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文里面的皮卡,原意并不是“皮实的卡车”,当然也真的跟皮卡丘没什么关系。这个词是舶来语,是英文“pick-up”的音译。
为什么这类车辆被叫做pick-up truck,现在已不可考。但传统上,皮卡是轿车和货车的混合体,既有像是普通家用车的乘员舱,又有货箱可以用来拉货。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跨界车。
今天,皮卡在美国最为流行。2015年,全美国的轻型车辆(定义类似于我国的乘用车)中,皮卡的销量占到接近15%。象征了美国文化的皮卡,也同样发源于美国。不过,皮卡的诞生早期,其实完全是拉货用的商用车,经过几十年演变,才变成今天以家用为主的情况。
熟悉皮卡的朋友可能知道,美国的皮卡一般分为半吨、3/4吨、一吨这几个级别,有时还有1/4吨和1又1/2吨的皮卡。但实际上,今天的半吨级皮卡,比如福特F-150,载重量从3/4吨到1 1/2吨不等,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1910年代,最早的皮卡制造商就出现了。
在汽车历史早期,有很多厂商会单独销售汽车的发动机舱加上底盘的部分,再由第三方改装厂加装车身。大获成功的福特T型车推出后,就出现了大量基于T型车的皮卡。
其中历史上公认的第一辆皮卡是由Galion Allsteel车身公司制造,如下图:
这种车型推出后相当成功,最终促使福特自己在1925年推出了基于T型车的皮卡:
它的货厢版:
福特同时从1917年开始,也专门销售基于T型车修改而来的福特TT型卡车底盘。
到了1924年,福特也开始自己生产包含车身的TT型皮卡。
相对于T型车,TT型的底盘、车身都有大幅加固,看起来也要强壮得多。所以载重量要大得多,能够达到1短吨(0.91吨)。
这款车实际上就是1吨级皮卡,只不过当年福特把它作为真正的卡车来销售。
美国三大中另外两家的动作也不比福特慢。
从1918年开始,雪佛兰的Model 490 roadster小跑车也提供有后装的皮卡车身,被称为Model 490 Light Develivery。
有趣的是,加装了货厢的版本售价只要560美元,没有加装的;却要625美元。这款车有1000镑的装载能力,也是最早的半吨级皮卡。
同年,雪佛兰也推出了与福特TT竞争的Model T "Ton Truck”(当年的汽车界似乎还没有品牌专利),这款车并非像福特TT型卡车一样基于轿车底盘改进而来,而是全新的卡车底盘。
下图中,最左边即是雪佛兰1吨级卡车,中间的则是福特TT型1吨级皮卡,最右边的则是1955年的雪佛兰1.5吨级皮卡。
1924年,从改装厂起价的道奇兄弟开始生产皮卡底盘和发动机,再交给合作方格雷海姆兄弟生产车厢和车身,从而推出了道奇最早的皮卡。
后来,格雷海姆兄弟被道奇收购,而道奇又被克莱斯勒收购,形成了今天美国三大的格局。
下面的两张图分别是道奇3/4吨皮卡和1吨级皮卡。其中1吨级皮卡是最早的封闭车厢皮卡,标志着早期主要作为廉价货车的皮卡的乘坐舒适性开始提高。
道奇1吨皮卡的实车:
可以看出,在1920年代皮卡刚刚诞生时,皮卡的吨级对应的就是它的载重能力。
当时形成的三个主流吨级——半吨,3/4吨和1吨,后来也就发展成了light-duty(F-150),light-heavy duty(F-250)和heavy-duty(F-350)这三个美式皮卡级别(通俗意义上是如此划分的,按美国政府对车辆的定义,他们都是轻型车辆)。
虽然每个级别的载重能力都提高了不少,但却保留了习惯的吨级称呼。
1930年前后,美国的皮卡又迎来一波比较大的发展。
1928年,福特终于将征战了20年的T型车停产,推出了全面升级的A型车。与之对应,A型皮卡的舒适性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款车提供了全封闭的车身,H型3速手动变速箱(取代了T型车的3踏板行星齿轮手动变速箱),新的3.3升40马力的发动机,性能大幅提升。
1929年,道奇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半吨级皮卡,Merchants
Express:
1932年的道奇1 1/2吨级皮卡:
1933年的新一代道奇半吨级和1 1/2级皮卡:
1929年,雪佛兰通过一台直列6缸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将自己旗下的1吨级皮卡产品线直接变成了1 1/2吨级产品线。
1931年,之前一直只以后装方式提供轿车底盘皮卡的雪佛兰,也推出了第一款原厂1/2吨级皮卡:
随着皮卡车型的出现,很多需要一定载重或拖挂能力,但要求又不算特别高,不想用笨重的卡车来做的工作,也都交给了它。很多汽车厂都会推出只含底盘和车厢的版本,货箱部分则留给客户自己改装。
下图即为一辆福特A型皮卡改装的工作车:
从30年代中期一直到40年代中期,因为大萧条以及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的皮卡产品变化不大,但这一时期有不少军用皮卡诞生。
比如下图中道奇在给旗下的轻型皮卡加装了专门的军用四驱系统以后,推出了不少皮卡指挥车车型。
战后的1946年,道奇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原厂四驱皮卡,Power Wagon,开启了越野皮卡的历史。
Power Wagon皮卡的广告:
1947年,雪佛兰也推出了全新设计的Model
ER皮卡,引领了战后皮卡的新造型风格,中间拱起的发动机舱成为50年代皮卡造型的标志:
1948年,大名鼎鼎的福特F-系列皮卡也正式诞生了。
半吨,3/4吨,1吨,1 1/2吨和2吨的产品分别叫做F-1,F-2,F-4,F-5和F-6。
1950年以后,战后富裕的美国人的汽车消费文化开始出现变化,而伴随着这个趋势,美国皮卡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50年代,窘迫了十几年的美国人开始迅速地富了起来。随着一个家庭购买两辆车的现象逐渐增多,美国的家用汽车消费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皮卡也开始慢慢脱离了单一的商用拉货角色,而开始通过大货厢带来的装载便利性服务于普通家庭的需求。
比如最早的皮卡专用房车就在40年代首先由Cree Truck Coach公司推出。跟一般的房车是挂在车辆后面不同,这种房车利用了皮卡比较低矮的货厢和比较强的装载能力,直接把房子“盖”在皮卡货厢上面,从而能够获得远比拖挂房车更好的操控性。
同时货厢两边高中间低的形状,正好可以做成座椅,两边作为椅面,中间作为地板。这种房车一般被称为Truck Camper,卡车露营车,往往需要1吨级以上的皮卡来装载。
到了1960年代,美国的房车文化真正开始流行,Truck Camper也进一步发展成熟。除了利用货箱上方的空间以外,还延伸到乘员厢的上方,作为床的空间。
使用这种房车,就可以在后面再拖别的东西。
同时,因为皮卡的舒适性不断提高,它也开始被住在郊区和乡下的美国富有阶层所接受,用于休闲活动和家庭用途。
皮卡家庭消费的出现也可以从广告中看出来。下图为1967年的福特皮卡广告:
因为这种皮卡向家用车辆方向发展的潮流,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更轿车化的皮卡新产品,有更低矮和更流线型的车身。
1955年,雪佛兰在自己的Task Force皮卡基础上又推出了Cameo
Carrier的版本,整个货厢的侧面也非常平滑,而不像普通皮卡一样有很多沟槽。
Cameo Carrier:
Task Force:
再来一张雪佛兰商用车系列Task Force的全家福:
1957年,福特干脆推出了完全轿车化的皮卡Ford
Ranchero。从20年代皮卡在美国发明以来,已经跟轿车分道扬镳,但这辆车又采用了福特57型轿车的平台。
作为回应,雪佛兰也推出了自己的El Camino皮卡,车身更是扁长得夸张。那段时间,美国车厂曾经尝试用各种轿车车型做成皮卡,但最后都决定采用中型轿车平台。
另一方面,从1960年开始,雪佛兰的正牌皮卡C/K系列,也一直提供stepside和fleetside两个版本,后者的车身表面更为平滑,符合当时家庭用户的审美需求。同时,50年代美国皮卡车头中间的凸起也消失不见了。
整个60、70年代,美国掀起一股轿车化皮卡的风潮。这种轿车的衍生车型往往只有两个车门,像是轿跑和皮卡的跨界车型,在澳洲被称为ute,在美国则叫做coupe utility。
1964年的二代El Camino:
1967年的福特3代Ranchero:
1973年雪佛兰4代El Camino:
1975年推出的凯迪拉克Mirage:
1978年雪佛兰El Camino SS,V8引擎,最大输出183千瓦。这也是最后一代El
Camino,一直生产到1987年。
1983年推出的道奇Rampage,跟福特和通用的类似车型不同,采用了紧凑型和非中型轿车的平台。这款车只生产了三年。80年代中期之后,同样融合了酷炫外形和拉货能力的SUV似乎取代了coupe utility的市场地位。
同样是在50年代,皮卡家用化还催生了最早的crew cab——也就是两排车座4个车门的皮卡。
当时三大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汽车厂——International Harvester,在1959年推出了一款3门的皮卡车型Travellete,后来又在1961年增加到4个车门。这样一来,全家出行也可以很舒适地乘坐皮卡了。
此外,在两门两座的常规车厢regular cab和四门四座的乘员车厢crew cab之间,还出现了所谓的加大车厢extended cab,虽然只有两门,但乘员厢更长,也能乘坐4人。市面上的第一个车型,是道奇在1973年推出的Club Cab:
在皮卡的多样化、家用化的风潮中,第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外来户,是大众Transporter面包车的皮卡版。
这款车车身不长,但因为短车头的设计,货厢空间仍然很大,具有超高的实用性,在美国抢下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直接逼迫三大汽车厂游说美国政府出台了所谓的Chicken Tax,对进口商用车征收25%的关税(普通车型只有2.5%的关税)。
为了跟大众竞争,三大也推出了类似的车型。1961年,福特Econoline厢式车面世,也有皮卡的版本。
同年,雪佛兰也推出了Rampside皮卡。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它却有3/4吨的载重。不过尽管如此,美国三大汽车厂推出的这些车型却并不像被赶走的大众Transporter那么受欢迎,只生产了一代就停产了。
1950年代末期,资源短缺的日本人生产的小型皮卡也进入了美国市场。其中最早的是日产子品牌Datsun 1000,1958年开始出口到美国。从此也开创了所谓的1/4级别,或者是紧凑型皮卡级别。
不过,要到1965年Datsun 520皮卡上市后,这个级别才算真正被接受。
同样成功地进入了美国紧凑型皮卡市场的还有丰田的Stout:
19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涨,很多美国本土品牌都引进了日本轻型皮卡车型贴牌生产。1972年,福特首次引进了马自达的B系列皮卡,推出了Courier轻型皮卡。
之后雪佛兰和道奇也分别引进了五十铃和三菱的车型。但这些车型销量都不及Datsun和丰田。
1982年,雪佛兰在美国车厂中首次自行研发推出了紧凑型皮卡S-10。后来因为油价下跌,这种车型不再受欢迎,S-10一直迟迟没有换代,1994年换了一次代以后,生产了几年就停产了;直到前两年Colorado车型再度复活了雪佛兰的紧凑型皮卡。
次年,福特也推出了自己的紧凑型皮卡Ranger,这款车以其强悍的越野能力而著称。
应对石油危机,除了紧凑型皮卡开始流行以外,美国三大汽车厂也开始为旗下的皮卡研制柴油发动机。传统上,美国汽车业并不喜欢既吵闹又缺乏后劲的柴油机,但柴油机的高效率和低转高扭矩却使得它们在这时成为了皮卡业的救命稻草。
第一款装备柴油机的美国皮卡,是第三代雪佛兰C/K皮卡在1978年推出的柴油版:
福特F-150也在1983年首次装备了柴油机。就在前一年,F-150刚刚成为了美国所有车型中最为畅销的一款。
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油价的再次回落,美国再次出现全尺寸皮卡向家庭进军的潮流。
新一代的全尺寸皮卡装备了电动座椅、座椅加热,甚至还出现了以直线加速能力取胜的高性能皮卡。比如1990年推出的雪佛兰Silverado 454SS,发动机排量高达7.4升,是货真价实的big block发动机,最大马力则有230马力。
1993年,福特也推出了第一款高性能皮卡,F-150
SVT Lightning,也是第一款SVT(special vehicle team)车型:
道奇的动作就更慢一些,直到2004年,SRT标才首次挂在了Ram系列皮卡上。这辆Ram SRT-10装备了8.3升V10发动机,最大功率是吓人的500hp,0~100公里/时加速只需4.9秒。在drag race上,一般的跑车遇见它都未必是对手。
在这个潮流中,敞篷皮卡也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道奇的Dakota,1989年推出了第一辆敞篷皮卡。
除此之外,越野当然也是皮卡的另一种玩法。
早在1971年,以做越野车著称的Jeep就推出了第一款皮卡车型Gladiator:
2001年,通用利用大型SUV Suburban的平台,推出了跨界皮卡Avanlanche:
除了玩跨界,当然也可以直接利用皮卡平台开发越野车型。2010年,福特F-150推出了第二款SVT车型SVT Raptor,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猛禽”,虽然走Rubicon小道未必拼得过吉普,但沙漠穿越绝对是一把好手。
极为重视北美市场的日本厂商也不会一直甘心袖手旁观。
1999年,丰田推出了第一款全尺寸皮卡Tundra。当然,为了规避Chicken
Tax,当然是要在美国生产。
2014年,丰田的Tundra也推出了越野高性能版本Tundra
TRD Pro:
而日系厂商玩跨界,思路自然也跟美国三大不太一样。
本田在2005年推出的Ridgeline,采用的是旗下大型MPV奥德赛的平台。这款车能够达到跟一般紧凑型皮卡相似的载重,但又比一般紧凑型皮卡更舒适。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