有新突破,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有新举措,为奋斗者提供奋斗平台。让中国重汽的每一名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青年员工,都能成为创业者、开拓者、奋斗者,让青春的热情在企业改革创新中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中国重汽的事业是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汽的“造车强国”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让我们奋发图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