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经济出现流通严重落后于生产的局面。流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经济诸多问题聚焦的“痛点”所在。
随着矛盾的积聚,一场从“工业革命”向“流通革命”转型的大变革在逐渐深入,这场关系到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走向的变革,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流通落后,后遗症并发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大变革,即从“工业革命”向“流通革命”大转型,从长期熟悉的“生产主导型经济”向正在兴起的“流通主导型经济”进行转轨,相当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那一场催生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商业革命”。
从表面上看,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既复杂又艰难,表现为消费能力不足、产能过剩严重、实体经济虚弱、投资收益减少、增长速度下降等一系列“新常态”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中国经济大转型遇到了巨大的障碍,即长期的“重生产、轻流通”导致的“流通落后”后遗症并发,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效益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这既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等进程成长到中后期的必然,更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解不到位、GDP与“生产至上”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根深蒂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的后果。
严格地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问题,本质上就是流通问题。发达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以发达的流通业为支撑的。落后的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落后的流通业。然而,中国国情特色下的市场经济道路和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是“先搞生产、后搞流通”的“第三条道路”,与欧美等早期老牌市场经济国家是“先搞商业,搞市场,然后才发展生产,搞工业”的经济模式刚好相反。进一步说,中国过去近4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一直在推进“改革”,现在甚至要“深化改革”,但整体而言,是“开放有多,改革不足”的状态。其结果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重投资、重生产、重产品”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继续得以延续;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重市场、重流通、重渠道”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方式始终没有形成。
矛盾积聚,突破在即
于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就在快速地积聚中,即:一方面,急速推进中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很快就进入中后期,生产制造能力很快进入相对过剩,并成为一种“奇迹”,但另一方面,长期的流通业落后,使得生产制造业最终失去了方向,孤军深入,拥堵、狭窄、分割、无序的流通渠道体系无法支撑承载“汹涌的产品洪流”,不得不更多地借助国外的流通渠道来“支援”中国的工业革命。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经济质量偏下、财富水平低下、国民财富流失严重的根源。因为,经济发展史表明,尽管生产创造财富,但只有流通,才能实现价值、实现财富。只有强大的流通业,尤其是强大的流通渠道控制权,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那么,改革、决定、促进中国流通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力量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显然,在当前条件下,无论是零售领域,还是批发领域,都没有如此强大的“动能”。只有融合了运输、基建、装备、数据、信息等当前最有活力的产业和要素的现代物流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决定中国流通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才能彻底地打通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商流和物流两大瓶颈,从而成为新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再现辉煌的突破口和革命性力量。因此,中国正步入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黄金窗口期”,正迎来“物流革命”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这相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展开的“物流革命”,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物流导向,全方位协同
为了深入推进这场事关中国经济全局的物流变革,我认为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全面推动生产制造业体系及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即推动整个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业从传统的投资能力导向、技术兴趣导向转变为真正的流通导向,生产的类型、规模、等级以及生产布局等,必须建立在足够的流通能力和渠道保障基础上,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盲目生产方式。
二是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使铁路、公路、河运、航空、海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火车站、汽车站、货场、港口、机场等各种交通运输节点,物流功能、物流能力、物流模式等方面,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一次系统性的评估和检查,推动交通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以“互联网+”战略实施为契机,以“互联网+流通”为重点,以发展电商物流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促进全国物流仓储节点布局优化、提升物流分捡、加工及相关技术水平,尽快解决中国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和“一百米”问题。
四是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中国物流国际化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现有的海关、商检等体制机制,更多是服务于旧的内外贸分割的旧模式,是阻碍内外贸一体化和内外物流一体化的主要力量,必须从根本上破除。五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国农村地区的“物流革命”。中国农村的根本性问题,已经不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问题,而农村物流问题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总之,中国这一轮“物流革命”,关系着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向何去、能走多远,影响着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速度与效应,制约着当前经济诸多经济问题聚焦的“痛点”能否消除和解决,也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跨向“经济强国”的一道槛,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去重视和推进。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评论